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0-3 13: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论坛上,已不止一次看到关于医学信息学的概念/范围/前景或类似方面的讨论了,似乎每次都很热烈,而且五味杂陈,憧憬、失望、坚持、迷茫、以及愤世嫉俗。。
我想医学信息学遇到的困惑,在很多交叉学科领域都会遇到。我以前就是在工科院校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幸亏当时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不少程序,后来才得以在这个医学工程或者说医学信息化这个领域坚持混迹了这么些年,而其他3/4以上的同学都已经转行了。
关于这个学科的定位,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宣讲,甚至误导。我在网上找了一个国标的学科分类代码,医学信息学或者可以暂时归到“临床工程学”或“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里面。然而,误导最深的可能就是这种过于简陋的学科分类方式。
做过软件建模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种树状的分类结构确实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但通常都是片面的。我更愿意把网络模型套用在学科分类里面,几个基础学科,比如物理学和化学等,就像互联网拓扑里面几个主要的节点,而更多的其他学科都可以在交汇和融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总之,在学术或者教育系统里面,有人研究和教授医学信息学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觉得有问题了,那只是你是自己选择有问题了。如果说现在教育体制有问题,那么其中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有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足够的选择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赶学术时髦或者一味地赚学生的钱。
确实,现在医学信息学还是太新潮,太时髦了。以前有一种说法,看一个学术领域是否成熟,就看他有没有使用数学工具。但对于很多门外汉来说,可能还得加上一条,就是有没有建立自己的一套术语体系。就像医生的病历,写得像天书一样,自然追捧的人就多了。
因此,回到选择的问题上。刚毕业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肯定会选择计算机,而不是生物医学工程,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网络模型那样(其实不管是个人或者组织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套用这样的模型),年轻的时候首先要抓住里面的某个主节点,将来发展的空间才能收放自如,可横向做宽或纵向做深。要是你起步的时候不小心落到边缘的节点上,将会失去很多把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打牢的机会。
但多年后回想起来,其实专业学什么问题不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价值的80%不在于课堂,而是在图书馆、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各种社会实践。只要你有激情,你就可以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而且未必所有在基础学科上的技能训练都能带来可观的短期收益,比如,如果你家里有钱,你去学数学,天文,考古,都没问题;如果不是,你完全可以选一些细枝末节但又很赚钱的学科,比如SAP咨询、某大厂商的医疗设备维修之类,因为那些看起来越尖端越有技术含量范围越清晰的学科,往往是越不赚钱的。
回wangbing198805 :我也深有同感,很羡慕医学院校BME专业的临床实践机会,幸亏现在在公司而不是医院工作,医学知识基本上只能用到哪学到哪了。
回adzcat: 个人感觉医学信息学更偏向临床,健康信息学更偏向公共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