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5|回复: 3

2 - 互操作是异构系统整合与信息共享的技术核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17: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ung_Tsui 于 2009-11-11 17:44 编辑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子病历委员会所制定的《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规范》的概念、必要性、技术路线和意义。作者采访了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主席、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

3-互操作是异构系统整合与信息共享的技术核心(王才友).pdf

807.28 KB, 下载次数: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7: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推动EHR发展和应用


电子病历委员会(China EHR Steering Committee)是由一些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专业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医疗信息技术提供商参加,于2006 4月共同发起成立的。电子病历委员会的使命是促进电子病历(EHR)在中国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应用,以达到基于开放工业标准对患者的长期、完整健康记录进行交换和存取的目的。电子病历委员会的近期目标是为一个区域性健康信息共享模型开发在不同医疗信息系统和医疗保健服务组织之间的互操作性标准规范。

电子病历委员会的宗旨
目前,电子病历委员会通过研究和追踪 ISOCENHL7 等组织的电子病历标准发展趋势,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病历应用技术规范,研究开发电子病历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安全体系等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界定包含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和交换电子病历的适当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框架;在适当情况下采用相关的国际性标准并使之本土化;在中国境内协调其它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机构的工作;开发一个支持社区、区域及至全国医疗卫生信息网络的基本构架;以及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分享,在中国确认并加速实施一些试行方案。
具体而言,就是实现技术层面的标准化,选择并采纳实现临床数据兼容的适宜标准,以及医疗机构的集成规范;包括但不限于HL7IHE 集成规范、医学数字影像通信(DICOM);选择并采纳适当的“受控医学词表”(Controlled Medical Vocabularies, CMV)和术语,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国际系统医学术语全集”(System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SNOMED)、“国际疾病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和“逻辑性观察标识符名称和代码”(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 and CodeLOINC);以及使来自中国的医疗机构的不同层级的利益相关人行动起来,帮助实现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的目标,这些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疗卫生IT 和设备厂商等。

电子病历委员会的组成
电子病历委员会是一个由医疗行业或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协会、组织、以及公司自愿参加的松耦合、非盈利性学术研究组织。委员会的发起单位包括: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 )、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及IntelIBMGE 和北大方正等企业。委员会主席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担任,中华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李包罗教授和GE公司鲍永坚先生共同任技术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薛万国任业务用例组组长,Intel公司Milula先生任知识产权组组长。

电子病历委员会的工作进展
3年来,电子病历委员会一方面对于电子病历的标准进行研究,确定了以互操作的技术路线解决复杂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2年时间完成了《检验结果互操作性规范》。另一方面,电子病历委员会从宏观上对于电子病历应用的发展进行研究,并组织专家翻译和编撰了《电子健康档案蓝图》和《国外电子病历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两本书。这两本书对于中国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以及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Infoway公司《电子健康档案蓝图》作为做加拿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对整个加拿大电子健康记录的应用提出了完整的发展策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业务需求、业务架构、信息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模式、电子监控技术等规划出一条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路线和手段。《国外电子病历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是从宏观上来介绍了各国电子病历的发展,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4国的电子病历发展策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国的互操作解决方案;以及美国卫生信息发展战略框架。从电子病历的定义、范围、使用环境、记录参考构架等基本概念,以及电子病历的系统功能、数据和信息结构、信息交换平台等技术标准,对电子病历的应用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了中国电子病历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另外,电子病历委员会还提出了10个基本数据集。这10个基本数据集主要针对具体业务活动,以HL7 CDA RIM路线作为方法论指导,从信息参考模型、业务域模型、业务活动模型到信息的表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下一步,电子病历委员会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把研究出的技术路线、方法和思想,通过区域试点进行应用验证,为持久、长期的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扩展前期的研究成果,研究开发10个基本数据集以及医学影像等其他业务领域的互操作性规范。目前,由于电子病历委员会可调动的人员、技术、资金以及资源有限,对研究的进度和实施推广产生影响。委员会希望有更多的医院、机构、厂商和组织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不同领域的医疗信息共享互操作规范以及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发表于 2010-2-15 1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0-8-30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容易的一项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