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症监护信息分析
1-1 信息种类
1) 仪器/医疗设备信息
来自于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呼吸仪,微泵(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心电图
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体外
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还会选配以下仪器设备:
(一) 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二) 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三) 输液加温设备。
(四) 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
(五) 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六) 体外膜肺(ECMO)。
(七) 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八)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九) 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十) 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2)临床信息系统信息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医用影像信息系统(PACS),心电图系统
3) 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IS)
4)客户(患者)服务系统
ICU探视系统,询问信息系统等
1-2 信息特点
1)实时性
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有:采集位于患者床边的监护仪,呼吸仪及微泵等医疗仪器的
仪器信息.
2)大容量
医用影像信息系统(PACS),心电图系统等图像信息和波形信息.
3)信息形式多样
图像信息,波形信息,文字信息,数值信息
1-3 信息窗口(采集/处理点)
1) 床边
● 床边监护仪,呼吸仪,微泵等仪器信息采集
●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输入/参照)
2) 护士站
● 中央监护仪信息处理
●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服务器的信息处理
●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输入/参照)
3)仪器室/实验室
●医疗仪器Gateway:所有医疗仪器设备信息的采集处理
●血气分析仪等生化设备的数据采集。
4)移动设备/终端
●移动医疗仪器/设备的信息采集
●PDA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参照)
5)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输入/参照)
6) 示教室
●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输入/参照)
7) 家属接待室
●ICU探视终端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参照)用于病情介绍
8) 其他辅助用房(工作人员休息室、治疗室、配药室、值班室,营养准备室等)
●综合终端的信息处理(重症监护信息,LIS信息,PACS信息,HIS信息的参照)
2.信息网络设计分析
2-1 信息点分布
1) 床边
每床的信息点不少于6个
2) 护士站
信息点不少于6个
3)仪器室/实验室
信息点不少于8个
4)无线AP(Wireless Access Point)
信息点不少于8个
5)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
信息点不少于2个/间
6) 示教室
信息点不少于4个
7) 家属接待室
信息点不少于2个
8) 其他辅助用房(工作人员休息室、治疗室、配药室、值班室,营养准备室等)
信息点不少于1个/间
2-2 信息网络区分
1)ICU仪器数据采集专用网
用于采集ICU设施内的各种仪器/设备数据
2)临床信息网
贯穿于全院的临床科室的传输临床信息(急救,麻醉,重症,心电图(浏览),
LIS,PACS(浏览))的网络.
3)管理信息网
贯穿于全院的临床科室的传输管理信息(HIS)的网络
3.重症监护病房业务对网络的性能要求
3-1 可靠性
网络的可靠性建立在网络结构的先进性、冗错性和稳定的QoS(Quality of Service)
之上,必须通过可靠稳定的网络设备来保证。即,网络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冗余和灾难
恢复能力,即便个别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整个网络仍必须保证各种信息的正常传递。
网络可靠性的关键点:
l 单元设备的可靠性
l 设备配置的冗余性
l 通信线路的冗余性
l 网络协议的冗余与自愈能力
l 网络管理的有效性和对故障的诊断定位能力
l 网络系统的维护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
3-2服务质量
网络系统必须支持多种信息媒体(文字、语音、图片、活动图像等)的采集、保存、
传输、输出,尤其是医疗仪器数据采集对流量保证,PACS系统,对网络的带宽和QoS要求
都比较高。不同的信息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各种应用系统
对信息传输的紧急程度各不相同。在有限的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如何为各种重要应用提
供所需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
3-3 网络的性能
网络系统不但要能对简单的普通信息传输提供无阻塞的交换,它还必须具有应对苛刻
的应用环境下的性能。
1)当网络中出现病毒攻击时、自动启用ACL等防护措施。
2)当网络传输不同重要等级信息时,按预定设置的端口实行流量控制并实施QoS机制。
3)当网络繁忙时、对重要通信活动提供优先服务,保证最小带宽和最大带宽。
4)当网络对多种通讯技术(如:单播、组播)、多种协议提供同时服务。
5)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结构。能够在网中提供有线和无线应用集成。同一台交换机既
是有线网用户的接入交换机,又是无线网的中心控制器(CP),亦为“瘦型”AP通过
PoE技术提供电力和配置信息。
3-4 灵活性和扩展能力
随着临床业务的增长和应用的丰富,尤其是医疗仪器信息采集的广泛采用,网络中的
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增长,这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同时,新的网络技术和新
标准不断出现,不但要求网络设备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
护用户投资。同时网络应具有灵活的配置和适应多种互连方式的能力。因此在网络设备
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优先采用设备实用性强,可扩展、可升级,可在不淘汰现有硬件的条
件下能够升级支持未来新技术的产品。这对于保护用户的投资、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节省经费具有重要意义。
3-5 无线网络接入
ICU内的移动医疗设备和临床信息系统的PDA等移动终端要求网络提供无线接入方式。
同时也是有线网络的必要补充。对于无线接入,安全、稳定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由于
无线需要覆盖的范围比较大,需要多个AP来提供接入,因此有线与无线的一体化网络机
构是最佳的网络配置。
3-6 接入交换机技术要求
a) 仪器信息采集用 (>2台)
技术要求:
三层全线速转发; 10-100-1000M RJ45 *48;
4个千兆光口,Mini-GBIC
2 个万兆上连模块
背板带宽≥160Gbps;
三层包转发速率≥100Mpps
b) 临床信息交换用( > 1台)
技术要求:
三层全线速转发; 10-100M RJ45 *48;
2个千兆光口,Mini-GBIC
背板带宽 ≥ 23Gbps;
三层包转发速率≥10Mpps
以上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夫乃公也 于 2007-2-14 12: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