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23|回复: 27

扯淡HL7 Chin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2: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L7 China成立也有些时间了,上去看看有什么新的信息,确实对这个组织在干些什么不了解
从域名上看 美国的是hl7.org, 英国是hl7.org.uk 澳洲hl7.org.au
中国怎么就是HL7china.com.cn,单从这个来讲好像就比较让人费解

其次是收费问题:
美国收费是个人是600刀(4200rmb),学生125(1000rmb)。毕竟是美国,一年会议加课程几十场
英国的费用我的机器看不出来~反正也是三位数,学生是免费的,相对美国学习环境差了。
澳洲这种学术相对落后的地方,自知不如,个人会费55au(350rmb),研讨会之类的还是有一些的。如果是学校的老师,去美国参加会议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HL7 AU组织者好像是有问必答,偶发过两次邮件
台湾地区算是亚洲对HL7应用最广的地方,费用个人2500(600rmb)学生1200(300rmb),会员的活动也是不少的
相比之下HL7收费 个人2500rmb 没有学生会员,活动:? 培训:?
相比如果能实现大三通,去台湾加入会员帮助更大一些

仅仅提出一些看到的内容,如有不出希望大家提出,如果有不实成分希望指出,也希望真正的中国医疗信息标准化组织早日出现
发表于 2008-6-12 14: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echoboy 的帖子

看来老兄非常想了解国内的情况,但又只看到表象。
首先说HL7 China的域名,由于一些历史原因,HL7.cn和hl7.org.cn的域名都已经被其它人注册(实际上现在这些域名也不能访问),Hl7china.com.cn确实有点不太合适,可以考虑采用hl7china.org或hl7china.org.cn。
二、HL7在中国目前还处于概念普及阶段,除了对团体会员收费外,个人会员(含学生)目前是不收费的,HL7中国委员会到目前共举办了6次学术活动,都是由厂商赞助,免费参加的。
以上是我个人了解的一些情况。我觉得可惜得是,到目前为止,HL7中国委员会还没有对HL7启动一些本地化的工作,其实只要起了一个头,把工作慢慢做起来,我相信HL7在中国是有前途的。
国内很多人还在争议是采用HL7 V2还是V3,我个人觉得V2和V3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且目前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V2 XML格式消息与V3消息的转换。

[ 本帖最后由 medsoft 于 2008-6-12 14: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2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medsoft 的帖子

哈哈,这又被你看出来了
其实开始是想说他们官僚拜金的,后来还是住嘴了
主要问题就是他们不回我邮件啦,看来国内还是不太喜欢发邮件来咨询问题吧
我一直在支持国内标准化发展的

今天跟导师交流了一下下半年的安排,他们打算让我去nursing home去做他们和pharmacy的通信模型(或者模块)基于V3。可是我偏向于webservice这块,毕竟涉及的就是interface。主要就是用v3标准做的模块本身和老的系统兼容就觉得麻烦,再加上不同的系统,心里没底,加上没有经验。AMG和HL7一起开发的一个webservice 应用的标准不知道版主听说过没有。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的e-health是不错的样板工程,不知道是基于什么标准的。搞研究连假期都被剥夺了唉~
发表于 2008-6-13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medsoft 的帖子

对于v2和v3的争论确实存在。我接触的项目,目前真正用上的是v2。对于v2和v3,我的理解是:v2定义的规则太模糊,这样使得不同的两个人,都独立的遵循v2标准,可是却难以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互;而v3除了定义了承载信息的消息格式,还提出了一套方法论,基于这套方法论,不同的人独立的建立的消息模型可以实现无障碍交互,也就是语义级交互。通俗的说,如果大家都用v2这套语言来交流,结果大家还是做不到相互理解;而如果大家都用v3来交流,那么交流起来可以畅通无阻。这是v3明显优于v2的地方。可是为什么v3却得不到推广呢?那是因为v3的技术门槛较高,真正理解v3并能够将它灵活运用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公司是不允许的。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发表于 2008-6-13 09: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echoboy 的帖子

国内好象风气跟国外差异很多,国内的论坛很发达,比较倾向于在公共论坛上讨论话题,而我个人也觉得如果属于咨询那种,偏向收费服务吧?
如果对HL7中国委员会或HL7的问题,可以到HL7中国委员会网站的论坛上提问,会有问必答的。

你提到的web service的问题,HL7的V3里有一个章节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HL7 V3 METHODOLOGY,应该就是你说的这个标准了。这个 标准现在还在发展中,曾听过一个讲座,内容现在差不多都忘记了,当时就HL7准备在4个事务尝试制定SOA规范,我由于工作中没有涉及这一块,没做深入研究。

[ 本帖最后由 medsoft 于 2008-6-13 09:3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3 09: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boy,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台湾HL7培训的信息(最好是v3),相关的国际会议也可以。对于HL7 v3大家都在研究什么呢?很想知道。
发表于 2008-6-13 09: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medsoft版主,能不能说说国内对于HL7都在研究什么呢?
发表于 2008-6-13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amy_bridge 的帖子

HL7在中国还处于普及阶段,还没有启动本地化,2000年起国内有人开始翻译HL7 V2.X,但实际应用并没有推广开,看文献,北大人民医院曾进行过HIS与PACS进行基于HL7标准通信的尝试,其它估计也有一些人在尝试。
后来HL7 V3在国外发展起来了,国内有许多人就转向HL7 V3方面的研究,估计处于入门阶段。曾看过一些例子是基于RIM建立了参考信息模型。真正的应用听说过有公司在尝试应用CDA。
我了解的大概就这些,希望有其他人提供更多信息。
发表于 2008-6-13 09: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my_bridge 于 2008-6-13 09:16 发表
对于v2和v3的争论确实存在。我接触的项目,目前真正用上的是v2。对于v2和v3,我的理解是:v2定义的规则太模糊,这样使得不同的两个人,都独立的遵循v2标准,可是却难以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互;而v3除了定义了承载信息的消息格式,还提 ...

应用V2可能会出现你所提到的情况,但对HL7进行本地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这种歧义性,应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对V2.X某个版本的实施指南。澳大利亚就曾经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工作,并成为国家标准,而我国台湾地区也制定了几个事务的实施指南。这种工作近期来看是非常有益的。
而所说V2在美国的生命力也会超过10年。V3真正什么时候普及,谁也说不好!
发表于 2008-6-13 0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CDA确实是在某些项目中用了,但是其消息用的还是v2的。难道说,如果现在把HL7 v3翻译了就能够达到国内的研究前沿吗?
发表于 2008-6-13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amy_bridge 的帖子

理解HL7 V3的方法学比翻译HL7 V3显然更重要。CDA是HL7 V3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的。V3除了CDA以外,其他的域很多处于投票阶段,离成为标准实际应用还有点距离。
发表于 2008-6-13 09: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medsoft 的帖子

如果要做一个v2的实施指南,由谁来做呢?我做的大家能接受吗?能够推广吗?而且,做一个实施指南,那不就相当于在v2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建立v3的工作。规定来规定去,很可能就走上了v3方法论的道路。我认为,所谓的对HL7 v2的本地化来消除歧义性就是对v2否定,因为v3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发表于 2008-6-13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正找不到人聊呢。请版主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08-6-13 1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dsoft 于 2008-6-13 09:45 发表

应用V2可能会出现你所提到的情况,但对HL7进行本地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这种歧义性,应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对V2.X某个版本的实施指南。澳大利亚就曾经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工作,并成为国家标准,而我国台湾地区也制定了几个事务 ...


我目前正面临v2和v3的选择。前段时间看了一些v3的资料,正打算从RIM下手研究v3,可是现在又遇到了可能要转向研究v2. 如果研究v2,有哪些工作可以做呢?
发表于 2008-6-13 1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amy_bridge 的帖子

V2做实施指南就简单多了,当然这个工作肯定得由HL7中国委员会来做,而且要作为正式文件发布出去,要不然就没有效果了。
V2的实施指南跟V3的方法论没法相比,难度要小得多。而且V3真正就消除歧义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哦,特别是英文的标准到了中文环境下会成什么样子,谁说得清楚。
研究V2简单许多,你先把标准的第二章看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