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8|回复: 12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9 09: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来源:中国新闻网</b>】</p><p>中新网9月19日电 在17日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88/column219778873.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发改委</font></a></span>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中国青年报》今日报道说,该报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80cbd">(</font><a href="http://p.news.sohu.com/hotwordpv.jsp?hw=马凯新闻&to=http://news.sogou.com/news?query=%C2%ED%BF%AD"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马凯新闻</font></a><font color="#080cbd">)</font></span>和卫生部部长高强<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80cbd">(</font><a href="http://p.news.sohu.com/hotwordpv.jsp?hw=高强新闻&to=http://news.sogou.com/news?query=%B8%DF%C7%BF"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高强新闻</font></a><font color="#080cbd">)</font></span>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p><p>消息人士称,从表面看来,“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却牺牲了效率,从而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英国的医疗体制提高了实际的效率,“因为它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p><p>  有分析认为,在英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如此,尽管许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不能尽如人意,但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极大提高了效率”。</p><p>  此外,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p><p>  据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卫生部、<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65/column21971653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font></a></span>、物价局、<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55/column219715545.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财政部</font></a></span>、民政部、教育部、工商总局等。(何磊 周凯)</p>
发表于 2006-9-19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Very important news!</p>
发表于 2006-9-19 1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table style="LINE-HEIGHT: 15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head" align="center" height="26">发改委官员透露医改新方案有望今冬或明春出台 </td></tr><tr><td height="35"><table height="2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7%" align="center" bgcolor="#cccccc" border="0"><tr><td align="center" bgcolor="#eeeeee"><font color="#0000ff">日期</font> <font color="#0000ff">2006-09-19  文章来源</font> <font color="#0000ff">中国青年报 作者 何磊 周凯 </font><font color="#0000ff"></font></td></tr></table></td></tr><tr><td class="T20"><br />   在17日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 <p>  本报另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医改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ublicRelation5" name="ublicRelation"></div></td></tr></table>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p><p>  消息人士称,从表面看来,“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却牺牲了效率,从而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英国的<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医疗体制" &#111;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D2%BD%C1%C6%CC%E5%D6%C6" target="_blank">医疗体制</a></span>提高了实际的效率,“因为它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p><p>  有分析认为,在英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如此,尽管许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不能尽如人意,但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极大提高了效率”。</p><p>  此外,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p><p>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论坛上,<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卫生部" &#111;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CE%C0%C9%FA%B2%BF" target="_blank">卫生部</a></span>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演讲也印证了上述消息人士提出的“英国模式”构想。这位官员透露了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二三四五”策略——</p><p>  一个目标,即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p><p>  两层服务体系,包括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及解决急危重症(大病治疗)为主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体系。三重保障制度:</p><p>  首先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p><p>  其次是社会<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医疗保险" &#111;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D2%BD%C1%C6%B1%A3%CF%D5" target="_blank">医疗保险</a></span>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大病保障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p><p>  第三为商业医疗保险,创造条件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p><p>  四项实施策略:</p><p>  第一是加快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明确卫生发展的目标、公民的健康权利以及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p><p>  第二是保障卫生投入,确定政府法定的卫生投入水平、完善问责机制;</p><p>  第三是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保证公立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微观机构的行为与卫生发展总体目标一致;</p><p>  第四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保证卫生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的实现。</p><p>  五个关键问题则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支付制度、基本药品、管制、发挥中医药作用。</p><p>  显然,这些改革举措并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够完成。正如高强部长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所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据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物价局、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工商总局等。</p></td></tr></table></p>
发表于 2006-9-19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font color="#ff4500">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font></p><p><font color="#000000">这话真搞笑</font></p>
发表于 2006-9-19 1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table style="MARGIN-TOP: 17px" height="2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8" border="0"><tr><td class="headline"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width="557">政府医疗费八成为干部 医改新方案近期出台</td><td width="29"> </td></tr></table><table style="MARGIN-TOP: 12px" height="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8" border="0"><tr><td width="22"></td><td width="557" bgcolor="#aca899"></td><td width="29"></td></tr></table><table style="MARGIN-TOP: 6px" height="2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8" border="0"><tr><td width="86"> </td><td valign="top" align="center" width="420">2006年09月19日 07:22</td><td class="ablue" valign="bottom" width="102"><font color="#0000ff">字体:</font><a class="ablue" style="CURSOR: hand" &#111;nload="doZoom(16)">大</a> <a class="ablue" style="CURSOR: hand" &#111;nload="doZoom(14)">中</a> <a class="ablue" style="CURSOR: hand" &#111;nload="doZoom(12)">小</a></td></tr></table><table style="MARGIN-TOP: 16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8" border="0"><tr><td width="22"> </td><td class="news_content" id="zoom" width="568"><p>综合报道,在17日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开始运作,专门协调统筹医疗改革各方利益。</p><p>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p><p>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的殷大奎表示,当前医卫服务体系存在严重不公,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p></td></tr></table><p></p><p>From:凤凰电视台(就是不一样)</p>
发表于 2006-9-19 1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strong>“英国模式”受青睐</strong></p><p>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消息人士称,从表面看来,“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却牺牲了效率,从而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英国的医疗体制提高了实际的效率,“因为它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p><p>有分析认为,在英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如此,尽管许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不能尽如人意,但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极大提高了效率”。</p><p>此外,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p><p>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卫生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演讲也印证了上述消息人士提出的“英国模式”构想。这位官员透露了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二三四五”策略。</p><p><img src="http://img.phoenixtv.com/image20010518/83934540116000768/28787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2">漫画:关注医疗 作者 李华</font></p><p><strong>医院药品加价率达到30%-40% 5成药品收益流入医院</strong></p><p>据北京商报报道,9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开始运作,专门协调统筹医疗改革各方利益。 </p><p>王东生称,“目前,我国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情况非常普遍,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在30%%至40%%之间,远远超过国家规定15%%的水平。”</p><p>另据市场报报道,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指出,中国药品生产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不少企业并不具有研发和市场经营力量,只是通过底价包销,沦为简单的药品加工厂,其实际出厂价格包含内容并不完整。 </p><p>同时,药品流通领域环节太多,全国有1万多家药品经营企业,个人承包、挂靠经营现象普遍,许多国有商业主渠道沦为开票、倒票或物流配送的角色。</p><p>“目前,企业对医院和药店销售药品,采用两种价格体系。”这名官员表示,一些药品在药店销售更接近出厂价,而卖到医院则包含了流通环节、医院加成等多种成本。该人士指出,目前药品销售80%市场被医院占据,在药品收入利益分配格局中,若以零售价为100%,生产环节占30%,商业流通环节占20%,医院则要占到50%。而医院占的50%收益份额中,医院正常加价占30%,医院接受企业费用占5%,医生个人灰色收入占15%。 </p><p>他还表示,现在同样还存在用贵药、大处方、乱收费问题。 </p><p>要解决公立医疗机构现行的“以药养医”和“创收机制”,就必须对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对此,王东生对此给出了对策,即必须实行医药分业,并需要建立政府投入补偿机制以及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p>
发表于 2006-9-19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strong>当前医卫服务体系存在严重不公 </strong></p><p>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的殷大奎透露,当前医卫服务体系存在严重不公。他在该论坛上演讲了题为《建立公平高效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报告,他列出的一组数据让论坛的听众吃惊不已: </p><p><strong>相关报道:</strong><a class="ablack" href="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40116000768/20060919/889511.shtml" target="_blank"><u><font color="#0000c0">中国八成政府投入的医疗费是为各级干部服务</font></u></a><font color="#0000c0"> </font></p><p>我国卫生总费用只覆盖20%人口的卫生服务; </p><p>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87.4%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37%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至1989年,我国农业合作医疗覆盖率下降到只有4.8%,直到1995年也只恢复到15%; </p><p>2000年,WHO进行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188位); </p><p>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 </p><p>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1.56亿人; </p><p>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p><p>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p><p>殷大奎介绍,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政策和制度正确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个国家的卫生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时,必须考虑卫生公平问题,“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p><p><strong>殷大奎: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有三</strong></p><p>一、国家政策导向发生偏转,在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上,过多强调效率优先; </p><p>二、在实践操作层面,过分强调经济体制的市场原则,过分放大市场化效应,弱化社会公益的职能; </p><p>三、在技术性操作层面,医疗卫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但我国对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农村的合作医疗等,在一段时期内不够重视。 </p><p>与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公平相比,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效率也令人忧虑。殷大奎同样列出了一组数据: </p><p>1978至2001年,卫生总费用从110.2亿元上升为5150.3亿元,平均年增长12.2%,同期GDP平均增长9.42%; </p><p>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 </p><p>1982至2000年,中国政府办的医院占全国56.2%至64.4%的床位,51.1%至63.4%的人员,仅承担27.3%至40.8%的门诊量,38.8%至54%的住院量; </p><p>2002年,中国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6天(美国不足7天);英国阑尾炎手术住院日从1975年的7.9天降至1985年的5.4天,2001年中国该手术平均住院日仍为7.2天;我国CT利用率仅为38%,核磁共振利用率仅为43%,在我国100万至2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台以上CT是较普遍的,仅此一项浪费就多达50亿至60亿元;按国际标准,由于大处方,我国卫生总费用12%至37%被浪费掉了。 </p><p>“没有公平的效率,对社会的贡献是反比性的,效率越高,负面作用越大;而没有效率的公平,是没有希望低水平的公平,其内在关系也呈反比,即越讲公平,效率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公平原则,力求较高的效率,即贯彻公平、效率一致性的精神。”殷大奎说。</p><p>=======</p><p>以上部分数据不错,能否收入到wiki?</p><p>老大什么时候你也出来说句话</p><p>呵呵</p>
发表于 2006-9-19 14: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何以认为搞笑?</p><p><!--quote-lev+2006-09-19 10:39--><div class='quotetop'>引用lev &#064; 2006-09-19 10:39)</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p><font color="#ff4500">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font></p><p><font color="#000000">这话真搞笑</font></p><!--quote2--></div><!--quote3--><br />
发表于 2006-9-19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觉得他就是吃那口饭的,咱们这么大的国家能不复杂么。</p><p>拿了薪水,享有了荣誉,在 全国“两会”上 发牢骚,所以觉得好笑</p>
发表于 2006-9-19 16: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还是怀念那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发表于 2006-9-23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医改小组成员详解新方案 新模式是英德美混合物  <br /> <br /> <br />  “医改新方案中,对‘英国模式’借鉴只限于基本医疗层面,简单说就是免费治小病,不免费治大病。”9月20日,卫生部一位参与医改方案起草,同时也是新成立的医改协调小组成员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说。</p><p>  自从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后,卫生部主导起草的医改新方案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在持续升温的舆论漩涡中,这份新方案迟迟没有露面。</p><p>  “我们最近抛出一些想法,想看看各界的反应。”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卫生部正在起草的医改新方案并不等同于“英国模式”,未来改革的方向是,基层的小病治疗由政府免费提供,一般的大病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重大疾病的治疗则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p><p>  但据本报多方了解,对卫生部拟议中的这个新方案,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都持有异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打算按照自己属意的“德国模式”另提一个医改方案。而前不久新成立的由14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将负责协调部委之间的意见,敲定最终的医改方案。</p><p>  并非照搬“英国模式”</p><p>  “这几天有媒体报道说医改新方案青睐‘英国模式’,其实并没有准确理解新方案的意图。”上述卫生部人士说。</p><p>  据介绍,所谓“英国模式”,是指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 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p><p>  “通俗理解‘英国模式’就是小病、大病都是免费治疗。”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顾昕对记者分析说。</p><p>  但实际上,卫生部起草中的医改新方案并不是照搬这种“英国模式”。上述卫生部人士透露说,医改新方案对“英国模式”的借鉴只限于基本医疗这个层面,简单说就是免费医疗只管小病,不管大病。</p><p>  新方案提出,基层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都由政府来承担,以此为基础,构建三层医疗体系。</p><p>  是哪三个层次医疗体系呢?卫生部的这位人士向记者一一解说了他们的设想:</p><p>  第一个层次,保障基本医疗是医改新方案的核心。即政府出资或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医疗药品和治疗。</p><p>  什么叫基本医疗?具体操作化的建议是,城市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如社区卫生中心看的病为免费,农村中,在乡镇卫生站体系中看病也免费。</p><p>  “为了做到这一点,今后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强化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提高质量,把病人留在基层。”上述卫生部人士说。</p><p>  同时,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课题组还主张列出一个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品、基本病的清单。列于清单中的归属于免费范围。</p><p>  第二个层次,不在上述清单内的“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即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p><p>  第三个层次,是商业医疗保险。满足高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p><p>  “打个比方,得了感冒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治疗;要做胃病手术就转诊到大医院,费用向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报销;得了心脏病或肿瘤等重大疾病就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上述卫生部人士如此描述未来三个层面医疗体系的设计。</p><p>  “新方案设计了一个医疗新体系,三个层面互相补充,但国家出钱保障全民基本医疗是新方案的基础和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对这一方案评价说。</p><p>  “简单区别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医疗模式的特点,就是全民免费医疗、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区别。”另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人士描述说。“新的医改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躯体、德国的四肢、美国的脑袋,是三国模式的混合。”</p><p>  三部之争</p><p>  不过,据相关人士透露,卫生部的这个医改新方案并没有在相关部委当中达成一致。</p><p>  财政部首先对方案中的第一个层面,即政府免费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所需的投入提出质疑。</p><p>  根据卫生部医改课题组的初步测算,要达到免费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大约需要国家财政投入2000亿元。但财政部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p><p>  “按课题组测算,2000亿只管小病,即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可是相应的医疗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养等等,这些难道不要钱吗?如果把这些也算进去,2000亿够吗?如果不够,那到底需要多少钱?”财政部的有关人士表示,医改新方案如果不能准确测算国家整体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财政预算。</p><p>  同时,按照这个医改新方案,当前正在进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重大调整,承担这一职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此也表示了不同意见。</p><p>  “现在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如果按照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政府将对基本医疗免费,那么现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里用来管小病的这笔钱,又该如何处置?”劳动部劳动保障研究所有关人士提出疑问。</p><p>  而且,由于目前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是由卫生部主管,如果按照医改新方案,将来国家用于提供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门诊免费医疗的这2000个亿,无疑就要全部交由卫生部来操作。对于这种政府集免费医疗的出资方和操作方于一身的做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持保留意见。</p><p>  “政府全额拨款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如果监督机制不到位,就意味着效率低下,更容易产生官僚化。”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研究所有关人士表示。</p><p>  据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更倾向于“德国模式”,即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分离,雇主和雇员向作为第三方的医疗保险机构缴费,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公立、私立都可以)签约以提供服务,不能参保者才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按照自己属意的“德国模式”,打算另提一个医改方案。</p><p>  不过,卫生部方面对“德国模式”似乎不以为然。“社会医保(德国模式)现在在中国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解释,比如中国还缺乏正式的劳动制度,存在大量的分散的劳动关系。按照“德国模式”需要单独设立医保机构,这将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p><p>  “我们现在的第三方独立的中介、非政府机构发育也不够成熟。”唐钧持与上述卫生部官员相同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医保模式会导致出现新的政府性的医保机构。</p><p>  另外一部分专家则对卫生部的医改新方案和现有医疗制度对接的难度表示疑虑。“这种难度可能超出设计者们的预想。”顾昕认为。</p><p>  顾昕提出,按这个医改新方案,基本医疗(即门诊)在社区卫生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大病则转往医院住院治疗,但前一个层面归卫生部管,后一个层面归劳动保障部管,这两者如何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由于免费,又可能出现急于转诊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互相推诿。”</p><p>  此次医改协调小组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发改委的意见就显得尤为引人注意,“发改委还没有明确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医改协调小组能否成功协调各部委的不同意见,将直接关系到医改新方案的最后定论”。<br /> <br /> <br /></p>
发表于 2006-9-23 1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quote-听雨弹剑+2006-09-19 09:20--><div class='quotetop'>引用听雨弹剑 &#064; 2006-09-19 09:2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b>来源:中国新闻网</b>】</p><p>中新网9月19日电 在17日举行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向论坛上,国家<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88/column219778873.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发改委</font></a></span>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中国青年报》今日报道说,该报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80cbd">(</font><a href="http://p.news.sohu.com/hotwordpv.jsp?hw=马凯新闻&to=http://news.sogou.com/news?query=%C2%ED%BF%AD"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马凯新闻</font></a><font color="#080cbd">)</font></span>和卫生部部长高强<span class="articleLink"><font color="#080cbd">(</font><a href="http://p.news.sohu.com/hotwordpv.jsp?hw=高强新闻&to=http://news.sogou.com/news?query=%B8%DF%C7%BF"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高强新闻</font></a><font color="#080cbd">)</font></span>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p><p>消息人士称,从表面看来,“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却牺牲了效率,从而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但英国的医疗体制提高了实际的效率,“因为它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p><p>  有分析认为,在英国的基本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如此,尽管许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不能尽如人意,但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极大提高了效率”。</p><p>  此外,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p><p>  据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卫生部、<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65/column21971653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font></a></span>、物价局、<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55/column219715545.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财政部</font></a></span>、民政部、教育部、工商总局等。(何磊 周凯)</p><!--quote2--></div><!--quote3--><br />呵呵!!!!大家要试目以待了,看样子是又一次的..............
发表于 2006-9-23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凯高强挂帅医改小组 青睐全民医疗的英国模式

<p>医改小组全国调研 路径争论激烈  <br /> <br />【来源:经济观察报】  <br />  本报记者 勾新雨 北京报道</p><p>  市场竞争还是政府包办?在11部委组成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之后,中国医改的路径并没有变得更加清晰,两种不同改革思路之间的碰撞或许将因此而更加激烈。</p><p>  悬疑</p><p>  “这怎么可能呢?!”</p><p>  9月20日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情绪激动地说,医改领导小组成立的初衷就是科学决策,保持中立,要经过大量的调查和论证,怎么可能现在就得出结论要学英国模式呢?</p><p>  9月初,由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马凯新闻)和卫生部部长高强(高强新闻)任双组长。随即,医改大方向已经明确为“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的消息传出。</p><p>  “如果说现在就把方向定在了英国模式上,我只能表示非常遗憾,而且我可以断定这样的选择会让中国医改多走七八年的弯路”,刘国恩说。</p><p>  在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选择上,一直存在市场竞争派和政府主导派的激烈争论,刘是倡导市场竞争的领军人物。政府主导派的代表人物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p><p>  目前,医疗体制上主要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美国模式是市场竞争,政府埋单,而英国模式是政府全包,全民免费医疗,虽然有失效率,但却在社区医院和预防保健环节上做的很好。</p><p>  “以前的医疗改革实际上学的是美国模式,现在的改革方向是全民保健与加强社区卫生医疗水平的英国模式”,一位接近卫生部的人士说。</p><p>  他说,此次国家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就是希望年底前把方案做出来,明年年初通过审议。</p><p>  “现在说明确了方向还为时过早”,9月21日,财政部社保司卫生处的宋处长说,医改政策正由很多部门共同制定,英国模式只代表卫生部的一家之言。</p><p>  据他透露,医改小组已经成立了四个分组,并派出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调研,之后才能形成初步的意见。</p><p>  交锋</p><p>  据知情人士透露,卫生部并不希望把医院推向市场,而是希望在现有的格局内实现改革,但收效甚微。此次国家成立医改领导小组,拉进了发改委等强势部委,就是希望打破旧有思维和利益关系,真正实现改革。</p><p>  在诸多医改小组成员中,财政部较为倾向走市场竞争的道路,并在今年春节前后召集了两派专家共同讨论,会议上两派观点发生激烈的交锋。</p><p>  据刘国恩介绍,在医改方向上,政府主导派认为,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出现过看病难、看病贵,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后才出现的,因此就要退回政府主导的模式。</p><p>  市场竞争主导论者则认为,看病难看病贵不是所有医院的情况,一些小的医院、社区医院门庭冷落,而一些大医院要彻夜排队,原因是大医院垄断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医院的床位占有率达到了70%-80%,而小医院不到50%。</p><p>  中国目前有1.8万余家医院,其中1.7万家为国有医院。国家把医院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非营利性医院大多是国有医院,不用缴33%的所得税,民营医院多半不享受这样的政策。</p><p>  “按理说,享受了税收减免政策,国有医院的价格应该比民营医院便宜,但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国有医院的平均费用竟比民营医院高出33%以上”,刘国恩说,这就是垄断价格。</p><p>  刘国恩认为,让百姓看得起病的根本措施,就是彻底打破国有医院垄断,实行公平有效的竞争。</p><p>  他说,政府主导,不是既出资又承包,把费用全部用在国有医院上面。“政府应该提高财政投入比重,并把这笔钱花到那些真正需要医疗帮助的农民和低收入者身上,而我们现在的投入照顾的恰恰是高端人群。”</p><p>  而上述接近卫生部的人士说,自己原本是赞同市场竞争的,但是和李玲教授、卫生部的一些老司长接触后,才发现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医生让你做什么检查你都得做,因为你不懂。“市场竞争不能消除这种不对称,也不会由此降低价格。”他说。</p><p>  刘国恩说,他的观点没有被卫生部采纳。在财政部的那次研讨会上,他曾提出,可以选择两个城市做试点,一个完全市场竞争,一个完全政府主导,两年之后看谁搞得好。</p><p>  而正当市场化的代表宿迁市的医改消除了红包回扣、降低了住院费用并在相关各项指标上取得了成绩时,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在为期6天的宿迁调查后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并得出了宿迁医改失败的结论。</p><p>  李玲曾多次表示,由政府主导,公平和效率都能兼顾。英国医疗的投入占GDP的7.7%,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美国医疗投入占GDP的15%,却仍有5000万人,占总人口的20%没有医疗保险。</p><p>  不过,市场竞争派和政府主导派在医改问题上也有共识,其中之一就是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p><p>  中国GDP中有6%用于医疗。在这6%中,政府投入仅占1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0%。</p><p>  双方的另一个共识是发展社区医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