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每周电脑报
HIS(医院信息系统)实施失败早已不是新闻,许多医院HIS刚刚建设完,又要推倒重来。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HIS产品能不能给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留下足够空间,长期以来HIS系统都采取固定的框架,而实施期间又经常产生重组流程等问题,导致HIS的实施屡受挫折,开发商也感到困难重重。
紧随ERP的脚步,我国HIS领域的厂商们也开始了产品平台化的工作。北京瑞得恒昌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打出了HRIP平台化产品的概念,采取先退守平台,再反攻应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在本期碰撞中,瑞得恒昌公司副总经理房海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何雨生主任、301医院计算机中心薛万国副主任、总后卫生部信息办宁义主任、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宋忠良副主任、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梁悦主任和瑞得合作伙伴Oracle公司应用产品总经理田哲夫,共同对平台化能否为HIS带来新的方向进行探讨。
主持人:退守平台,是HIS厂商的出路吗?
用 户:退守平台的概念有一定危险性,关 键在能否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厂 商:退守平台就是要把医院的易变性和平台的稳定性结合起来,解决困扰行业的矛盾。
用户: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随着市场化进展、随着用户对自己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的提高,医院将来对系统应用的需求的变化会越来越大,不可能指望政府出一道指令,让所有医院统一成一个流程,个性化要求将愈来愈强烈。医院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靠管理创新,这个总的趋势对于基于组件化的平台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厂商到底能够看到多远是非常重要的。所谓退守平台的概念有一定危险性,需要达到相当的市场规模才有资格作为平台供应商。
HIS厂商为什么退守,退守就是为了前进,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医院需求,再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应用功能,这样出来的3.0、4.0版本的产品才是真正有应用价值的。软件开发基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用户需求的认知;二是在有认知后,如何转变成软件。软件发展了几十年,真正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第一阶段,还没有解决如何更清楚认识用户需求的更有效的方法,目前仍然靠人的经验和认知。而第二阶段如何用软件工具来实现系统则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过去的汇编语言到交际语言,到结构化程式到面向对象的方法。但是最终用户看不到系统到底用的是什么技术,无论是两层、三层、结构化还是面向对象的,虽然新的平台化产品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来说更容易掌握和变化,但还应该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最终用户的需求上,增强对业务的认知和功能的开发。
厂商:我们至少在2~3年内仍然是应用供应商。至少在公司内部形成产业链,对外则是应用开发商,我们并不希望用户在短期内对HRIP平台有多大改进。如果现在给用户改,建立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还需要磨合2~3年后,所以现在我们还不能叫平台供应商。
平台与应用是不矛盾的,做平台是为了更好地为应用服务。基础平台搭得越好,应用才能更灵活和具有更强的伸缩性。退守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医院信息系统产品化和个性化这个永久的矛盾,目前HIS厂商绝大部分以产品推向市场,但个性化又不可避免。退守平台就是要把医院的易变性和平台的稳定性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解决困扰行业的矛盾。
主 持 人: 既然是平台,系统的兼容性如何?
用 户: 看不到平台的包容性有多大。
合作伙伴: 在HRIP中没有明显地看到集成其他厂商产品的方案。
厂 商: 在不同的HIS系统之间的互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户:医院的系统非常庞杂,很少有一家厂商能把整个架构搭建起来。在国外都是合作方式,HRIP的平台也是想这么做,但你们的平台能包含多少?又有多少能包含进来?集成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好象并没有看到系统是为了信息的共享而设计的。
合作伙伴:从国外来看,大公司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从软件专项开发到提供标准商品应用,再到平台化产品。从平台建设上肯定要走标准化、工业化之路,今后医院的标准肯定也有多个,有设备的、系统的,所以集成的问题就表现出来。但HRIP是以 .NET开发的,可以兼容不同的底层数据库,但在HRIP中没有明显地看到集成其他厂商产品的方案。
厂商:当时选择 .NET主要因为当时我们公司内部.NET技术力量强一些,这样我们HRIP进入市场也能更早一些,下一步我们会用JAVA再次开发,但设计理念是一样的。
我们目前支持微软的SQL SERVER2000和Oracle 9i的数据库,最近IBM也在和我们谈,他们对医疗行业也很感兴趣,希望我们能够支持DB2。
我们在设计上肯定支持标准化,如HL7等医疗制度和规范的标准。只要有的标准我们全部纳入系统中,所以我们肯定能与医疗行业的其他应用如PACS、RIS、LIS、OA等系统兼容。在设计接口上更加独立,不论是点到点的连接还是数据库的连接我们都独立成一个包,在同其他系统连接时不会影响彼此的使用。
但是在国内,同样的HIS系统之间却不可能连接起来,有些医院住院系统用的是瑞得的,门诊系统用其他厂商的,两个系统是独立的,不可能连起来,因为之间都没有标准,系统之间的互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主 持 人:面向对象设计的产品能否完全适应用户流程的变化?
用 户:目前有很多环节是我们还没有看到的。
厂 商: 这需要过程,我们准备采用分步和叠代的方式。
用户:过去HIS都是面向结构进行开发的,今天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特别对于目前处于低谷期的HIS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软件如何适应新的需求,所以采取面向对象的方法在系统重组方面是有优势的。
目前HIS面临的问题是多环节的,包括对业务本身的认识、对设计的方法、在系统运行和维护方面和产品适应性上,还有很多环节是我们还没有看到的。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是对用户工作流程的认知,在认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和设计对象,如果在一种流程下分析、设计的系统是否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举个例子,如门诊收费系统,门诊的处方和化验单都是由收款员录入的,以这种流程来设计开发系统,就应该有录入、划价的功能。如果流程变了,改由门诊的医生来录入,到收费这个功能可就完全变了,就需要一个功能把医生的处方调出来,而这种平台化的产品可能就对系统有一个约束。
厂商:的确,在设计上是存在这种问题。我们也考虑了一些处理方法,如更加考虑功能点。比如,我们第一步考虑的是录入的功能点,医嘱的录入功能点、医嘱的结算功能点,在门诊和收费合并时无非是把这两点给一个人做。我们在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就考虑最细的点,不考虑功能给谁,尽量与功能无关。
不过,任何一件事不可能截然分开,从黑到白总有个过渡阶段,软件工程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原来没有划分模块,到现在用竖切或横切方式划分成不同结构,达到细化管理的目的,提高系统适应性。
平台化概念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有人认为我们10年才能实现,但我们给自己的时间是2~3年。我们不是研究机构,不可能倾注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这个平台,我们必须盈利。所以,我们准备采用分步和叠代的方式,在2~3年内把面向应用的主体部分开发出来,推向市场,再经过2~3年时间进行完善。
主 持 人:HRIP能解决医院管理者的管理问题吗?
用 户:HRIP解决不了管理问题。
厂 商:我们最欠缺的就是管理思想,但这和产业管理意识有关系。
用户: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涉及到很多环节,总结起来就是“建、管、用”三个字,“建”就是研发,是第一要素;“管”就是管理;“用”就是应用数据,目前很多医院院长有很多数据,但不会用。在管理医院时还是用固有的思想和方法去管理,如何提高效率、质量、降低成本没有新的思路和方法。HRIP这套系统能解决一部分“建”的问题,解决不了“管”和“用”的问题。不过由于它的灵活性一定会比传统的大,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造流程,就可能会造成无法发挥系统在管理上高效的优势。所以这套系统一定要让用户直观地感觉到能够助其实现高效、优质和低耗的管理,而不是过分地迎合客户的流程和手工模式。
厂商:的确。管理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不可能完全靠工具化来解决问题。我们这套系统至今最欠缺的就是管理思想。架构搭建了,应用也有了,但如何提炼管理思想就是问题。我们做了7、8年的HIS软件,对产业的理解有提高,但是没有升华,不光我们,整个医疗行业都差不多,如果我们的用户自身都没有提高,我们从何处能吸收和借鉴其中的管理精华呢?我们的平台在产品高度上是有了,但从管理高度上没有,我看国外HIS软件基本都是从管理理念着手的,先明确用这套系统要达到什么管理目的。不过,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
有的比较成熟的用户开始先和我们交流,谈管理、谈业务,但的确也有用户根本无法在这个层面上交流,他只关心病人怎么住院等产品层面的问题。这种用户需要培育期,往往是等我们的系统经过半年实施后快上线了,他才刚醒悟,又要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
我遇到的医院院长直接关注HIS,具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的只有天津一中心和北京同仁等为数不多的医院。我们很少接触到高层管理者,这也是个瓶颈问题。虽然他们并不反对上HIS,但只将之作为面子工程,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内在价值。
主 持 人: 面向第三方的“手拉手”伙伴计划可行吗?
用 户1: 毛坯房成型了,但精装修让别人做还是自己 做?我建议厂商自己做。
用 户2: “手拉手”计划是一条出路。
厂 商: 开始我们还是自己做,慢慢培养第三方。
用户1:国内医院没有几家有那么多IT人员,也不可能每个医院都自己改造。打个比喻:毛坯房成型了,但精装修怎么办?让别人做还是自己做?我建议厂商自己做,因为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用户需求,而这点是一个IT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在软件上最终实现需要的功能。用户认可你了,你也能够赚钱了。
用户2:我认为瑞得的“手拉手”计划还是一条出路,毕竟现在这种方式,不论厂商还是用户,谁都受不了,必须要变革。
厂商:做了几年后,感觉身上全是包袱。做市场也不行,客户越多包袱越大,公司越来越大,人员更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也赔进去几千万了。HRIP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在它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把相应的产业链和服务链也建立起来了,使第三方合作伙伴及医院的IT人员都参与合作之中。所以我们推出伙伴计划,让合作伙伴或医院的用户自己维护,在国外也都是这种想法。我们的定位在短期内主要面向大中型医院,而他们的IT人员力量相对较强。
目前我们自己做的也比较多,也确实是我们自己装修。随着成功案例不断出现,第三方的力量肯定越来越强,毕竟我们的客户是全国范围的,本地化服务成本具有相当优势。今后业务层面的资源促使我们会逐渐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包括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目前进行用户需求了解的都是我们的既了解业务又熟悉产品的专家,而我们也准备拿出1年时间去培养第三方的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