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1|回复: 10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4 0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帮朋友发一帖:

                                  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医疗IT系统使用比较广泛的是HL7和DICOM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产品和系统构建时遵从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很多人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行了深层次的科普工作。另外一方面,随着了解的深入,如何将标准实用化,如何解决标准和现实的差距,也产生很多争论。
    医疗信息系统当然要遵从各种国际标准,以便为互联互通、降低总体成本打下基础。遵循国际标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总体的运行成本,这是思考事情最根本的出发点。所谓总体,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情。遵循也好,不遵循也好,都是从长远的利益角度考虑的。认同了这个问题,问题就可以具体分析了。
    这些主要的标准都是在国外制定的。考虑到标准生成的过程(有厂商、专家和医疗机构共同投票),就不难判断这些标准必然带有如下一些特点:
1、多少要向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必要的妥协,以便保护前期成本。这导致了标准的复杂性。因此不是说一句compatible就可以了,而必须提供Conformance Statement。
2、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非常学术的东西,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必要。这些东西要么是构建完成学术体系所必须的,要么就是一小部分人坚持的。一个标准应该着重解决本领域的难题,超越本领域的事情,自然应该由其他标准来解决。如果企图通过一个完整的标准,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不光是对IT领域前人贡献的无知,也是不会产生多少价值的。
3、流程和质量控制必然反映了一个具体社会文化的背景。这种背景放在其他文化中,需要进行一些修正才能使用。
    另外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一个标准放在更大的环境当中,总有不完善的地方,总需要不断改进。遵循了也不能管用一辈子。IHE的提出就对DICOM和HL7在一些场合的作用进行了一些规范,并要求他们增添一些内容。
    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导致了标准中一些内容的价值低,或曰不适用。遵循这些东西,费时费力,未必有用。当然我们谈论这些,绝非否定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毕竟标准是提供思考方法的基石和做事的技术工具。
    但当我们追求贴近标准,却发现非常困难的时候,就不妨想想,是不是落在了上述误区当中。典型的情况是要求提供一些特定的SOP,却难以承受增加的几万美元的费用,或者发现按照国际标准的流程控制根本没办法做。
    一个标准一定是让我们做事更容易,不是更苦恼。如果因为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以至于最终根本放弃,那就和不尊重标准的蛮干是一样的结果。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初衷和标准的价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果我们放弃一些标准中的内容,事情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我们用了标准的部分内容,互联互通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费用也不高,技术也不难,效益很快就有了,这难道不是各种标准要告诉我们的精神吗?
    在这些标准中,看似技术性的工作,其实很多都要求管理体制的配合。技术和管理的关系,笔者是这样理解的:管理体制的逐步变革,需要很强的技术指导,但不能被技术所累;技术可以推动体制的变革,降低成本,但不能解决体制的问题的。这需要两种知识结构的人共同思考,协同工作。这两个层面的思考方式是一致的:STEP BY STEP。管理人员制定一个分步的总体方案,技术人员真对每步方案,拿出多种实现方法,由管理人员拍板。
    不停的研究标准,却什么也用不上,原因在于要求太多的标准中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的管理变革又不是标准所能解决的。不按照标准做事是不对的,过于拘泥标准同样是不对的。对标准的使用要有取有舍,
    目标别太高,胃口别太大,STEP BY STEP,工作将变得愉快起来。
发表于 2003-4-4 09: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标准本来就是人定了,当然要随机应变。我倒觉得不一定从一开始就要求各个医院的数据结构互相通用,谁有能耐谁来呗,毕竟,现在一个医院内部的资源还没有共享,谈什么外部共享。医学专家怎么看?嗬嗬,他们还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患者照片,有的放射专家宁愿不上网络,资源保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更看重软件个性化,按照每个医院的个性需求,让医院先爽起来,是目前的最佳宗旨。
发表于 2003-4-4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说得对
标准需要本地化,但我认为医院内部的操作流程可以个性化,但是数据格式和通信最好还是符合标准的好。
发表于 2003-4-4 1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1.对一项相同应用来说。标准不应该分国外或国内,我不赞同标准的本地化。那样就没有更多的互联可能性。病人的资料是长期性的。即使这个人不存在了,他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也会长期留下去。也会全球化共享。至于这个标准是否充分考虑到各国的应用,这是很难做的一件事。只要能满足大多数国家的应用就够了。国内也不可做这些研究。那就只好拿来用了。总比不用好。
2.即然是应用,就一定得考虑到向前兼容性。标准不需求最优,只要求最方便应用、最广泛应用就行,这就是为什么MicroFSoft不是最好,却用得最广。那怕是有所牺牲也是应该的。
3.学术问题可能存在。但学究们的研究超前一些也有好处,不然以后出为问题就晚了。
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讲的是活学活用。先学后改再用。但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就千万不要改。拿来主义没什么不好。
5.国内太缺遵守标准的公司了。甚至已到了故意搞出不标准的东西让其它公司插不进去。如HIS、检验试剂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是国内最大的问题。
6.流程是人定出来的。一个流程说它好坏都能讲出道理。重在怎么理解、怎么应用。还是有好办法就修改,没有或没时间就用吧。不要总搞创意。国内的大医院都很有"竞争性",你用一个公司的产品,一套流程。我就一定得想办法变变。不然就觉得自己没面子,没创意。
7.学先进的,用广泛的,改不得以的。我一直这么认为。我们没太多人力、物力、时间。PACS不太会影响到国防吧。所以不需要象研究CPU那样做吧。
8.当然。不是拿过来不研究就用。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用。
随想观点。请各位多多批评。
发表于 2003-4-4 20: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1.标准是一定要有的,但个性化也不能被忽略,我提倡有原则的个性化。
2.国外的标准是先进的,但要看看它们的产生背景是不是和我们采用它的目的相一至,否则是盲目的。
3.标准的本地化并不是为了有标准才去做的,而是为了用这个标准才去本地化的;也并不是为了个性化而去本地化的,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情才去做的;本地化以后的标准应该成为该标准的一部分,否则这个标准就不标准了。所以要使用国际标准,就必定要理解这个标准,参与这个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用上真正国际标准!
发表于 2003-4-5 0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一个标准的制定绝不是那么简单的,除非确实必要,否则厂家一定要尽量遵循标准。
如果因为开发困难或理解困难而不遵循标准,这应该被视为产品的缺陷。不客气地
说,我国的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影响标准制定的时候。所以只
有在遵循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可能影响标准的制定。拜托,千万不要
搞“中国特色”的标准。
发表于 2003-4-5 16: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我想做事情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天做的东西够今天用了,就够了吗?那你明天后天还要再怎么做才能满足将来呢?从这一点上来说,标准是成熟的东西,应该尽量按着它去做,如果做不来,可以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去做啊。
发表于 2003-4-5 17: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标准本身就是经过多少实践后才制定出来的,追究标准化的起源,不都是从个性化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吗?既然有了标准化,是一定要按照标准去遵循的,否则只能是一枝独放或孤芳自赏,不能最大限度地共享,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只能看看的东西,能标准化吗?所谓标准化,就一定是大家所需要的。
发表于 2003-4-18 06: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看标准要先来个忆苦思甜。坛友们有人知道些“忆苦思甜”的故事吗?
没有 DICOM,没有 HL7 时候 GE 和 西门子的 install base 是针插不透、水泼不进。你猜猜当时 PACS 和打印机怎么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4-23 1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别卖关子啊!是不是都是通过设备回写?还是另有一套专用设备连接?
发表于 2003-4-23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辩证看待国际标准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大家兴两种做法:proprietary floppy/MOD reader 和 framegrabber.
有一家公司别出心裁,在 SCSI 截取 CT/MR console 向 floppy/MOD 写的数据,然后翻译成 ACR-NEMA 格式。这家公司现在叫 Merge-eFilm,他们的 DICOM tool kit 不少公司在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