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29 2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疗信息化跟中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是关系相当大的,我们可以看看相对于美国的情况
美国医疗信息化的情况在发达国家是相对落后的,特别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在2004年以前几乎没有全国性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当然不可否认在部分先进的医院信息化做得比较好。而同期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国家都推动了国家卫生信息网络计划,并且现在正取得比较大的成绩。
美国总统在2004年提出在10年内让大多数美国人拥有电子健康记录,从而开始了全国性卫生信息化的浪潮,但据说效果并不好。
实际上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具有类似性。
由于走市场化的道路,美国和中国的医院都相对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做大型项目,而医疗信息化的价值恰恰只有在大规模医疗互联互通后才能显现。美国据说对医疗信息化最大的推动力来源于单病种计费制度,而我们中国连这一点都没有,医疗信息化怎么可能有很大的动力呢?
相比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大部分医疗机构是国有的,并且由国家统一管理,出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质量的考虑,他们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我国香港特区就是一个例子,在医院管理局的推动下,香港医院信息化的效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占GDP5%的支出维持了香港相对较高的医疗水平。这就反映了一个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医疗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如果中国政府有决心要将中国整个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将中国医疗费用支出下降20%,进行医疗信息化未尝不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从这一点来看,医疗信息化由政府主导似乎要好一些,毕竟谁受益,谁投资嘛,但中国医疗费用支出的大头并不在政府(仅占不到18%),所以这方面的的效益也体现不出来。
从医院、政府、保险部门等几个方面来看,中国医疗信息化还缺少推动力,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发展。
[ 本帖最后由 medsoft 于 2007-5-29 21: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