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坛子里喜欢老罗的朋友多不多,虽然老罗的歌已今非昔比,但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很让人高兴:)
一下信息来自罗网论坛:http://www.luodayou.net/
罗大佑最新专辑
《美丽岛》
独立发行,敬请推荐
罗大佑十年来首张个人专辑,在台湾唱片风雨飘摇,社会价值混乱之际决定采行独立发行方式,自行出版。作品中依然保有他一贯对人的终极关切与炙热感情。音乐型式跳脱过往,大胆融合多元类型。情歌见心,批判见血,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成熟作品,也是这个时代极需要的诚实作品。
首支推荐单曲美丽岛,是他近年在纽约时回视故乡的心情,歌词中“泪眼美丽岛,为君生为尔泣”极其深痛的表达对故乡事的感情与忧虑。音乐中运用了台湾传统弹唱的感情,也展现他作品中特有的恢宏格局。气势磅礡,唯罗大佑可以。当他评价两极,许多行动为人不解之时,透过音乐,我们可以窥见他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做为一个历史性创作歌者的使命,我们彷佛听见他在问:
美丽岛甚么时候可以再美丽呢?
罗大佑独立发行,如需任何信息,请洽
Elsa +886 917617092,或 lsahchuang@yahoo.com
总经销:典选音乐 jack.wfc@msa.hinet.net
--------------------------------------------------------------------------------
美丽岛 词曲编曲:罗大佑
沉浮海陆间
出没入夕阳底
放眼人世啊
何时才变成妳
轮回于有无中
翻尽了悲和喜
风雨美丽岛
爱恨随痴人迷
沧海遗珠啊
目光何烈如炬
故土梦里追
归乡共飘泊去
来往有无情天
飞奔入一零里
多情美丽岛
真心换虚拟意
离别黄昏后
相会在断层底
泪眼美丽岛
为君生为尔泣
尘土本无边
光阴在倒流起
生死美丽岛
最后的压轴戏
沧海遗珠啊
目光何烈如炬
故土梦里追
归乡共飘泊去
往来离合间
渐露出阴阳脸
多情美丽岛
真心换虚拟意
沧海遗珠啊
目光何烈如炬
故土梦里追
归乡共飘泊去
注:美丽岛事件是台湾一个有名的政治事件,以下摘自罗网论坛:xmliao网友的发言:
台湾政坛华尔滋:平反美丽岛?民进党错打政治算盘
近年来在台湾,每到接近2月28号的日子,省籍情仇或政治迫害等字眼又开始被炒作,228事件、美丽岛事件,更仿佛成为国民党解不了的诅咒。而今年,陈水扁政府在2月28号当日将部份美丽岛事件官方档案解密公开,就在台湾大选前一年,这个动作当然也免不了被多作联想,但是,若没有当年的美丽岛事件,台湾就没有现在的民进党执政,这样的联想,在台湾政党轮替后,更被社会记忆深刻,而美丽岛那段20多年前的历史,也再成焦点。
若说228事件是台湾人第一次集体反抗国民党政权的统治,那么美丽岛事件便是反对意识再次凝聚的起点。美丽岛,其实是一本杂志的名字,由一批致力反对运动的人,在1979年8月16日正式创刊,以此鼓吹言论自由和要求参政权,而当年共同创办美丽岛杂志的吕秀莲,陈菊(现任台湾劳委会主任委员)以及当时他们的辩护律师团成员,陈水扁、张俊雄、苏贞昌和谢长廷等人,如今则是成为在台湾执政的当权势力,在台湾近年来的选举中,228和美丽岛的字眼,无疑成为民进党独有的政治子弹,但值得观察的是,这项自以为是的历史道德正义光环,正逐渐丧失。
施明德离开民进党,可说成为民进党的一面照妖镜,施明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以前对国民党是真的有一点讨厌,现在对民进党很多人则是有点看不起,因为我是锄头派,重耕耘,有人是镰刀派,只晓得要收割,而民进党现在都是镰刀派的,我如果跟这些人同流合污,我就不叫施明德。』
最近民进党刻意选在2月28号的日子,说要把美丽岛事件的官方版机密文件解密,但是主持美丽岛资料搜集的学者代表,却在事前刻意点到宋楚瑜和吕秀莲的名字,被视作民进党中有人刻意操作左打「连宋配」,右斗党内对于陈水扁的副手卡位,然而真相的厘清,对于真正的事件受难者而言,却有和缓的视野。
在台北市有一座228和平纪念公园,最近举办口述228和美丽岛历史演讲会,不少以政治受难者家属身分自居的民众却纷纷表示,「民进党政府都在喊口号,没有真正在做事,在我们的感觉是这样,不要用喊口号,我们都不喜欢听口号。」李老太太说。
「说一套、做一套,那就不对了,一定要争取人民的福祉、安定,这样最要紧,这三年来经济这样,大家生活都太苦啦!」周老太太说。
民进党总在选举接近时,一方面不断呼吁族群融合,却又在当中频频唤起美丽岛和228的字眼,而已经赢得台湾执政权的他们,在2004年大选将近前,又再次对这些政治事件「招魂」。
诠释历史的人,经常是执政的人,过去民进党人在反对运动中匍伏前进时,经常指责国民党抹杀了争取民主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的一切苦难,如今换上民进党执政,但是以往不断高呼走出悲情、希望向前看的声音,似乎也刻意被弱化,当抗争只是为了独揽权位,这也仅是表露人性贪嗔痴的一面,和胸怀大志治国天下,差异是否甚远之。
(2003/3/3陈淑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