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各地的群众能顺畅的交流,我们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为了各个信息系统能顺畅的交流,我们要推广MI标准。
所谓标准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集成的问题,都是为了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协同工作,Corba标准也好,Web Service也好,IHE也好,DICOM也好。
集成,是现在信息界最热门、也是最复杂的话题之一。据报道,现在有大约40%的IT投资是放在集成上面的,好大的蛋糕。
HL7等标准的出现,主要解决了信息本身可理解的问题。可是,面对种种复杂的残留系统,仅仅有信息标准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各种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对于集成技术讨论很多,例如中间表方式,消息中间件,远程调用等,大家可以去阅读相关的文章。
随着集成工作的深入和细化,从各种独立的集成技术,逐步进化到了现在的集成平台,他们基本上都要实现三大主要功能。
第一, 连接器(适配器),英文叫Connector或者Adaptor,用来读写现有系统的数据。
第二, 工作流工具和引擎:用来定义和驱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第三, 数据映射工具,用来进行不同信息系统间不同格式之间数据的映射。
各大厂商有专门的产品,提供集成平台,例如IBM的WBI,BEA的WebLogic Integration,还有MS的Biztalk。这几个都是一线厂商,产品各有千秋,但在集成平台的设计思想上是基本一致的,实现的功能也大同小异。不过我仅仅是简单看过,没有实际用它们做项目的经验,也不敢信口说哪个好一些。
此外,Oracle的HTB,也可以看作为一些集成平台。尤其让我心动的是它的基于RIM的数据模型。
本来,在集成这个行业,走在最前面的是WebMethod,在全球的集成方面份额第一。但在中国做集成项目,面对复杂的环境,更多的比拼的是技术支持的力度,就是往上堆人。觉得WebMethod毕竟还不是巨无霸大公司,恐怕无法在中国投入那么多。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有谁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