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0|回复: 6

我该学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4 1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现在是大三的学生了,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式,我很迷惘,想请教一下各位走上工作岗位的师兄们,在校的剩余时间里,我该学些什么?<img src="http://bbs.miforum.net/images/smiles/cry.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发表于 2006-10-15 1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br /><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 width="30"><br /></td><td><span class="entitle"><b>对一个大专女生留学、职业与人生的设计 </b></span>  <span class="ensmall">[</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r><tr><td> </td></tr></table></td></tr><tr><td><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border="0" align="center"><tr><td><p>耿茉莉的爸爸耿爸爸是一位比较令人尊敬的政府高级官员,部级。人不错。他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所代表的社会资源,对于我为他的女儿耿茉莉设计前途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这是我谈耿茉莉,却必须先从耿爸爸说起的原因。 他带着他的女儿来找我,满脸的忧虑。她的女儿,今年已经24岁,大专毕业,学的是财务会计,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肯定也有发展前途。但是耿茉莉看上去非常不自信。不自信怎么有魅力?没有魅力怎么会爱自己?自己都不爱的人别人怎么会爱她?二十四岁的女儿,有许多问题。学业不完整、家业无指望、老父老母安度晚年的物业显得很遥远。这些问题导致耿茉莉的爸爸来找我,要我为她女儿的前途做点策划。许多在国内为大专文凭自卑的人,往往去英国读一个硕士,以为这样就能够解决他们的人生问题。这种针对大专生的一年的MBA或类似的硕士学位其实有点害人。因为,一年的硕士学位,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多了点知识而已。而大专生们最急需的就业技能、文化素质、自信心态,并不能得到合理的提升。耗尽精力出得国去,积蓄花光了,时间耽误了,机会放弃了,青春向晚了,而自己最缺少的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增强,这样的经历往往甚至会加深他们的人生危机和自卑感。 <br />我从不反对任何为前途奋斗的行为。我只反对出于错误的观念而发出的错误的追求。大专生的人生问题根本不是没有本科文凭,大专生最严重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这种以文凭为根本价值目标的社会风气下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自我评价的崩溃。因此,当我面对耿茉莉的时候,我心里甚至产生了对她的怜悯,一个好端端的高级官员家庭出身的女孩,有着相当不错的职业和技术能力,却有这样一种提不起气来的精神状态,以至自己根本没有一点想去打扮自己的愿望。她的身体,放射出来的语言全是:“讨厌我吧”;而不是应该有的那种:“为我疯狂吧”。让人“为我疯狂”,不仅是当代青年应该有的素质,甚至,在我看来,是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应尽的社会责任呢!不让我为你疯狂,难道要我为你沮丧吗?当然,当着耿茉莉的爸爸,我不好说这些话。我怕她爸爸受不了我的思想,回去让教育部至少先把我的咨询处封闭了。于是我对着耿茉莉讲出了我为她前途设计的思路: <br /></p><br /><p>  一、尽管我一般反对人们出国读语言,但鉴于耿茉莉的年龄压力、家庭能力、最主要的是基于耿茉莉濒临崩溃的自尊心,我建议耿茉莉立即去出国读一个好一点的语言学校,哪怕去新加坡都可以。在那里,在西方文化的学习氛围里,耿茉莉肯定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作为女人的自尊感和幸福感—— “做女人真好”,“做女人‘挺’好”——而不是作为“大专生”的要命的自卑感。这种“真好”、“挺好”的感觉一经建立,从此就不会离开她。她一旦拥有了这种感觉,对于自己的感受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她会爱上她自己,也就会有意识地让人爱她。一个美女,就会在耿茉莉心理残疾的躯体中脱颖而出,亭亭玉立于世界之上。到时候可能连老耿都无法想象他女儿的巨大变化。我会特别叮咛耿茉莉,   <br />要注意美化自己外在的形象,注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p><br /><p>  二、去国外读半年语言,目的是学习语言的同时,提升自我感觉。但千万不要立即进入读学位。她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学习语言半年后,耿茉莉应该回国。回国的目的,带着让她着这种崭新的自我感觉和新鲜肉体,继续回原单位工作一段时间。耿茉莉爸爸的作用,这个时候就突显出来:他当然应该为了女儿的事业,和单位领导“沟通沟通”,让她得到这种工作机会。回国工作的目的,不是一般的来混日子。我要求耿茉莉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重新审视金融机构里面的各种岗位,带着自信的目光,看待自己过去所从事的一切,认真思考、选择、决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金融业务方向。为将来出国读金融硕士研究生做经验上和思想上的准备。这一时期耿茉莉的生活,一定会非常充实、非常自信、非常愉悦。在某种意义上,她的这个一年实际上是作为硕士前实习来度过的。一年收获必将超过过去的三年。 </p><br /><p>  三、在国内的这一年,耿茉莉还应该再奋斗一下,把雅思考出来。在英国读过半年语言,加上国内的复习,这个耿茉莉应该能够拿到6分、她也必须拿到至少6分。否则,就真的是没出息的人了。雅思成绩,加上对于金融行业的重新思考和实习,一年之后耿茉莉再次出去留学,就不是对于失败的承认、对于自卑的屈服、对于社会庸俗眼光的躲避,而是对于自己专业梦设计,虽然只关乎留学与职业,但实际上爱情和婚姻问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三年之内,耿茉莉不仅获得事业的飞跃,其实她的爱情问题,也会一路得到完美解决。你想想,她去国外读语言,说不定会碰到一匹白马王子;她从国外读语言回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开展她的学习工作,说不定在新东方雅思班上,再碰到一匹白马王子;然后去国外读硕士学位,有着雄厚事业基础的耿茉莉,肯定还会再碰到一匹白马王子;还有一个可能:耿茉莉三年后硕士毕业从国外回来,那时候的她,心理年龄和外表年龄,要比今天坐在我们面前的耿茉莉还要年轻迷人,更加美丽自信,说不定会碰见一个在世界级公司做世界级职务的高级白马王子呢!那时候,耿茉莉可以把前三匹白马放马归山,自己飞身跃上这匹世界级的宝马,登上婚姻的幸福马厩。耿茉莉的爸爸,也就是您老人家的地位身份,也会成为耿茉莉女性魅力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您已经为女儿做了足够多的贡献,婚姻的事情和所有其他事情,可以托付给我,您就不用操心啦!虽然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做一个女儿婚姻幸福马厩里的弼马温——这是天堂里的一个虚职,什么也不用做的!” 听完我的陈述,耿茉莉的爸爸哈哈大笑。耿茉莉虽然满脸通红,但那也是一种迫不及待、立即要让她的白马王子来抢夺她的样子。办公室里充满了兴奋和信心。耿茉莉父女两个,雄赳赳、气昂昂,走到了新东方咨询处外面的大路上。这时候,我再仔细观察耿茉莉,发现获得了前途目标和自信意识的耿茉莉的女性魅力其实已经开始蔓延、无法阻挡了。 <br /></p></td></tr></table></td></tr></table>
<br /><br />
<br /><br />
<br /><!--editpost--><br /><br /><br /><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sihoo 在 2006-10-15 10:21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发表于 2006-10-15 1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3">《约见徐小平》专栏</font></strong></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5" color="#ff0000"><strong>自考大专生的白领之路</strong></font></p>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4">——徐小平、肖阳对话录<br /></font></strong></p>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3">总裁也曾开卡车 擦亮眼睛继续干</font></strong></p>
<br /><p>  徐小平(以下简称徐):你确实有问题要来找我吗?看了你的信以后,我的直觉是你相当不错,走在一个right track,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昨天在演讲现场看到你时,我并没有把你和这封信挂钩起来,直到昨天夜里我知道了这个情况,给你写信,告诉你只要在目前的道路走下去。(附:<a href="http://www.neworiental.org/backoffice/news/viewnews.asp?id=19650"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肖阳致徐小平的信</font></a>)</p>
<br /><p>  前天我看了一本书,里面介绍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总裁当初是开卡车的送货员,然后慢慢地做了业务,大概二十多年后,做到了联邦快递的总裁。那本书名叫《给总统的备忘录》,是普华永道给那些大企业的老板们做的一个模拟问题,假如总统现在刚刚上任,你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裁能给他什么建议,他们就写下了这本书。其中有这个联邦快递的总裁,简介中说他曾是个卡车司机。这种从一个低微职位做到总裁的情况在现代屡见不鲜。</p>
<br /><p>  你是18岁以后读了两年的自考大专,现在工作了,对吧?</p>
<br /><p>  肖:对。</p>
<br /><p>  徐:现在工作几年了?</p>
<br /><p>  肖:将近三年。</p>
<br /><p>  徐:很好,我觉得你就在这儿干下去。在这个位置上,你能够看到前景吗?</p>
<br /><p>  肖:如果顺利的话,是应该有一定发展空间的。</p>
<br /><p>  徐:如果顺利?这个前提条件包括哪些,如果不顺利又怎么样?比如说在新东方教TOEFL,如果你不旷课、不迟到,不在课堂上骂学生,那你保证不会被开除。你不要有“如果不顺利”这个心态,你应该说,我一定能够成功。</p>
<br /><p>  其实你现在已经on the right track,走到正确的轨道上了,只要加足马力往前开,一定能到——假如你在泥坑里面,你很难到;假如你现在没有工作,假如你现在还在自考大专,也是一个泥坑;假如你的公司倒闭了,也是一个泥坑;但安利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你不要鄙视它。我在北美也接触过安利,我说它伟大并不是从它让每一个销售员都很疯狂这个角度,而是从它的销售非常成功,它的老总是中美商会的主席;它的产品质量不低,价格很好,在一定的消费层中是不可缺少的产品这个角度,这样看它和可口可乐、柯达胶卷是没有任何差别的。</p>
<br /><p>  所以你现在说,如果不出问题的话,你一定能够做到顶,这里面包含着多余的顾虑。尤其在安利这样的公司,不讲究学历,只讲究业绩,讲究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贡献;因为作为销售员是不需要任何学历的,你有激情,能把东西卖出去就好。其他的企业,IBM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新东方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离开销售,任何企业都要完蛋。所以我想,虽然你带着复杂的心情来找我,其实我并不用多说。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安利、对这个事业本身不像我,能够看到它的那种一览无余的、无边无际的,无边无际但又同时一览无余的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听一个朋友说,安利在密歇根的工厂,绵延十公里,你们也听说过,对吧?</p>
<br /><p>  肖:是的,那是它的总部。</p>
<br /><p>  徐:绵延十公里,那是一个超级大公司啊。我家里还有它的药呢。安利这个产品,如果做好了,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生意,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生意,是传销里面真正的王牌。</p>
<br /><p>  肖:现在是直销,不是传销。它已经转型了。</p>
<br /><p>  徐:有店铺的,对不对?</p>
<br /><p>  肖:对,我现在就是在店铺里工作。</p>
<br /><p>  徐:好,简单地说,人生要有激情,人生要有理想,人生更要有目标;这就是我说过的三个东西:passion,mission和 vision。Mission,就是一种理想;passion,就是一种激情,就是我要为这种理想干到吐血,把血吐出来还继续干;vision,就是看准一个目标做下去。虽然你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你缺少了这三样东西,所以你要来找我。你写了很多,而且是如此执着、强烈地要求见我,我很高兴;但是我容幸的是我能帮助你把这个火车继续往前推,给你加点油,这个油就是不管你是有意的选择,还是无奈的选择,你来到了安利,我要给你一个vision,擦亮你的眼睛,继续干下去,因为在安利是最不讲究学历和文凭的,这是一定的。</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销售和服务是美国存在的根本原因</strong></font></p>
<br /><p>  肖:您好像一直从销售人员的角度在讲这个问题,但我现在做的并不是营销人员。</p>
<br /><p>  徐:我知道,我知道你是管理者,对吧?</p>
<br /><p>  肖:也不是管理者,是为营销人员服务的一个角色。</p>
<br /><p>  徐:怎么不是管理?这是elementary management,最低的管理。总裁是管理者,秘书也是管理者,这里讲的是广义的管理,并不是狭义的管理权。安利最大的力量之一,除了销售人员之外,就是后面的logistic,销售支持,如果这个销售支持乱套了,他们的整个销售体系也就乱套了,比如你定好明天给人送来,结果你不送来,那客户投诉,它就完蛋了。所以你要看到,你作为一个基层辅助人员的重要性。你的job
<br />title,职位名称叫什么?</p>
<br /><p>  肖:分区助理。</p>
<br /><p>  徐:分区助理的上面一层是什么。</p>
<br /><p>  肖:如果光从店铺来看的的话,就是高级分区助理,然后就是店长。</p>
<br /><p>  徐:你现在拿多少钱。</p>
<br /><p>  肖:1500。</p>
<br /><p>  徐:高级分区助理能拿多少钱?店长呢?有5000吗?</p>
<br /><p>  肖:在我们那儿不可能这么多。安利是分类的,像北京就是A类店,而我们那边属于三类店铺。</p>
<br /><p>  徐:那3000总该有的。你觉得做多久能赚到3000?</p>
<br /><p>  肖:这个好像不是时间上的概念吧?</p>
<br /><p>  徐:我为什么要给你vision?因为安利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p>
<br /><p>  肖:特别是年底直销法出来之后,销售环境可能会比现在更好一点。</p>
<br /><p>  徐:当时禁止直销,反映了当时政府的执政水平距离市场要求的差距,好比它要倒掉垃圾,却把一大堆美丽的东西跟着倒出去了,比如雅芳、安利、玫琳凯,这是严重的失误。现在政府要横向立法,这是一个好事情,是政府执政水平提升的表现。</p>
<br /><p>  肖:那只是在国外……</p>
<br /><p>  徐:我知道,但是国内不是也要立法,马上就合法了吗?</p>
<br /><p>  肖:但那是直销吧?</p>
<br /><p>  徐:本质上是一样的。</p>
<br /><p>  肖:还是有区别的,公司规范我们在语言上一定要明确安利是直销,不是传销。</p>
<br /><p>  徐:有一个苹果电脑公司的人,在演示他的MP3,然后我买了,那个看上去像高级管理者一样的人就把产品送到我家里来。我问他为什么亲自送来,他回答说他还没到那种不需要亲自送来的地步。苹果电脑显然是最值得尊重的公司,它的每一个电脑、音响、随身听,还得亲自送来,它就是直销。整个美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销和卖,没有销售,没有服务,什么东西都是假的——那就是国有企业,产销不对路还能继续活。所以我要你首先意识到的是,你正在服务的安利公司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在为十几、几十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为包括我在内的几千万人提供优质产品,你要具备这样的vision。在这一点上,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p>
<br /><p>  肖:没有,我觉得您说得很对。</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活着就是要不断地让自己活得更好</strong></font></p>
<br /><p>  徐:Well,如果我说对了,如果这个公司像新东方一样值得你去奉献,你就要有passion。你去干吧,目标是二十年之内,在40岁的时候,做到山东地区的总代理,就是几十万年薪。</p>
<br /><p>  肖:恐怕达不到吧?</p>
<br /><p>  徐:那十几万有吧?</p>
<br /><p>  肖:可能差不多。</p>
<br /><p>  徐:四十岁,年薪十几万人民币的人,你认为他算是成功吗?</p>
<br /><p>  肖:嗯。</p>
<br /><p>  徐:谢谢。太好了,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中产阶级的心态,这就不是投机家的心态。因为中国机会太多了,人人都想二十五岁变成陈天桥——昨天晚上还有人跟我说怎么样找到机会变成陈天桥。我想了一下,要变成陈天桥,变成丁磊,有点像买彩票一样,完全是撞大运。你不能去撞,知道吗?那是守株待兔,只有百万、千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这就是要确立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的问题。你懂了吗?</p>
<br /><p>  肖:是怎样成功的问题?</p>
<br /><p>  徐:不,是你追求什么的问题,就是你的人生奋斗目标。比如说你怎么设立你30岁的目标,35岁的目标,40岁、45岁、55岁……一辈子的目标,如果你去不想的话,你就会陷入困境。</p>
<br /><p>  可能会有种种主观的和外在的原因决定我们的命运。比如没有考上大学,比如生病了,比如家里穷了,比如自己身体的缺陷等等,正是这种外在的和先天的因素决定了我们的命运,那么我们不要逆来顺受,我们要向命运反击,反击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基于命运而去反击。贝多芬的命运是耳聋,但他在作曲,没有去搞直销;姚明的命运是2米20,他只能打球,不能去绣花,他大概也不能教英文,学生上课要抬着头看他,那都累死了。(哈哈)懂了吗?</p>
<br /><p>  肖:嗯。</p>
<br /><p>  徐:这就是命运。比如你要长得漂亮,就做演员了;比如说模特的18岁,是她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候,她就是要出名,就是要让人知道。这就是命运。</p>
<br /><p>  肖:模特的职业不能做一辈子啊?</p>
<br /><p>  徐:她不用做一辈子,只要做到25岁,挣个几百万几千万就行了;25岁嫁一个人,或者娶一个富婆。我是要给你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就是要不断地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在这个命运下,你怎么改变自己的处境?你在安利做得好,你就可以去雅芳,去玫琳凯,通过跳槽来提升自身的价值——而且你正在做的安利的后勤支持应该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你同意吧?</p>
<br /><p>  肖:是。</p>
<br /><p>  徐:安利是不是全世界最大的直销公司?最大是什么?greatest,伟大并不是说它像毛主席,伟大指的是它的size。</p>
<br /><p>  肖:我觉得您把安利说得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p>
<br /><p>  徐: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那我问你,我说的错哪里?</p>
<br /><p>  肖:它并没有您说得那么好,因为我毕竟在这里工作。</p>
<br /><p>  徐:OK,那这个公司是不是大到足以让你在里面奋斗一辈子,谋生一辈子?或者对一个高中毕业,只有自考文凭的人来说,是不是大到足够让你在里面攀登一辈子?</p>
<br /><p>  肖:嗯。</p>
<br /><p>  徐:好。你在大到足以让你在里面攀登一辈子,挣钱一辈子的安利里面工作,而且还做得不错,单位要调你对不对?</p>
<br /><p>  肖:是我主动要求的。</p>
<br /><p>  徐:好。那也证明你在这个专业里面已经如鱼得水了。鱼有大海里的鲸鱼,有水缸里的金鱼;一旦离开水,不管是鲸鱼还是金鱼,都会死掉。可你没有搁浅,你不在沙滩上,你在水里面,而这个水足以让你这条鱼游一辈子,游一辈子也并不一定会死在安利里面。</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安利就是IBM,安利就是波音公司</strong></font></p>
<br /><p>  你可以去加拿大,但你有没有想过去加拿大靠什么谋生?</p>
<br /><p>  肖:想过。在国内的话,一直在安利……</p>
<br /><p>  徐:哦,去加拿大安利?那就惨了。加拿大销售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是市场隙缝最严密不透的。</p>
<br /><p>  肖:可我不是做销售的,我是做服务的。</p>
<br /><p>  徐:也就是说到那边还做你在这边的工作对吧?</p>
<br /><p>  肖:是。</p>
<br /><p>  徐:好。那你的前途问题就出来了。也就是说,现在你在一家伟大的公司里面,做着一份优秀的工作,按照你自己的计划,已经能够——至少在想象当中——确保你在加拿大做到一份同样的工作,这就是你的未来,你的前途,为了未来就把这份工作做好。我不能想象我在加拿大能够去做人生咨询,我不能想象;而你做的销售支持,在加拿大是可以移植的,这是移民生涯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叫transferability,就是容易转移过去,能够transfer过去。中国医生到了外国,做不了医生,因为他没法和病人以及其他医生交流,律师也不行;但在中国做计算机软件,到了美国两个星期就能上岗,因为他们编程的语言是一样的。</p>
<br /><p>  所以,你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行进,你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个目标看得伟大一点。你不要说我是在常州,要说我是到了我的故乡;也不要说我要去杭州,要说我是去追求前面的另一个家;不要说我在安利工作,要说我是一个专业人士,有就业的发展空间的。</p>
<br /><p>  简单地说,我们的观点不同之处就在于:你瞧不起安利,或者你没有瞧不起它,但是你对它的评价不如我好。有一句话叫做business is business,从business的角度来说,安利就是IBM,安利就是波音公司,我刚才也举了个例子,安利就是苹果电脑;他们只是产品不同,但是都在做着同样出色的商业。</p>
<br /><p>  肖:可是我老是觉得……</p>
<br /><p>  徐:这就是你人生中的一切问题所在。你在一个公司工作,却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它的伟大,即使公司也给了你爱公司主义的教育,企业文化的熏陶,但你却始终没有燃烧起狂热的激情来。那么进入我的人生理论的第二点——你现在vision有了,瞎猫抓了一个死老鼠——你缺少passion,没有激情。当徐小平反复地在说这个公司好的时候,你却纠缠着说这个公司不怎么样。</p>
<br /><p>  肖:也不是的,我……</p>
<br /><p>  徐:这不是你的原意,你的原意是什么?安利不如徐小平说得那么好,所以肖阳也就不如徐小平所说的那么成功,肖阳也就不是那么好的一个人,肖阳也就不是那么值钱的一个人,这是你的他妈的核心的东西——这个“他妈的”要保留,我要骂他——你现在已经完蛋了你知道吗?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没有激情,他不可能做得好,他也不可能快乐。</p>
<br /><p>  肖:如果我是硕士或者更高的学历,肯定会满足在安利这样的企业里有更高一点的……</p>
<br /><p>  徐:这就是你失败的地方,而且也必然导致你的失败。你刚才说见到我很荣幸,那万一你见不到我呢?那些没见到我的人,难道就不要活了吗?难道他们就不该活了吗?所以问题不在我们见不见面,不在于徐小平所说的价值观念如何,而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先进和落后的差别。你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导致你自卑,导致你不幸福、不快乐、不自豪,也必将导致你的工作没有起色,必将导致你不会获得提升。当跟你同时进安利的人,二十年后做到总裁的时候,你就会还在那个店里做那个狗屁店长——当你28岁做到店长你是伟大的,当你45岁还做着店长,你就是狗屁。懂了吗?</p>
<br /><p>  肖:嗯。</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我为激情奋斗的英雄们歌唱</strong></font></p>
<br /><p>  徐:谢谢。所以不管说安利是伟大还是卑微,对于肖阳来说,你只要一步一步爬上去,跟安利里面的同龄人比起来,达到一定程度,肖阳就是徐小平心目中的英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洪流里面的一个激流。也许你不想做,也许你失败了,也许你被开除了,但是我依然会为千百万个加入安利这样的公司——拥有一整套新型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开展一整套新型商业活动的公司,提供了一整套新的有用产品的公司——的奋斗者们继续唱歌。而今天从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在为你一个人唱,你却没有接受,所以说我要骂你。问题在哪里?OK,你没有使命感,没有激情,三个ion中,你的vision还可以,但是你没有passion,你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安利干什么。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你在安利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位上提升,在工资上提升,最后成为安利绝对离不开的人物,要离开的时候领导说:“唉呀,涨点工资吧,请留下来。”达到这个境界,你的人生就完美了。</p>
<br /><p>  那你去了加拿大之后也还是要做安利的,对不对?</p>
<br /><p>  肖:不一定。</p>
<br /><p>  徐:那你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告诉我?你的英语这么恶心,连一个right track都听不懂,你谈什么去加拿大?这叫扯淡。假如你有使命感,我肖阳出身贫寒,学习不好,现在只是个大专,那我现在就拼了老命也要把这个安利的工作做好,把它当作我的共产主义来奋斗,为此献出一切。好,很简单,你的工资、你的位置、你的职业、你的生活、家庭、爸爸妈妈、老婆孩子也都会在这里得到满足。尽管20万的满足不如200万的满足,但肯定超过12万的满足,更超过你现在不到2万的满足。从这一意义上讲,安利或者
<br />IBM,对一个青年奋斗者的意义是一样的,而同样的意义就是exactly,一样的伟大,你要没有这个感觉,咱们白谈。</p>
<br /><p>  肖:您现在说的我明白了。</p>
<br /><p>  徐:做到一个你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顶峰,坦率地说,你可能做不到安利的中国总裁,你就是天天拼命也做不到,因为还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但就在你现有的状态下,尽自己全部的努力——当然这个努力包含者受教育的这种努力——去做到最好。OK,你的问题已经基本结束了。</p>
<br /><p>  肖:我真的明白了。</p>
<br /><p>  徐:这就对了。你是不是在安利做一辈子我不管,我只是说,安利公司大到了足以容纳你一生奋斗的野心。我估计你一生奋斗的野心也不会想一年挣几百万,能挣到50万就满足了对不对?(笑)也就是说安利有可能给你带来二十万、三十万这么一种人生野心的可能性;而且你做的工作,又不是安利的直销,而是它的后勤管理,这里面也有足够的东西让你去学习,去思考,积累经验。在安利做得好之后,你可以去雅芳,可以去玫琳凯,可以去IBM,可以去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销售支持也不亚于安利,只不过一个是喝的,一个是用的。</p>
<br /><p>  你的问题在哪里,你看到的只是一种社会名声,只是一般的社会虚荣观念,只是一些由当初错误的政策造成的企业名声的扭曲;可是你没有看到安利所代表的产品、钱、工资、职位这些东西。你只看到了虚荣、浮华,你没有看到实质,实质是就业。大学的就业难,你已经不难了;大学生严重贬值,你并没有贬值。我一看就知道你是一个成功者,可是你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并且为此花那么多路费来北京找我。</p>
<br /><p>  肖:可我觉得来见您一下是值得的。</p>
<br /><p>  徐:你说对了,是值得的。问题是还有几百万青年人怎么办?我的谈话也是说给他们听的,我把大家的思路从意识形态的取向,变成现实生活的取向;从名声的取向,变成金钱叮当声的取向;从理想的取向,变成就业现实的取向。</p>
<br /><p>  肖:(点头)对,要现实一点。</p>
<br /><p>  徐:No,你的表达是不对的,不叫现实一点,因为这个现实就是梦想;有一个好的就业、好的工资,也是温家宝总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梦想。这个梦想重要到什么程度?在SARS期间温家宝就说,我只看两个数字:一个是SARS染病人数在下降,一个是大学生就业率在上升。你已经是温家宝感觉欣慰的一个统计数字,而你现在这个状态持续两个月说不定就被开除了,因为领导看不到你的激情,你上班似乎是在忍辱负重。</p>
<br /><p>  根本就没有什么更多的可谈,只要把我说的问题想清楚了,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强者,你就比那些北大清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要成功。你说自己不是北大清华的,我同意,人生中是有某些东西有高低之分的;坦率地说,王子与平民,谁都想做王子,我也想。不幸的是我不是,俞敏洪也不是。那么对于平民子弟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更应该走出那种身在王宫的幻觉。</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不要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痛苦</strong></font></p>
<br /><p>  肖:但是我觉得我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p>
<br /><p>  徐:现在你还差得远呢,再干两年,你才能谈瓶颈。你现在没资格谈瓶颈,就是要把这个工作做下去,从1500块涨到2000块,坦率地说,你的收入在当地已经高于平均水平了。</p>
<br /><p>  肖:这样是不是我就可以满足了?</p>
<br /><p>  徐:不对,当然不能满足了。俞敏洪如果满足,新东方也就停滞了;我如果满足,我也就退休了。人当然不能满足,但是当你想往万丈高楼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茅草屋住好,弄得温馨一点。在这里,卢梭讲了一句话:人的痛苦不在于他能有什么,而在于他觉得自己缺少什么。我经常跟朋友说,不要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痛苦。比如说我有一辆汽车,但是我并没有私人飞机,当挤飞机的时候我要是想自己有一架私人飞机多好,那也会痛苦了。懂吗?人不要为自己没有什么而痛苦,人要为自己已经有的东西而自豪,而奋斗。</p>
<br /><p>  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生的价值观,这个心态一定要建立,不建立中国社会永远不会稳定。如果你这样收入已经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人都不快乐,都不自豪,都没有更高的激动人心的目标去奋斗的话,中国社会不会稳定。我现在让你满足自己,快乐自己,自豪自己,但并没有说,就让你原地不动了。</p>
<br /><p>  一滴水见沧海,大海是一滴水一滴水汇聚成的;13亿人民是怎么构成的?一个一个肖阳、张阳构成的。你想通了?</p>
<br /><p>  肖:嗯。</p>
<br /><p>  徐:我从看一个人中看到全社会、全民族;我看全民族,又是从一个个的人来看的。假设你现在回去,你觉得挣1500已经是常州高于平均工资的,1500已经相当于美国小1000美元的工资了,假如有学生上街闹事的时候,你是不会赞成的;有的人说大学生就业难的时候,你就会嘲笑他们。是不是这样的?</p>
<br /><p>  肖:嗯。</p>
<br /><p>  徐:像北大那个学生去卖肉的时候,你就会同情他;你也能同情,能鄙视那些在北大、清华却不愉快的人,因为你是成功者,你就是社会的稳定力量。这些你懂了吧?</p>
<br /><p>  肖:嗯。</p>
<br /><p>  徐:谢谢你。你带着这个思想回去工作,老板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肖阳——不再是沉默寡言、心中不知道想着什么东西的人;而是全部的精力、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一个词:安利,安利,疯狂地工作,疯狂地谋生挣钱。最后老板感动了,给你一点奖金,给你一点提职。原因很简单,随着立法的到来,安利处在一个事业几十倍发展的前夜。比如在加拿大,安利的销售已经到了一种几乎是无人不搞的程度,令人反感,因为这个市场已经太饱和了。但是反过来,安利在中国还有二十年的黄金岁月,你处在黄金元年,黄金纪元的前夜。好,我说完了,祝贺你!</p>
<br /><p>  我给了你自我。我不教学生怎么样,因为爸爸妈妈,学校老师已经天天在替你作决定,这个决定的结果只是你丢掉了自我;可是我不替你作决定,我给你一个自我。现在你说一下什么叫自我?</p>
<br /><p>  肖:自我就是尽自己的能力爱工作,做好工作……</p>
<br /><p>  徐:为公司自豪,为自己自豪,为了这个自豪而进一步地继续努力,这样第一个话题就OK了,谢谢。这个问题不说完,谈后面的问题都没有意义。</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到工作必需时再去留学</strong></font></p>
<br /><p>  徐:你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大专考试?如果考的话,对你的工作影响大吗?</p>
<br /><p>  肖:应该不大。</p>
<br /><p>  徐:如果不大就把它考完了。总共已经考多少门了?</p>
<br /><p>  肖:13门。</p>
<br /><p>  徐:把它考完——假如你现在只考了3门我会就叫你放弃。</p>
<br /><p>  肖:问题是,考试完以后这个文凭有没有用?</p>
<br /><p>  徐:简单说,你还剩下三门就不要放弃。你的生活没有激情,那么现在从扶植激情的角度来讲,你的目标就做安利山东总代理的话,一个大专学历对你来说没有坏处。你要考完只不过是少约会一点,少娱乐一点而已;已经剩下最后一点了,就把它考完。这是对话的第二大块。</p>
<br /><p>  第三大块是,移民的问题你还想问吗?我个人觉得,如果25岁英语等于零,也没有相应的学历来支持你,来跟你的英语配套,英语对你的职业发展,对你作为一个国际公司的销售支持人员,一个入门级的管理者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你这样的情况就像买房子的时候要买一个车库;你没有汽车,而且十年之内根本不想买车,因为上班只有两分钟,工资只有一千五,你没有必要买房子的时候就把车库定下来,</p>
<br /><p>  我个人觉得,会英文当然最好,人人都应该学英文,但是学英文的机会成本应该平衡。我没有叫你不学,也没有叫你去学,我要你衡量一下机会成本。你现在还有三门考试,你都七八年没学英语了,却要用英语来跟世界竞争,这是不明智的。问一个滑稽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去学法语? </p>
<br /><p>  肖:因为我咨询过新东方的移民公司。</p>
<br /><p>  徐:首先是你为什么要移民?</p>
<br /><p>  肖:因为单纯留学的话,费用太高了,所以我想先办一个移民再留学。</p>
<br /><p>  徐:你为什么要留学?</p>
<br /><p>  肖:因为我刚才说了,我的职业发展遇到一个瓶颈,如果我想……</p>
<br /><p>  徐:你的定位不对,你把自己的奋斗与一个太高的目标挂上了,这是不对的。人生不能没有梦,你的目标要极高极高——这是俞敏洪的思想,很精彩。他说目标要高,但是步骤要低。你的这句话不对,我刚才已经讲了,你的人生观是刚才我们谈话的第一大段,你在安利好好干,在这期间,要不要学英语,要不要学韩语,要不要学日语,你什么也不要问。</p>
<br /><p>  肖:你的意思是关键看你学的东西对你的工作有没有帮助?</p>
<br /><p>  徐:这是我的基本思想。</p>
<br /><p>  肖:但我觉得情况是这样,如果你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走,以你的水平是不可能了,那你就必须要去读书——我看过您的书,觉得自己的这个规划正是按照您的思路来做的。</p>
<br /><p>  徐:你这段话本身是正确的。比如,我今年48岁,很成功,我是不是要去哈佛再读两年书?这样是不是对指导青年人更有帮助?</p>
<br /><p>  肖:目前是没有这个必要。</p>
<br /><p>  徐:那什么时候有必要?</p>
<br /><p>  肖:只能自己体会得到。</p>
<br /><p>  徐:你说得直接一点,凶狠一点,应该是这样的:当徐小平的思想和文字再也没有新鲜感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出国读书了。我今年曾经想去哈佛的,但是最后决定,我的空间还没有到,我的能力与我文字的工作还没有到头,我还需要再做。我不需要充电,我的电还没放完呢,谁也不会在手机还有一半电的时候就去充电。</p>
<br /><p>  肖:但是您总有用完的时候。</p>
<br /><p>  徐:那请问我跟你谈完话回家后是不是可以看书?是不是可以周末飞一趟哈佛,待两个星期?提升自己的方法有无数种,是不是只有去留学?俞敏洪也应该去哈佛,最好是去哈佛 MBA,但是如果他去哈佛,新东方怎么办?他倒是拿到学位了,可是新东方却倒闭了,有意义吗?所以说这个正确的观点用在你身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是不顾现实的。就像要把中央电视台的那座新楼建在常州,它是不是对城市形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了,但是整个常州财政就崩溃了。</p>
<br /><p>  回到你身上来,你把全部精力拿来做好你的工作吧,现在,求你了!而且你还要参加这三门考试呢,当你的工作真的达到瓶颈的时候,再去学英语吧。你做到总裁助理,五万人民币的时候,真的觉得需要英语了,那时候再学也不迟,而英语要想达到发发传真、打打电话的程度,脱产三个月,脱产半年就足够了。所以英语对你来说是一个下水道,你如果掉进去,最后发现英语没学好,饭也没得吃了。</p>
<br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奋斗要基于三年内的现状,不是三十年后的妄想</strong></font></p>
<br /><p>  肖:我是为了将来。</p>
<br /><p>  徐:我是说现在,我批评的是你的思想。我们的对话结束了,这是结束语:你把你的幸福和前途,你的成功,你的自我,寄托在学英语、移民加拿大或者留学之上的时候……</p>
<br /><p>  肖:这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啊。</p>
<br /><p>  徐:你的目标是什么?</p>
<br /><p>  肖:更好的生活。</p>
<br /><p>  徐:更好的生活是靠什么得来的?</p>
<br /><p>  肖:靠工作。</p>
<br /><p>  徐:这就已经结束了。因为对你来说,就是回去好好干,其他的问题根本就不谈,为什么?其他的问题都是抽象的东西,都是未来的问题,是对你的现在有害的问题。</p>
<br /><p>  肖:但是我总是想把目标放得更远一点……</p>
<br /><p>  徐:(咬牙切齿地)我有点生气了!你的最高目标是在三年之内,达到你的最高境界。到现在为止——你在见到我之前以及见到我的一个小时之内——你的面前没有未来三年,知道吗?你只有未来的三十年,只有十年以后的目标,没有三年之内的目标。虽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同样,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你真的明白了?</p>
<br /><p>  肖:这回我真的明白了。</p>
<br /><p>  徐:你在一个好的公司做着一个好的工作,工资高于一个地方的平均水平,你们那里大学毕业生也就挣1500块左右——求求你了,好好干吧!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要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但是你要把最近的三年搞定,一个三年,两个三年,你就不得了了。</p>
<br /><p>  肖:一步一步来。</p>
<br /><p>  徐:真正到了三年以后,你已经做到没有英文就活不下去的程度了,那时候你跟单位说一下,去学三个月英语;因为你已经干了三年了,三个月内他们培养不出一个人来顶替你。你去学英语,强化训练,三个月以后你就能发传真、打电话了。明白了吗?</p>
<br /><p>  肖:嗯,都明白了。</p>
<br /><p>  徐:而且你回去要把个性发扬起来,张扬起来,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你现在有女朋友吗?</p>
<br /><p>  肖:没有。</p>
<br /><p>  徐:最后一个个人建议:你身高1.71,形象相当不错。当你跟我见面的时候,我以为你是哪个电视台的记者,你朝我微笑,我以为你是一个老朋友,但是没想到你内心深处如此地拘谨。我建议你回去好好干,好好交朋友,就把未来三年当做你未来的三十年来干,把未来五年当成你的一辈子,把一辈子投入进这个五年里去。你不谈恋爱可能也跟出国的梦想有关,求求你了,赶快谈恋爱。找对象跟谈恋爱是不一样的,是两个概念:我要你谈恋爱是要求你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了解探索自己的另外一半去,而不是要求——爱情的坟墓是结婚嘛——你赶快进入坟墓。(哈哈大笑)让你自己从爱情的坟场边走一走,否则生活中爱情的能力欠缺也是不幸的。再见!</p>
<br />
<br />
发表于 2006-10-15 1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p>一<br />  1999年春节过后不久,是一个情人节。我在中关村礼堂做讲座,具体讲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但那天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是在我讲到激情深处时,一个男生羞涩地走上台来,送给我一朵玫瑰。<br />  同学们热烈鼓掌。这给寂寞的情人节的我,带来了一股春风般的温馨。因为我听说新东方老师们总是收到各种玫瑰,据说当时名满京城的GRE老师宋昊收到的鲜花最多,多得可以开花店,但是又据说宋昊在他老婆的管理下,一点也不花心。<br />  但毕竟玫瑰象征着爱,哪怕来自一个男生,也是爱的表达啊!我说: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学生的玫瑰。但这珍贵的第一次,却来自一个男生!我更希望是一个女孩……学生们哄堂大笑,接着我又立即重新开讲。笑声中那个身影单薄、面容苍白瘦削的男生姓甚名谁,也就无从理会了。<br />  新东方有无数的学生,在春节、情人节这样的良宵吉日还在学习,无非是为了留学、前途、和人生梦想。他们把自己强行封杀在世界躁动呼啸的欲望潮流之外,恰恰是为了厚积薄发,等待来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br />  这朵情人节的玫瑰,在我眼前飘动了很久,在我心里散发着持久的馨香。但那个男生是谁,他后来去了哪里,他的命运如何……对我是根本无从追想的了。像人生急流里的一朵浪花,他在我眼前匆匆打了一个旋涡,然后又匆匆地流往人生的远方,奔往命运的大海。直到命运把他再次带到我的面前。</p>
<br /><p>二<br />  1999年夏天,美国签证的旺季,我开设了“美国签证哲学辅导班”,报名者甚众。有几个班几乎达到二百人。签证咨询班上,主要是那些已经被拒签或即将被拒的同学。每年这个时候,美国签证处窗口总是冤魂遍地,黑云密布;而新东方咨询处则总是灌满了学生对签证官的深仇大恨,杀声震天。<br />  面对这种情绪,我虽然总想尽一切办法对这些被拒的同学进行鼓励、打气、调解、指导,但自己不免被这些学生的低落或愤怒情绪搞得非常沮丧,感到很累。但在一次课堂上,当一个男生站起来向我提问时,真让我感到彻底地心力衰竭,走投无路:但见这个男生举着一张苍白而瘦削的脸,那脸上布满了杀气——或者说布满了一脸刚刚被人含冤谋杀的怨气和怒气。他说他去美国读MBA签证申请刚刚被拒。<br />  他反反复复告诉我被拒签是冤枉。我告诉他“所有拒签都是不公平的”。他说他的拒签最不公平,因为“那个签证官妈妈的实在不是东西”,明明他有足够的钱但还是以资金不足和移民倾向把他给拒了!<br />  我向他阐述了我所认为的他被拒签的观点,不是因为金钱不足被拒,而是因为没有表明自己优秀的背景而被拒,但他却生硬地说不同意我的观点,并立即在课堂上和我辩驳起来。占用了如此多的时间,一时间其他学生烦躁起来,底下发出了嘘声。<br />  学过GMAT、刚刚从申请MBA的炼狱里走出来的人,狡辩能力和攻击性正处于峰值状态,我当然辩不过他,而且课上还有好多学生,我说,这样,下课和你单独谈吧。现在我要照顾大家的需求。<br />  课后这个学生走到我面前。他说徐老师你不认识我了吗?春节时我给你送过玫瑰呢!<br />因为被学生赠送玫瑰的事情就发生过那么一两次,所以,我立即记起了他是谁。并为我的健忘感到脸红。我说:抱歉我无法不记得你了。因为从你的表情,我看到的全是刺,无法把你和那朵玫瑰联系起来啊!<br />  那天和他谈话,我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怒。他完全彻底被他自己的逻辑弄得走火入魔,不断用他的思路来反问来折磨我,根本不听我的。这使我很恼怒:既然你来寻找我的帮助,你就得听我的。听我的,就是签证!但他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在这每天都有上百个学生需要我帮助的签证高峰时刻,我根本不可能为一个学生咨询三四次,对谈十小时!我觉得这个家伙太不象话了,虽然我始终都保持着强颜欢笑!<br />  不过我知道他的偏执完全是因为奋斗到了最后关头的疯狂!所以我虽然愤怒他占有我的时间,但心里还是充满了对他的喜爱。因为,我发现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于是我说:假如最后实在拿不到签证,你还不如今年不去这个学校,明年去哈佛!你完全有资格去哈佛。<br />  听到“哈佛”两个字,他的头皮跳了一下,好象根本无法相信他能够去哈佛。我说那么多聪明人和傻瓜都去了哈佛,哪里就多你一个少你一个!<br />  为了鼓励他,我问:“考上哈佛的都是人吧?”“是”。“你是人吗?”“是”。“所以  你也可以去哈佛”。这好象是版权属于王强老师的一个说法,是他在演讲时为了激励学生自信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江湖逻辑。对于以自谦闻名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的逻辑无疑是一剂自信的强心针,曾经激励和驱动无数学员到达了他们此前根本不敢想象的地方。最后,我鼓励他还是先用这个学校的录取去签证,等拿到签证之后,如果决定不去,再把那张可恶的签证一点一点地撕掉,以消解心头那被伤害和被侮辱的拒签之恨。<br />  他拿到了签证。但是并没有听我的,实施我的哈佛与复仇计划,而是在经过和我深刻研讨之后,当年去了美国,去实践他的美国梦了。</p>
<br /><p>三<br />  相逢、告别、珍重、再见……这是我在新东方最经常经历的情感旋涡。这个学生,再一次在我面前打了一个旋,再次匆匆消失在远方,那承载着千万人梦想的远方。而他,也从我的心头彻底消失了,在我第三次撞见他之前,我再也没有想起过他。<br />  所以,当三年后我在北京街头被他叫唤我的名字时,我虽然能够认出他来,但却只能“啊、啊”了半天,叫不出他的名字。北京这么大,我居然非得又遇见他一次,真的说不出我和他之间到底有什么非得相遇的缘由!<br />  这时的他,已经从美国那所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工作了一年之后,被美国公司派回中国。中国一家大型国有金融公司要和国际接轨,与这家美国华尔街的主流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投资银行机构,他被合资双方一致认为是最佳总裁人选,前几天刚刚回北京履新,正踌躇满志,要创建中国自己的高盛、美林、还是雷曼兄弟公司呢!<br />  “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是刚刚起步。而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发展了好几十年。我们回国,带来的是美国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能够把中国投资水平,往前推进好几十年”。从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出三年前冬天那种为留学而拒过情人节的伶仃孤独、更看不到三年前夏天那种为签证而钻进牛角尖的疯狂暴戾。他的脸上,有的只是三年在美国留学生活积淀的成熟与沉静、有的只是对于未来金融事业展望与个人锦绣前程的豪情与自信。<br />我第一次在他的面前感到了自卑。新东方的徐小平,也会因为他而自卑。妈妈的。可见他的如虹气势啊!<br />  从一个蛰伏在新东方一个幽暗教室里艰难的奋斗者,到世界顶尖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士;从一个在竞争洪流里苦苦寻找自己事业彼岸的追梦人,到梦想实现登上自己奋斗高台的成功青年,他在我的眼里,立即显得无比性感迷人。并不是我势利,也不是我庸俗,而是我切实从他三年前后的巨大变化中,感到了教育如何改变人类,留学如何再造中国!我顺水推舟,一相情愿地把眼前这个小伙子想象成一个江湖英雄,仗剑侠客。因为,我愿意从他人生奋斗的胜利凯旋,看到更多新东方教育的辉煌!并以此感到无比的骄傲!<br />  虽然仔细想想,从美国留学归来,得到一家国际集团的聘用,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没有必要把对面的这个学生故意神话,并把他的成功,移情到我们自己的成功当中,进而进一步制造新东方神话。不过我依然无法不感慨万千。作为新东方老师,我的最大快乐、以及天下老师们最欢乐的瞬间,莫过于看到时间与历史在自己眼前浓缩而凝固,一个学生从卑微中走来,在辉煌中出现。昨天、今天和未来,通过一个激情澎湃的年轻生命,在你的眼前奇幻般演绎旋转。这个时刻,怎能不让人顿有返老还童、生命永恒之感!<br />在这个从卑微到辉煌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曾经为照亮他们的征程点亮过一两盏路灯,甚至只是他们人生的长途跋涉中,点拨过一两次方向,庇护过一两回风雨,预警过一两次寒暑……一个教师和一个学校的神圣,就已经载入了史册,就已经光耀于星空!<br />新东方!我为她而自豪,我为自己能够成为新东方一员而自豪!因为,在新东方事业的大厦里,每一块砖上,都是由这样的故事铸就;在新东方成就的传奇里,每一个韵脚,都是因这些学生的姓名和学府的校牌组成。这就是新东方存在的意义,这就是我本人在新东方奋斗的最高价值!<br />  写得激动。但其实当时面对他时我又有一些尴尬。因为我想起我曾经劝他放弃他的学校,来年去哈佛。而他没有听我的并且依然获得了如此成功,可见我自己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哈佛情结、有过学位势利主义、甚至有过“留学集体无意识”呢!<br />但是,我“与时俱进”我怕谁?<br />  我约他来新东方在北京电视台开设的“新东方留学咖啡”节目里接受我的采访。到了预约采访的日子,非典到来,加上我到处乱丢名片的坏习惯,找不到他的联系号码。我想我和他的缘分应该已经到头,从此不会再碰见他了吧。我为什么要碰见他?碰见他于我有什么说法?</p>
<br /><p>四<br />  2003年6月10日,我从温哥华探亲回国。当时非典的恐慌虽然已经过去,但加拿大航空公司却偏偏取消了所有直飞中国的班机,回国必须从日本东京转机,需要在东京机场等待四、五个小时。<br />  我注定要在等候转机的时候再次遇见这个家伙!我自己暗暗叫苦,心想凭什么我和他这么有缘。一个男生,有什么总是被我遇见的理由!<br />  他是去美国谈业务回来的路上,虽然是非典席卷全世界,但他和他的公司一点也没有停步,正在大踏步发展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最近两个月来他的公司的发展,虽然我对他的业务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我对他的成功依然感到一如既往的好奇。<br />  我忽发奇想,想问问他现在去美国签证是否有麻烦?但我立即对自己的职业小心眼感到可笑。这样的人,世界已经属于他的。在这个经济环球化的世界上,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环球化了的人!小小寰球,他不会再因为签证而碰壁。大千世界,也不会再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止他实现他认定的理想。<br />  他的航班先我两个小时回国。看着他匆匆消失在通往飞机廊桥里面那自信而沉着的背影,我充满艳羡,充满对于年轻、对于成功、对于充实人生的羡慕之情,心头马上袭来一阵焦灼:我突然觉得,接下来两个小时的等待,忽然像漫漫长夜那么让我难以忍受——我想赶快回到北京!立即投入我最喜欢的、给我带来了人生所有价值和欢乐的咨询工作,赶快继续去遇见、指点、引导、帮助更多像他这样的学生。<br />  因为,从这个学生,我看到了新东方的人山人海,我看见了中国大学生的奋斗急流,我看到了新东方事业的伟大意义。一滴水而见沧海,一花开而知春来。从这个至今我无法想起姓名来的普通成功者,我看到了作为一代教育家的新东方老师们的生命在璀璨开放……<br />  与这个学生多次的偶遇,其实是我生命的必然。每天每日,在中国,在新东方,多少人怀着共同的渴望与梦想,多少人在追求共同的价值与辉煌!那远方的同学朋友们啊,我们其实早已相逢、相识、早已在心底互相引为命运与共、终生难忘的知己了!<br />同是天涯奋斗人,相识何必再相逢?而一旦某一天我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邂逅,你只要轻轻地说一声:我们见过面,在新东方!<br />  我期待更多来自学生的玫瑰,不管男生女生;我梦想更多似曾相识的邂逅,无论新朋旧友。而我生命里这些最美丽的东西,只有在中国、在北京、在新东方、至少也必须是在飞向中国、飞向北京、飞向新东方的中途,我才能遇到…… </p>
<br />
<br />
发表于 2006-10-15 1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br /><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span class="entitle"><b>考研的理由与分析</b></span><span class="ensmall"></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 </td><td style="font-size: 12px;"><b><font color="#7f7f7f"> </font></b></td></tr></table></td></tr><tr><td><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border="0" align="center"><tr><td><p>“导弹发射前灌油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灌好了以后,点火,发射,打到该打的地方去<br />你在啤酒厂那个地方,五年“灌油”的时间已经灌到尾声了,你需要点火起飞了”</p><br /><p>    “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教育思想的陈旧落后与人才市场急剧变化的尖锐矛盾。有限的教育资源,依然在培养无限的无用人才”</p><br /><p>    徐:在做团委书记和厂长的梦想两次破碎之后,你决定考研究生。我想知道,你和那些大专或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或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发展机会、走投无路而选择去读研究生的人有什么区别?</p><br /><p>    乔:根本区别就是我当时还是有几条路可以走的,并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第一,继续做技术,肯定没有问题,我是厂里最棒的技术员、品酒师之一;第二,我还可以在那个合资公司继续做我的总工程师,待遇非常好,几乎是全市最好的。在我的同龄人中我已经是最好的了。但是我不太满足。</p><br /><p>    荣老板的成功在整个啤酒厂时期依然是我激动的根源。我觉得不应该拘泥于这么一个小小的啤酒集团,满足于做一个总工程师或者副厂长,我应该为人类、为国家做出点贡献,成为一个伟大的商人、政治家。而要实现这个梦想,读研究生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当时有大批人涌向了上海、深圳,我也曾考虑去那里打工,而且递出去的一些简历也有了回复。但我父母坚决反对,不许我去,我也觉得有风险,去打工能有什么发展?同样不能满足我的追求。所以,我决定在没有看清楚未来的路之前,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做下一个超越。事实上这两年的确起到了作用,而且成功地实现了我人生的第二次飞跃。</p><br /><p>    徐:你那时候也有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梦想,并且将这个梦想和为“明月”啤酒工作结合得不错,你觉得它们有矛盾吗?为什么后来要考研究生的时候又提出为人类服务?难道你不考研究生、继续在啤酒厂工作就不是为人类服务吗?</p><br /><p>    乔:我认为人的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实现,个人潜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要把所有能力都发挥出来、奉献出来。但就当时的职位和当时的状态是发挥不出来的。我一天的工作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够出色地完成,剩下的七个小时就无所事事,没有人委以我更加重要的任务,也不可能再有人给我机会了,因为有两次机会都错过了,我觉得自己的潜能没有得到最高程度的发挥,这种动力也促使我寻找另一个舞台,来充分展示我所有的潜能。</p><br /><p>    徐:你追求过两个舞台,这两个舞台由于其他原因都没有得到,也许如果你得到了的话,会继续在那里工作下去,因为成功是重要指标,在Career Path(职业道路)上,不平则鸣吗,你自然会思考,所以说这两次失败以后,你对于出路的结论是考研究生。你现在认为考研这个目的对吗?</p>
<br /><br /><p>    乔: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遇到的研究生同学们,发现他们考研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感情的解脱,比如遭遇离婚、爱情的崩溃,促使他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换一个崭新的环境;还有一种人不甘于原来的工作,不甘于平淡,甚至厌恶原来的工作,以考研究生为摆脱原来生活的手段;还有一类人,比如我的小师弟,他是专科毕业,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希望他能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文凭,听从父命他就走进了研究生的课堂;还有一些人原来在很小很偏僻的农村,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来到了大城市。这是我碰到的这么几种人,</p>
<br /><br /><p>    徐:那你是为了什么读研究生?</p>
<br /><br /><p>    乔:实际上我当时并不清晰,只有一个遥远的梦想——我要通过这两年的时间来重新定位我的人生,然后在一个新的舞台上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当时我并不知道将来我会去中信,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实现这个梦想,但潜意识中,我希望自己成为像荣老板这样的人,虽然我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实现。我希望能在两年的研究生期间更深层次地思考这个问题,并对自己以后的道路做出规划。</p>
<br /><br /><p>    徐:有一次我碰到中国一个导弹专家,他跟我说,导弹发射前灌油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因为你不能把油老放在导弹里,灌好了以后运到发射架上,点火,发射,然后打到该打的地方去,释放巨大的能量,我听了以后特别激动。但是关键在于,油灌足了就不能再灌,再灌就要出事,但是你灌不足也打不到目标。我觉得,你在啤酒厂那个地方,三年“灌油”的时间已经灌到尾声了,你需要腾飞、需要点火起飞了,在你两次企图在本职工作上起飞失败后,你选择新的飞行目标是考研究生。</p>
<br /><br /><p>    从你人生的发展轨迹来说,其实你一直在灌油,在做准备,而你决定考研究生的这一瞬间是你这个导弹腾空的时候。因为高等教育当然是伟大的,沃顿是伟大的,东北大学是伟大的,沈阳中专是伟大的,它们是你整个人生起飞的每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灌油这个过程很漫长,很枯燥,甚至令人绝望。因为敌人的导弹已经过来了,我们还在灌油,而且一灌好几天。(哈哈大笑)考研对你,不是逃避失败,因为你事实上干得非常棒。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奋斗者,一个有社会热情、有人生野心的青年,在这个时候考研究生,追求的是未来,而不是你刚才提到的那几种价值取向。为了户口的人他只能得到户口,而户口总有一天会取消;想逃离婚姻危机的人,他只能重娶一个,然后再离;想摆脱平庸工作的人,最终他肯定还是平庸的。所以,他们都不是积极向上的追求。这就是你这个研究生和其他研究生不一样的地方。<br />    <br /><br />   
<br /><br />我以前提到的天津那个为了进入外企而读研究生的学生,他最终肯定进不了外企,因为他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完全错了,他没有想到进入外企并非学历越高越容易,除了专业技能,外企最注重的,是你的口语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精神状态,结果你拼命地去拿一个研究生文凭,而忘记提升自己这些外企最看重的素质,你还是进入不了外企。</p>
<br /><br /><p>    学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个人的才华、个人的能力,个人获取成功的意识是不平等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奋斗精神和奋斗方法并非大家一样。世界上没有不奋斗的人,赌搏也是一种奋斗。(笑)赌博,拼搏,都是博嘛,人生能有几回“搏”?但赌博也许一次就破产了。所以,我们为成功而“博”的核心在于价值取向,即你到底为什么而博?所以我说,当你决定读研究生的这一瞬间,在齐齐哈尔的一个啤酒厂,一支火箭开始腾飞。你的中专学历、工厂经历、和社会这所大学的全部人生阅历,已经为了积聚了足够的火油了。</p>
<br /><br /><p>    我要在这里强调,我反对人们在没有设计好就业方向的情况下,仅仅为了更高学历或“更好找工作”而读研究生。但我显然不反对研究生教育(中国大部分‘研究生教育’,其实应该改名为‘高级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br />career
<br /><br />education),不反对更多知识和更高学位。我反对的,只是没有目的而盲目地去追求知识,没有目的而盲目地去追求学历,只为了眼前一些并不值钱的目标、并不持久的意义去耗费我们有限的人生资源——时间、金钱、精力。</p>
<br /><br /><p>    在新东方,因为见到太多那些学历很高但无法就业的人,使我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都产生了怀疑。来找我咨询的人,看上去应该都是最优秀最成功的人,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却都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市场价值,而在这个现实生活中感到走投无路。</p>
<br /><br /><p>    一个教育资源如此稀缺的社会,却出现这么多高学历而不能就业、把出国当成唯一出路、把继续读书当作唯一前途的人,我们的教育一定有问题。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中国的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传统教育思想非常强大,传统教育思想就是以文凭为最高目标、最高荣誉,不是以谋生、就业、创业、财富为最高价值或者是最重要的价值。这就造成了中国教育领域里一个非常“壮观”的不幸现实:高学历的稀缺、高学历的失败,高知识的无能。</p>
<br /><br /><p>    美国的科技是世界最发达的,研究队伍是世界最强大的,但是美国教育的就业思想也是最明确的。美国教育理念的基本核心之一,是“就业中心”。所以,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教育思想的陈旧落后与人才市场急剧变化的尖锐矛盾。有限的教育资源,依然在培养无限的无用人才。</p>
<br /><br /><p>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无论你多么平庸与无能,读完研究生,总能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大家似乎都过得不错。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月挣60块钱。而现在人们的意识发生了急剧变革,人才的价值也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一个月拿两千、三千人民币的硕士博士非常多。但在同一个中国,一个月拿六千块、八千块、一万多的中专生、大专生并不罕见。这是我在赞同乔慧存选择读研究生的时刻,对那些把读研和解除人生困境、高学历和成功等同起来的社会观念提出的警告。</p></td></tr></table></td></tr></table>
<br /><br />
<br /><br />
<br /><!--editpost--><br /><br /><br /><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sihoo 在 2006-10-15 10:54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发表于 2006-10-15 15: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span class="entitle"><b>信息的拥有与获得 </b></span><span class="ensmall"><br /></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width="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 background="信息的拥有与获得.files/bg3.gif"></td></tr>
<br /><tr>
<br /><td style="font-size: 12px;"><b><font color="#7f7f7f"> </font></b></td></tr></table></td></tr>
<br /><tr><td><table width="95%"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border="0" align="center"><tr><td><p style="line-height: 22px;"></p><p>“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也不知道穿西装和打领带的规矩。</p>
<br /><p>    后来要去找工作,就开始买面试的书”</p>
<br /><p>    徐:MBA申请的过程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过程之一,每一步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interview(面试)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像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学生,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因为一个关于同性恋的说法就毁了他的前途。你在面试前是怎么准备的?</p>
<br /><p>    乔:面试之前我已经知道是招办主任来面试。后来收到学校的e-mail,说我们邀请你参加面试,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很突然,并夹杂着兴奋。从这一天开始,我就进入面试准备阶段。实际上离面试已经不到两周的时间了。第一个准备是把简历倒背如流,我分析简历中每一句话,猜测他可能问的问题,比如说我其中提到中信,那他可能会问,“中信是什么样的公司?你做出了什么成绩?你为什么离开公司……”然后按照这些问题对照简历进行准备。接下来是essay申请论文,因为都是我自己一篇一篇写出来的,所以很熟悉,但是我觉得面试的时候他不可能让你大篇的背诵原文,所以我把每一篇都总结出几个要点,如果问到,就用非常简单的几句话来回答,也就用两三分钟。虽然对自己的口语不太担心,但是面试至少是半小时以上,我对它的具体程序到这时候还是一无所知。我去上海面试时是坐火车去的,在火车上看了一本书,是介绍怎么样进入MBA
<br />的书,写的非常全面,我重点把面试部分研究了一下,一直看到很晚。</p>
<br /><p>    徐:怎么申请MBA的面试?这本书很棒啊!</p>
<br /><p>    乔:有专门的一章,包括如何打领带,怎样穿西装等等。我原来没有想过这么细小的问题。</p>
<br /><p>    徐:有没有说面试要求穿什么袜子?</p>
<br /><p>    乔:没有。(有些莫名其妙)</p>
<br /><p>    徐:我为什么特地问袜子?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在北美一家非常有名的制药公司工作。他告诉我说:“我刚到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很土,穿西服,袜子是白的。”我当时吃了一惊。在北京,我见到的最土的打扮就是一身灰色西服,打一条红领带,脚踩一双白球鞋。但在北美穿西服不能穿白袜子,我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任何社会,对怎么穿衣服都有自己的规矩,英语叫dress
<br />code(着装规范)。比如中国人丧服披白的,外国人结婚是穿素的。这里面也许没有优劣之别,但依然这是一个融合与冲突的问题。我的朋友,其实如果穿了白袜子,肯定不至于被开除,但他着意从这些细节的地方观察和学习,意味着他能够在更大的地方学习和改变自己。这些小小的大多数人不留意的细节,都是走向成功的一部分。其实任何人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时候也会因为某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会对一个人产生反感。反之,自己的某些小动作也会令别人对你产生的感觉不一样。</p>
<br /><p>    乔:我没有意识到,服饰我买了1800块钱的伦敦雾的风衣,里面穿了一身崭新的深色的西服,是法国的皮尔·卡丹。但是,一夜火车到上海以后衣服和裤子都已经皱巴巴的了。感谢我的夫人,为了节省钱,因为历时两年的申请使得我们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当天晚上借来酒店的熨斗帮我熨裤子,然后晾在空调上,好让我第二天可以“体面”的去面试。也许因为她是模特,懂得应该怎么去“收拾”衣服。面试前应准备的每个细节书里都讲到了,于是我也就每一个细节特别注意。这本书是现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畅销的给申请MBA读的书,作者我也见过。我现在正在翻译第二版。还有就是贺鹏当时的面试经验,带给我很多的启示。我准备动身去上海面试的时候,他已经毕业回国了,他喜欢吃我夫人做的鸡翅,我们一起吃饭、聊天,我详细的询问了他当时的全过程:问了哪些问题?是怎样问的……诸如此类。再有就是利用面试前一天,我把自己所有总结的东西写在纸上,背诵了无数遍,达到了无论提出什么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的程度,在打出租车去的路上,我把这几张纸拿出来反复地看。</p>
<br /><p>    徐小平说教:我为什么回国讲出国咨询,似乎显得有点经验,其实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也不知道穿西装和打领带的规矩。但是后来要去找工作,就开始买面试的书。当时我买的第一本书是叫做《面试中不被人们注意的细节》,这是一本专著。后来我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怎么做interview(面试),怎么写resume,怎么做cover
<br />letter。有些书,细致到了专门谈论如何写技术公司的求职简历、如何做媒体公司的面试准备……甚至细到什么历史系学生怎么找工作,语言类学生怎么找工作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到,北美职业指导体系非常发达。</p>
<br /><p>    在这个人才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的时代,培养自己求职的技能、调整自己求职的文化心理,已经是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战场。现实生活中,象乔慧存这样的能够找到徐小平和沃顿回来的MBA贺鹏做咨询顾问的人并不多。但是理论上所有的人都能上沃顿的网站,能够得到我在网上和书上发表的所有关于个人发展咨询的信息。更能够找到无数教你如何求职就业的资料。我见过不少奋斗者,他们远在天涯海角,他的奋斗支持环境显然不如北京上海方便。但是网络是没有地域的。假如说拥有信息和资源是一种幸运的话,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实是更重要的奋斗能力。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即使幸运如乔慧存,我知道他为了得到某些人的帮助和支持,其实也是经历了非凡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的。
<br /></p></td></tr></table></td></tr></table>
<br />
<br />
发表于 2006-10-16 1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学些什么!!!

<p>学管理人吧</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