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教授谈 健康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人口网 2004-06-09 15:49:53
--------------------------------------------------------------------------------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巴德年院士呼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广大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巴德年教授,日前应邀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第二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做了题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的专题报告。巴德年院士在报告中以翔实的数据向与会听众介绍了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并呼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中国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
●从卖猪到卖房
对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所面临的潜在问题,也许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感受比巴德年院士更清楚了。巴德年院士用一组数字告诉人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医疗费用直线上升,并且在10年间差不多上涨了10倍。在过去,一个农民也许卖一头猪就可以到医院做个手术了;而现在呢?到医院做个手术,卖10头猪、20头猪恐怕都不行了,现在农民要治大病,不是卖猪了,而是要卖房子了。在农村现在谁家要是得病,特别是得了大病,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由富返贫,这个家庭也许就将面临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已经处于需而不求,百姓忧患的状态,85%的中国老百姓还没有靠得住的医疗保障。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个人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与过快上涨的医疗费用相比的差距越来越大,看不起病已成为老百姓普遍抱怨的问题,生病或致残已经成为人们最大的忧患之一。
我国医药卫生目前的现状源于长期以来卫生投入低、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发布的数据,我们国家的卫生投入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7%,而美国为13.7%,德国10.5%,法国9.8%;巴西为6.5%,古巴6.3%,印度5.2%。同时,卫生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公平性在全世界被排在188位。
巴德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迅猛的,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改善。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与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相比,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的总体医药卫生水平被排在世界第144位,且目前发展的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政府的重要职责
巴德年院士说,在人的素质当中,最重要的是健康。无论一个人拥有多高的权力,也不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归根结底最宝贵的是拥有健康,健康是国民第一素质。与战争和自然灾害相比,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问题。20世纪初的一次西班牙流感就夺走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当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吸烟、不安全的性行为、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抗生素的应用、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威胁和生物恐怖,导致了心血管病、癌症、肥胖、糖尿病等“富贵病”越来越多,艾滋病、SARS在全球蔓延。因此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说,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政府,维护和增强整个民族的健康,也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在谈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巴德年院士说,当今的社会是70%的人在养活30%的人。可是随着老龄化,老年人口逐渐增长,未成年人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与非劳动力到2015年、2020年之间的时候,有可能是各占50%;到2030年之后,就将出现老年人继续增加。当今的医疗水平或卫生水平已经能够使老年人做到“老而不死”,但还达不到“老而不病”,但这种状况对社会来讲又是极其沉重的负担。老年人是负荷最大,消耗最多的群体。根据测算,一个老人消耗的卫生资源至少是正常人的3~5倍。因此,今后人口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医药卫生事业负担过重。面对中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医学界要考虑用怎样的科学技术使老人将来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政府也应当拿出预案来共同减轻整个社会的负担。
巴德年院士说,医疗和医药卫生与基础教育一样,是国家和政府应该办的,这和企业不一样。日本到现在还有几百所国立医院、区立医院和市立医院,美国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有市立医院,大学里面都有国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把医院“一卖了之”,至少每一个县、每一个市要保留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医院,保障国民享有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权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建立高效的“大卫生”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医药卫生界分兵把口,权力分散,效率极低的情况,巴德年院士建议,成立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将中医、西医、计划生育、公费医疗以及药品监督等管理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集科研、疾病控制、食品药品监督、预防、医生、卫生教育、健康促进,规章法律,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完整、协调、高效、机动灵活的“大卫生”公共卫生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卫生的投入,把人口和健康问题列入国家的重点工程,争取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解决中国老百姓“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问题。政府除了拿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出政策,中央、地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要支持和参与整个卫生事业的建设。在中国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的问题,去年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后,中央政府已经为每一个农民看病支付一定的费用,尽管只有十块钱,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仍然不够,可以借鉴发行足球彩票的经验发行“农村医疗彩票”,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小平同志说过,改革成功不成功,主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只有把农民的问题,把广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医疗卫生战线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说是成功的。
巴德年院士最后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了小康社会,我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应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人口数量适中,人口结构合理,全体国民都享有医疗保障;国家有完整、系统、高效的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改善,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实现小康。 (科学时报记者 潘 锋 通讯员王芸彦)
(新华网2003-12-05) S/2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