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大多数成功的HIS系统采用的都是M技术及在其基础上演变产生的Caché数据库?
问题:哪些厂商?
三个月硬盘就满了,最后不得不清除数据,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医学信息也就随着垃圾数据一起清掉了。
是这样的吗?国内HIS确实存在鱼目混珠的问题,但就我接触的几个系统三个月数据库就满了,将数据一起清掉的近几百家用户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呢。有的医院自己维护数据库的能力不足,三年不动数据库,线上二、三百个终端,还没听说过系统慢的不能用呢。长海医院最高门诊量可达6000,后台数据库一台小型机(热备的不算)单机,也没有出现性能问题。王教授的这些数据从哪里得来的?中国开发HIS的有几百家厂商,见过一两个产品出现这种问题就认为全中国的HIS都是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点。。。,凡事用科学的态度看问题是做技术的最其码的。
我同意TIANMA的每一句话,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没接触过M技术或什么CACHE数据库,也不能评价它。但如果用正常的逻辑分析好像也不像王教授所说的这样。不管是航天数据也好,是医疗数据也好,描述客观世界以对象方法更贴切一些,但从计算机存贮的本质是串行数据,所谓对象也好,关系也好,都属于数据存贮组织这一层。从这一个逻辑来看,数据库是关系的还是对象的,对数据库的存贮量或响应速度没有关系。如果关系与对象数据库有差别的话,应该是更多的体现在对应用系统实现当中,编程的影响。
如果说到影响HIS当前状况的因素,在这个业界混过些年的人都知道,数据库的选型根本算不上一个因素。看样子王教授很少深层次接触医院的用户,自己用CACHE数据开发一个系统去给用户安装使用一下,看法一定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