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5|回复: 5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 10: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人资料明天起
  各医院诊所共用

--------------------------------------------------------------------------------

● 林佩碧

  卫生部和两大医疗集团共同推出的电子病历联系网(简称EMRX)明天起启用。

  新系统让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和国立健保集团的7所医院、6间专科中心和17间综合诊疗所,共用和转移病人病历,使医务人员能更快、更准确地为病人诊断。

  指出卫生部,每四个病人中,有一人会因为不同疾病而到不同医疗集团的医院、专科中心或综合诊疗所看病。

  过去,病人到不同医疗集团医院或综合诊疗所看病时,医生必须等上一段时间,以向另一个医疗集团取得病历。电子病历联系网将能消除这种不方便。

  耗资50万元的电子病历联系网,也能避免病人重复相同的检测。例如,病人在综合诊疗所做过血液检验,过后到医院看诊时,医生可从系统查询检验结果,不必重复相同的检验,为病人省时省钱。

  电子病历联系网存有两大医疗集团三年来的65万病人住院病历摘要,包括曾接受的治疗和临床程序等。根据卫生部估计,每天平均有650个病人出院,他们的资料今后都会被输入系统。

  两大医疗集团计划在年底前共享病人的化验报告、手术报告、用药纪录、X光片和其他放射性检验报告等。未来,门诊病人的资料也会加入其中。

  不过,为尊重病人隐私权,电子病历不会收录如病人精神状况、是否感染爱之病,是否堕胎或流产等资料。医务人员必须按照现有程序向有关医生索取。


可能让私人医院

共用电子病历资料


  卫生部副常任秘书吴奕源昨天在记者会上指出,所有医务人员都受到法律和职业道德约束,确保病人资料绝对保密。

  根据法律,擅自查阅电子病历者可被罚款最高10万元或监禁最长20年或两者兼施。

  吴奕源不排除让私人医院共用电子病历资料的可能性,不过他说,目前还没具体安排。

  新系统无论对医务人员或病人来说,都有极大的便利。实习医生黄俊豪受访时说,这使医生能更快的掌握病人最新病历,以更全面地作出诊断。

  病人阿都拉曼(35岁)以往到不同诊疗所看病时,由于无法把服用过的药物名称告诉医生,所以每次必须携带药物以让医生辨认。新系统让医生能根据病人身份证号码查阅病历,这减低了他的担忧。

  他希望系统日后也能推广到家庭诊所,那么在紧急时,医生便能直接又准确地为病人提供治疗。
发表于 2004-4-1 11: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电子病历道路很漫长,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在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4-4-1 12: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路,肯定很长。但是在新加坡实行,比较在中国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管部门比较明白;
法制比较健全,而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猫腻;
医疗行为比较规范,而且比较统一;
当然,人口比较少也是……
发表于 2004-4-1 12: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有示范性,无可比性
发表于 2004-4-1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深圳部分医院电子病历联网 上网别忘保护隐私

[ 冉福  2004年2月29日,阅读人数483人 ]




深圳部分医院电子病历联网 上网别忘保护隐私

深圳市民病历将上网

  记者23日采访深圳市卫生局获悉,深圳市民电子病历档案库正在筹建中,今年年底,电子病历部分内容将会在部分医院实现局部联网。在不同医院做同样检查的现象将会得到避免。

  深圳市卫生局医学信息中心张主任说,市民电子病历档案联网共享的实现,将有效减少病人重复检查的现象,同时,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病情时,可以通过查询电子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及各家医院、各种设备的检查结果,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提高医疗质量。

  重点点击

  立法保护患者隐私

  电子病历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隐私权保护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绝不能以牺牲自己的隐私权为代价换取社会的发展,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医院对电子病历实行授权保密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法规,规定病人病历一般不准随意提供给别人公开查阅、摘抄,如果确实需要,必须经医生和患者同时授权。医院如果擅自公布患者病历,要负相关法律责任。

  予林

  可采用授权保密方案

  电子病历的实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涉及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医疗规范、医生的行为等,还要涉及法律、医学伦理、个人隐私等整个社会问题。应遵循“着眼未来,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对电子病历各种不同的子表,可采用不同的授权保密方案,以适应不同医疗文书的需要。大体可分为医生分组授权体系和安全控制流程两个部分。医生分组授权方案:首先建立医生进行分组分级树状体系,分配授权号,上一级权限包含同组以下级别的权限;然后给所有医生每人发一张IC卡(卡号即授权号),而IC卡的密码由医生自己保管。张明

  不仅仅是电脑化管理

  什么是电子病历呢?芽一般认为电子病历是指将传统的纸病历完全电子化,并超越纸病历的管理模式,提供电子储存、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有关专家提出:“现在我们所说的‘电子病历’并不是什么电子病历,而是病历电脑化管理而已。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国际上公认的电子病历应当具有三个内涵:第一,具有信息共享系统,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调阅到病人所在医院的全部病历记录;第二,具有预警系统,药物配制禁忌、医疗方法不正当的提示,是医疗的智能化;第三,医疗信息资料库内有电子图书、电子杂志以及关于病例治疗的最新方法。

  王方

  有理有据

  只给点有限掌声

  电子病历,其实早几年就有人提出过。我觉得对这样的新生事物,应该给予的,仅仅是“有限的掌声”。为什么“有限”?主要是源于电子档案本身的“易流逝感”,与人命关天的医疗特点相结合后产生的不放心。

  第一,医疗检查手段同样存在误差,导致以往病历的可信度只是相对的。同一个人,在不同医院做的检查,在不同日期做的检查,可能会是不同的结果。如果把上了网的检查资料作为下次看病的依据,别说医生不敢完全相信,就连患者本人也犯嘀咕。因此,重复检查不可避免,电子病历当然也决不可全信。

  第二,电子档案如果遇到网络故障或硬件问题不能使用,而假如被治疗的患者又是急症,那岂不是要耽误抢救?从这个意义上说,“白纸黑字”的病历是不是更让人放心。

  第三,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种讳莫如深,可是电子病历的开放性,却很难保证隐私不外泄。

  第四,如今的电脑高手太多,篡改病历这样的事大概不会有多难。就算是自己改不了,花钱买通高手或网络管理人员来实现,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总之,电子病历作为医疗诊断的补充,还是必要的,但决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来使用。至于“补充”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所患之病的感觉把握,并协商后决定。

  马龙生

  软环境比技术更重要

  互联网终将对医疗服务造成影响,如何有效利用资讯科技,结合医疗服务为病人带来更完善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筹建电子病历档案的技术,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安全问题。电子病历对病人来说是诊疗过程的全部记录,对医师是确诊的依据,所以,它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还要成立一个医药法律工作小组,探讨病人健康资料的隐私和保密等医药法律问题,并设立必要的法律、道德和政策性架构,以有效地支持医疗保健业的资讯科技用途。
发表于 2004-4-1 15: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作到这个程度了

对电子病历的应用环境(诸如安全、隐私、共享程度、法律的作用等)比电子病历技术本身要复杂的多。尤其是在道德规范和文明程度不是太自觉的情况下,就更显得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