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44|回复: 17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11 1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danelchen在 2002/11/11 06:53pm 编辑]

来源:http://www.chkd.cnki.net/news/view/view_d.php?page=51
(更新于:2002-07-24 16:00:01)
赵静

    医疗信息化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医药信息学会M(Mumps,美国通用的标准语言之一)技术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继中教授。
    记者:我国在开发HIS应用软件,并在形成商品化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您对现状有何评价?
    王继中:在过去十年里,在卫生部等领导机构的支持下, HIS步入了一个以开发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和GUI界面为主要标志的阶段。1996年后,市场出现了一批HIS商品化产品,由此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从事HIS产品开发的企业,并且在数以千计的医院中购置安装了医院信息系统,这与过去相比的确是今非昔比,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客观地说:这些HIS产品,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人分析我国的HIS市场有可能每年达到40亿元人民币,但实际上目前从事HIS产品开发的企业几乎没有哪家能够显著赢利。
    记者:有这样的说法,目前我国HIS产品在实际运行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王继中:目前我国HIS商品在使用中存在这样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有的HIS初级产品性能很难使用户满意,系统响应速度慢,用户使用时常有难以忍受的长时间等待;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上存在问题,死锁和宕机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占用的数据库空间无谓膨胀过快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品功能需要增加、扩充和提高,特别是需要增加临床信息管理功能;产品应用软件缺乏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用户需求和设计变动不少,程序修改要求频繁,而又不易修改;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疲于应付,又使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产品雷同,竞争激烈,又几乎是同水平重复甚至低水平重复。一言以蔽之,我国目前的HIS产品状况令人担忧,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存在明显弱点和问题。初级产品的确难当重任,现在国内市场上还缺乏过硬的HIS名牌产品。客观地说,现有的HIS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实际上还不能满足中大型医院对HIS的需求。因此面对我国新世纪医疗改革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在实事求是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看到存在的不足、差距和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失时机地抓紧开发新一代的HIS产品。
    当前国内HIS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有三个:第一是所选择的数据库平台不当;第二是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和工具欠佳;第三是在如何建设中大型HIS系统上还缺乏经验。
  记者:能否说明一下在发展HIS上我们与国际相比在实践经验方面的差距?
  王继中: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只能简单谈一下。首先是国外比我们对于医院现代化管理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认识上更为全面和深刻,这是因为他们起步早,碰到过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也很多,例如IBM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尝试过开发和在医院中实施HIS系统,原以为把政府和其他行业用得好的财务管理系统照搬过来就行,结果由于忽视和轻视了医疗环境的复杂性而失败,导致1500万美元打了水漂。这个例子说明国外发展HIS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一个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过程。
  后来,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懂得了医疗业数据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有OLTP高性能响应速度、要有HIS系统运行的高度可靠作为基础,以及需要考虑可扩展性的特点。因此在选用HIS系统所用的数据库时,一般都不首选两维模型的关系数据库,而是采用更为合用的以美国国家标准和已成为国际ISO标准的M技术为代表的多维数据库结构。特别是在1997年之后在这种技术基础上融合了面向对象、优化SQL和面向Web应用的新技术,出现了更新更强的Caché数据库,这种多维结构的数据库具有许多优点,目前已在世界上90多个国家使用,成为医疗行业里的领先主流数据库,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成功的HIS系统采用的都是M技术及在其基础上演变产生的Caché数据库。美国数以千计的HIS系统,其中包括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美国前十大医院的机构都在采用这种技术。例如,世界上现在最大型的HIS系统,是波士顿地区Brigham&Women\'s医院的由55台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组成的基于Caché数据库的系统,它支持着这家医院内6000多个用户的日常使用,是一套365天×24小时能可靠运行的系统。这套系统在功能上包含有电子病历、医嘱自动监视、LIS、RIS、PACS等一系列临床功能。例如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医嘱应用系统已能有效减少医药差错,这套系统是我们今后发展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很好的参考样板。不仅如此,它还和另一所同为哈佛大学教学医院的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等六所医院联合组建了美国东北部最大的集成医疗网络,网上在线连接着达3万台以上的工作站,其中包括为近500万病人提供服务的24000名医疗提供者使用的计算机。
  而目前我国在使用中的HIS产品规模都很小,只是单服务器系统,支持几十个用户,而当同时间用户负载一增加,如用户数达到一两百用户工作站以上时,系统性能就会明显下降。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HIS存在着系统脆弱的头痛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这个医院的系统又死机、那个医院的门诊系统又瘫痪几小时而造成了患者交费大排队等等不好的消息。这都说明目前我们的系统与国外水平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又常常容易满足于已有成绩而不清醒。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肯定初步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又不能估计过高,需要虚心了解和吸收发展HIS的各种经验教训。这虽有些像老生常谈,但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就像中国足球的水平究竟如何,只有到世界杯上较量一番才能真正懂得差距有多大,我们要发展自己的HIS产品,同样需要和先进比较,对实际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有清醒认识才能有的放矢,从基础抓起,少走弯路,迎头赶上。
  记者:请问您对发展我国HIS的前景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继中:我对前景是乐观的。但我不回避问题,因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前进。总之,我们要解决当前HIS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有希望和办法的。现在大环境和条件正在进一步改善,只要我们对症下药,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来消除HIS瓶颈问题、尽快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合理采用更先进成熟的新技术,选用行之有效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工具,积极吸取建设HIS的经验,同时加强标准化等薄弱环节、努力实现电子病历等临床信息管理和共享功能,那么,开发出适合于中大型医院使用的新一代HIS产品是指日可待的。我们希望有战略眼光的、有实力的企业,更大胆地采用新技术、吸取HIS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当机立断,为开发新一代HIS产品做出及时的决策,抓住有利时机,推出优质产品,尽快占有市场,这样才能分享到诱人的“大蛋糕”。
    王继中,中国医药信息学会M技术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长期留校工作,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工作多年,并通过在美国MIT和NIH,作为访问学者多次去国外专题考察,对国外在医疗领域的电脑应用发展及技术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此后,在担任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总设计师等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建设大型软件系统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过去十年中,曾应聘为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软件中心顾问,为开发我国首批HIS产品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多次参加卫生部专家组对HIS产品的评审工作。对HIS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发表于 2002-11-12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国内了解CACHE数据库的人不多,很多都没有听过。MEDTRAK医院信息系统就是使用的CACHE数据库。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2 16: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王教授可是一直在宣扬M技术和CACHE,但这些技术在国内发展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对M技术了解的人不多,同时cache在数据开发方面在国内的支持非常少,另一个问题是相关的开发工具也非常少,比如oracle有oracle desige,sql serve有enterprise manager,相应的中文资料更少,相对要医院维护起来更困难了。这些都限制了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发表于 2002-11-12 2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王教授在反复宣扬多维结构的数据库如何好,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国内外均未普遍使用?
从国内外论文检索的结果来看,它的应用还远不如ingress多。
同样,M(Mumps)也远不如和它同时代的fortran和cobol尽管它们均已被淘汰了。
发表于 2002-11-13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我对M技术和CACHE不了解,但对王教授在多种场合下对关系数据库的批评有很多疑问。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知道,他的批评很多是根本不存在的。
如:
“取数据的时候还要对这些表加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死锁”--谁都知道,关系数据库的读操作是不用对这些表加锁的。
"造成HIS系统脆弱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数据库的选择不恰当。...响应速度比较慢,...另一方面数据库里的数据量增长得却非常快,三个月硬盘就满了...”---- 所列的问题是如何证明“数据库的选择不恰当”的?
“有时用户在终端等待一个小时系统也不响应,检查原因时发现只是财务科在读一张大一点的报表。”--- 读表竟使其他用户等待一个小时?这张报表有多少TB?这台机器是1945年生产的?难道这个系统是单机版数据库?
“多维的基于M技术的树型结构数据库...只有存放实际数据的节点时才会占用空间,不会像用关系数据库那样出现数据库数据无谓增加得很快的问题。”---关系数据库自身还会凭空产生数据量?
“哈佛大学的...是基于M技术的多维数据库,该系统可支持6000用户同时在线,一年365天24小时不停机运行,系统照样可以快速响应。相比起来,我国医院里安装的HIS系统往往有一两百个用户同时在线就吃不消了” --- 55台大型服务器和1台PC服务器如何相比?用55台银河2号做个HIS比一比如何?
“多维数据库可比使用关系数据库节省硬盘存储空间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它的响应速度不会随用户数加大和运行期间的长短而出现明显的衰减”----- 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革命!向胡万林大师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4 1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这个贴子最后由ironstone在 2002/11/15 11:42am 编辑]

兄台在这里又评论另外一篇文章了,单看这个帖,我看得都有点不明白,呵呵
所以在这把王教授的另一篇文章贴出来,免得大家都看不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4 1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这个贴子最后由ironstone在 2002/11/14 02:26pm 编辑]

医院信息系统的骨质疏松症
作者:佚名 2002年11月06日 本文选自:软件世界
  采访王继中教授的那天,北京下了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场大雨。雨天路滑,记者比预定时间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充满歉意地敲开王教授家的家门,除了教授的和蔼笑容,记者惊奇地发现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已经打开,资料放好,一杯给客人准备的热茶摆在旁边。
  我们的话题从国内HIS系统的使用现状开始,从1996年第一套自主开发的HIS诞生起,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商品化的HIS应用软件产品,并且在不少医院得到应用,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客观来讲我国医院使用的大部分HIS仍属初级产品,其主要功能还是着眼于医院收费和财务管理方面,较少涉及医院最主要的临床业务,对临床信息管理方面的支持很少;从规模上讲,基本上都是使用一个主服务器的规模档次,同时在线用户量到一两百个就吃不消了。
  王教授打了一个比喻:国内现有的HIS系统就像是小孩的骨架,又细又脆,怎么能够指望它干大人事儿呢?
  
  王继中,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十一届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工作多年,参加开发我国首批HIS产品工作,并多次参加卫生部专家组对HIS产品的评审工作。
  先天不足的中国HIS
  1996年底,在卫生部的支持下,众邦慧智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HIS产品;几乎与此同时,由总后卫生部主抓,301医院开发的军惠HIS产品也宣告诞生。接着广东巨龙和瑞德恒昌等最早的几家公司产品相继通过了卫生部组织的评审。从1997年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出现了一大批做HIS产品的厂商和相关产品。具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五百家软件厂商在从事HIS的开发和销售,系统也多以医院的财务为核心,主要解决收费和库存问题,同档次同水平的同质化重复居多。
  据王教授透露,由于缺乏在大型机上运行的经验,加上时间仓促,中国HIS在设计之初一些基本问题就没有考虑得很清楚,比如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怎样?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平台?要不要医疗信息标准化等等。
  近几年,特别是推行医疗保险改革以后,原先忽视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早期HIS未涉及到医疗信息标准化,也就没能解决医院信息的共享问题。医保制度不仅需要解决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而且必须要解决医院与医院、医院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问题,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所用HIS都是非标准化产品,要实现和医保系统接口存在很大困难。
  另外早期HIS的应用程序集中在客户端,被医院技术人员戏称为“胖客户机程序”。由于我国医院的工作流程没有规范化,各个医院之间的工作存在很大差别,用户需求经常变化,应用程序少不了要跟着作改动,而依赖设计人员个人随意设计的程序很难改动;再加上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部分都在前端,修改起来非常麻烦,维护系统时的艰难程度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王教授不无遗憾地谈到:1997年之后跟进的软件开发商们照猫画虎,也就继承了早期HIS的那些缺点。可以说,中国本土的HIS 在诞生之初就先天不足,患上了影响成长发育的“骨质疏松症”。
  HIS瓶颈
  医院天天都要运作,医院信息系统也不能停下来,可国内HIS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系统运行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从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像:安装了HIS系统的医院遇到了HIS系统脆弱的麻烦,门诊系统负载一大就随时可能瘫痪,有的医院系统瘫痪长达五、六个小时,病人排队交药费几个小时都交不上。所以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HIS产品恰恰在这方面存在隐患。
  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多,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医院管理上的问题。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医院和厂商对于HIS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往往低估了HIS系统在建设、实施和管理上的困难。
  造成HIS系统脆弱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数据库的选择不恰当。HIS初级产品的响应速度比较慢,而且还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另一方面数据库里的数据量增长得却非常快,曾经有医院惊呼自己的数据库信息每天在“海量增加”,三个月硬盘就满了,最后不得不清除数据,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医学信息也就随着垃圾数据一起清掉了。系统内积累的信息从医学统计学来看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能积累几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医学统计研究,还可分析医院各个部门和环节的运行状态,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益、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药费用。
  目前国内HIS使用的关系数据库适用于如航空业等数据量巨大,但关系简单的行业,一旦应用于数据结构复杂的医疗行业就有点“捉襟见肘”。医院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是外行人难以想像的,医院就像一个小社会,除了人、财、物,还有各种医疗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影像信息和许多的医疗设备接口,因此HIS被称为“最复杂的MIS”。一个医院信息系统一般可以拆分成几百张表,稍大一点的HIS系统有五、六百张的表甚至更多是很正常的。医疗环境中的数据关系异常复杂,要把这些复杂数据硬拆成那么多的表来塞进关系数据库就更不容易了。怎么设计关系表和索引?如何优化就成了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关系表的数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设计人员就失去了控制能力。
  系统“闹鬼”?
  事实上数据存到关系数据库里边基本上是个“黑箱子”,也就是说数据实际存储到哪个位置设计者并不清楚,也没法控制。当系统操作员从一个拥有五六百张关系表的HIS系统里检索数据时,就相当于把这几百张表“连接”起来,因此检索的速度很慢,而且取数据的时候还要对这些表加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死锁。
  王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闹鬼”的故事:天津一家医院的HIS系统每到下午五点就会很准时地出现性能问题,医院的医护人员称之为“闹鬼”。王教授去看了以后发现是系统软件总是试图去解开一个地方的“锁”,而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没加过锁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出错的原因就是所用的关系数据库软件本身出错,影响了HIS系统的正常运行。
  
  医院电算化系统电脑上,仍然放着传统的算盘。这就是今天医院信息化的写照
  所以选用数据库不当是造成HIS脆弱的很重要原因,许多基于关系数据库设计的HIS系统初期响应速度还算正常,后来用户数越来越多,响应速度就会慢得令人难以忍受。有时用户在终端等待一个小时系统也不响应,检查原因时发现只是财务科在读一张大一点的报表。过慢的响应速度使医院方面怨声载道,而技术支持人员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某软件公司的HIS总工就对记者形容自己的状态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美国在HIS的建设初期中就了解到医疗行业数据关系特别复杂的问题,所以美国大量的HIS系统放弃了两维关系数据库,而多选用多维的基于M技术的树型结构数据库。因为这种数据库引擎用的是稀疏数组,事先不需要声明定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的大小可以按需要自动增长,而且只有存放实际数据的节点时才会占用空间,不会像用关系数据库那样出现数据库数据无谓增加得很快的问题。
  
  一台给病人用的医院多媒体查询机,却可以看到医院内部所有的电脑的文档。医院内部信息化问题多多。(9月28日摄于北京某医院)
  根据国外医院所做的对比试验,采用多维数据库可比使用关系数据库节省硬盘存储空间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它的响应速度不会随用户数加大和运行期间的长短而出现明显的衰减。哈佛大学的Brigham & Women\'s医院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院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基于M技术的多维数据库,该系统可支持6000用户同时在线,一年365天24小时不停机运行,系统照样可以快速响应。相比起来,我国医院里安装的HIS系统往往有一两百个用户同时在线就吃不消了。
  功夫在技术之外
  目前造成HIS系统脆弱的另一个瓶颈问题就是HIS所用的设计方法陈旧。一些HIS产品厂商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在数据库一端没有使用面向对像的先进设计工具。如果在数据库一端使用了面向对像方法和工具,就有了封装性、继承性,有助于程序的规范化,用这种“积木式”方法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就很方便。原来小作坊式的程序设计办法对于程序设计者个人的依赖性太大,一旦出现人员流动,整个程序就没人清楚了,程序代码也就随之瘫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开发HIS的厂商能够采用先进程序设计方法和现代软件工程管理办法,就不会留下那么多“后遗症”了。
  还有一个瓶颈问题在于国内医院在应用HIS的同时,认真研究和吸收国际经验不够。相比起国外拿着MBA文凭的经营型医院院长,我国医院院长大多是在医疗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一步步干起来的医学专家,因此一些医院的院长对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不太熟悉,当HIS厂商到医院做需求调研的时候不能将需求表达得很全面,这会给将来遗留下一些问题。
  记者手记
  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始终排在金融、电信、民航等先进行业之后,在行业排名中属于倒数的几名之列,而且国外状况也是如此,原因还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复杂性。
  我国的HIS在开发和应用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但众多医院对信息化的需求渴望已经被点燃,巨大的市场前景正在逐渐明朗。
  有数据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每年会将营业总额中的2%~4%投入信息化。我国医院年营业额总量约4000亿人民币,如果拿出1%投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话,就是每年40亿元。而且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大型医院已经在这样做了,例如北京协和医院现在每年拿出600万人民币左右的经费投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一些嗅觉灵敏的软件厂商也已发现了这一诱人市场,纷纷投入HIS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在本次采访中,记者也听到许多这样的实例:很多原来做财务软件的小公司进入HIS这个领域后就出不来了,刚开始开发的时候觉得和财务软件差不多,但用户一使用就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厂商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后期的维护工作中,苦不堪言。
  记者觉得这里包含一个如何认识中国HIS存在问题的问题,必须要正视问题的存在才能解决问题,如果闭门造车只会造成不思进取,原地踏步。  
来源:http://software.ccidnet.com/pub/disp/Article?columnID=329&articleID=29937&pageNO=1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5 13: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下面引用由tianma2002/11/13 11:48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M技术和CACHE不了解,但对王教授在多种场合下对关系数据库的批评有很多疑问。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知道,他的批评很多是根本不存在的。
如:
“取数据的时候还要对这些表加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死锁”--谁都知 ...

应当说目前HIS到这种状况,是有一定的技术上不当的处理,但将一些其他原因造成的后果都归结到数据库的原因是不恰当的。
其实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人为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企业的影响,一个好的企业可以使得一个较差的产品的品质获得提高,一个糟糕的企业也可以使得一个好产品的品质变得糟糕。
一味的单纯和国外的系统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起码国内现在还没有可以和哈佛医学院可以相提并论的医学院校,因此也没有必要追求和哈佛所使用的系统相当的系统。
但所提到的单服务器以及C/S构架在用户增多的时候所体现的性能缺陷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技术缺陷。毕竟是需要发展的。
发表于 2003-3-5 2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client/server已经是过时的技术了。以王教授的在学术界的地位,不应该不知道现在流行的多层架构吧?为何只字不提?
还有些东西,不是关系数据库的错,而是开发者技术水平的问题。比如,他说的财务科读表的问题,我想多半是开发人员在财务部门查询程序里时一次返回了所有记录。而正确的做法,是每次查询只能返回一定数量的记录。而且,对于一些汇总、统计的任务,涉及数据量较大,应该在系统空闲时运行,事先分析好数据。比如,在2月1号凌晨两点,生成一月份的报表。
多维数据库是在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解决海量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性能问题,并不是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否定。
这句话很可笑:
“当系统操作员从一个拥有五六百张关系表的HIS系统里检索数据时,就相当于把这几百张表“连接”起来,因此检索的速度很慢,而且取数据的时候还要对这些表加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死锁“
有谁见过五六百张表连接在一起?现在的数据库都是行级锁定,不是表级锁定。多维数据库对于并发访问,同样也要用锁。
多维数据库在有些时候确实有提高响应速度的作用,但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现在响应速度并不是his系统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多数his系统设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很多功能都没有实现,已经实现的功能也不稳定。多数his系统只是算算账,到结账时还常常对不上。
总而言之,这位王教授不像是IT专业人员,倒像个计算机水平不高的推销员,知道几个名词,却不知道名词是什么意思,说的东西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发表于 2003-3-6 2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王教授的谈话是有道理的,只是没有说清楚而已。如果大家正在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设计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的话,建议你看看Cache方面的东西。
发表于 2003-3-12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M技术我以前没有听说过,Cache数据库也是如此。自问接触计算机已10多年,接触HIS也有多年,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2002年7月IT沙龙纪要-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王继中教授的讲话才知道有这技术和数据库,当时十分悍然,直冒冷汗,急急下载、打印,递交领导,自认为“大功”一件,现看见诸位大侠的论述,又有了一些认识,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恳请诸位大侠详细介绍一下M技术以及Cache数据库,谢了!
发表于 2003-3-24 17: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IT也真是不好做,要学的太多,汗颜中
发表于 2003-3-25 09: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今天偶而上网,发现这个好网站,立即注册。
对王教授的发言不以为然,目前中国HIS是做的不如吹的,他所提到的一此问题都是
SQL SERVER老版本的问题,现在不同了。目前国内的HIS正是应用走在技术的前面,而
不是不关技术的问题,请问HIS开发商的技术够吗,医院的技术人员够吗。不要动不动就把管理的问题搬出来,临床信息系统更多的还是技术问题。
发表于 2003-3-27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多层架构实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东东。而多维数据库也发展很多年了,优点绝对胜于关系型数据库,对于解决复杂程度远胜于ERP的HIS是很适合的。Caché 是相当酷的!这里提几点:
第一,Caché应当属于Embedded Databases,并且在这方面市场占有第一,而不是so-called大型数据库。区别在于它所需要的维护工作极少。
第二,Caché在美医院的应用很广,不仅哈佛,其实全美前十的医院从霍普金斯到宾大都在用。
第三,面向对象编程与数据库水乳交融,几乎不用考虑底层的数据库,直接从你要解决的问题和对象入手,感觉有如庖丁解牛。
发表于 2003-3-27 12: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医疗行业信息化难处何在

我对于M技术和CACHE技术一点都不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用的关系型数据库能够满足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的,但是对于电子病历系统就很难满足了!电子病历系统涉及到大量的医嘱,诊断,报告等信息,不知道M技术和CACHE技术在这方面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