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厂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在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奋斗。大家还要清楚,用户与客户是两个概念。用户是直接操作某个功能的人或角色,而客户是给你付钱的。你不满足客户的需求,谁来给你银子呢?
在用例描述中,用户一般是触发某个用例的人。而任何一个用例除了用例触发者外,还涉及到多个项目相关人员的利意,这包括客户内部的各种不同层面的人员和开发公司内部相关项目人员的利益。HIS产品之所以失败者比成功者(相对而言),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功能的项目相关人员太多,而相关人员的利益又都具有非常专业性。有些需求甚至就连这个相关人员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开发之初只考虑直接使用者的需求,这样开发出来的功能(或称为系统,其实就HIS而言,每个子系统只有一到两个经常使用的功能)随着客户功能范围的扩大,这一功能的相关人员的数目就增加。因此,越使用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这也是一些系统单机版使用用户很满意,同样的用户使用,扩展成网络版(为了问题简化,也只能打这个比方),用户就开始不满意了。所以,HIS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管理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于某个应用功能来说)越来越多的项目相关人员的加入。
至于要求厂商具有管理能力,这有点不现实。其实管理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一个医院有一个医院的医疗与地域特点。不可能有一家厂商能够替医院来管理(当然如果存在一个像酒店业的管理集团,专门卖管理团队服务的,那可是另当别论,但即使是这样,也不可在HIS公司里有这样的业务),这就像没有人能够替你试鞋子是否合适一样,只有你自己来试.可以说,HIS产品不可能在一开发之初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都存在应用时的修改问题,不管你是用面向对象开发还是面向过程开发.是否是用平台概念.关键问题是谁能够在自己开发系统之初就将未来变化考虑在设计中,并且采用适当的手段使得实现变化需求的成本降低.最好的应用需求永远来自于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