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标准自1989发表其第一版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发表新版(中间也有过停顿,如1997年和1998年),2002年中断一年后,今年又推出了2003年版。在这一版中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语法错误、印刷错误以及排版错误。
二、称呼彻底改变,现在的标准直接称作DICOM,而不是DICOM 3.0。具体原因并没有给出。不过从其发展历史可以了解到,原来之所以称作DICOM 3.0,原因在于为了与以前的ACR-NEMA 1.0和ACR-NEMA 2.0保持连续性。可是,DICOM与前两个版本的标准内容又大不一样,所以这样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妥。不知道什么原因促使ACR和NEMA下这么大决心做出这样重大的变化。还有有一点我不太明白,既然不称作版本3.0,那为什么标准的每一部分还冠以3,如P3.1、P3.2…等等(也许是疏忽?)。
三、彻底淘汰Point-to-Point协议,也就是说,不再支持P3.9和P3.13。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标准各部分与之相关的都被去除,并对内容进行修改。这也很正常,谁还会用慢速的Point-to-Point协议。
四、几个主要部分的变化:
1、在P3.3中:
增加了几个现实世界的DICOM模型,如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多帧大容量图像合并(large sets of Multi-frame Image concatenation);
增加了几个信息实体(IE: Information Entity),如MR Spectroscopy IE、Raw Data IE;
增加了一些IOD,如Chest CAD SR IOD、Enhanced MR Image IOD、MR Spectroscopy IOD、Raw Data IOD,相应的也增加了很多IOD模块(IOD module)、属性模块(attribute module)和属性宏(attribute macro);
增加了一些IOD模块(IOD module),如Clinical Trial Subject、Clinical Trial Study、Clinical Trial Series(这三个模块添加进几乎所有的IOD中)、Frame of Reference、Multi-frame Functional Groups等;
增加了一些属性模块(attribute module),如Multi-frame Dimension Module、Cardiac Synchronization Module、Respiratory Synchronization Module、Bulk Motion Synchronization Module、Supplemental Palette Color Lookup Table Module、MR Pulse Sequence Module、MR Spectroscopy Modules等;
增加了一些属性宏(attribute macro),如Person Identification Macro、Functional Group Macros、Enhanced MR Image Functional Group Macros、MR Spectroscopy Functional Group Macros、Common Functional Group Macros、Code Sequence Macro、 Template Identification Macro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两个属性的变化:
属性Defined Terms for the Modality (0008,0060)的变化:其中M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和MS(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统称MR(Magnetic Resonance);一些术语则不再使用,如DS(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F (Digital fluoroscopy)、FA(Fluorescent angiography),MS(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属性Photometric Interpretation (0028,0004)的变化:不再支持HSV、AGRB、CYMK,增加了YBR_ICT (Irreversible Color Transformation)、YBR_RCT ( Reversible Color Transformation),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传输语法(JPEG2000图像压缩正式纳入标准)发生了变化。
其它一些变化,如错误改正、措词变化、增加属性等。
说明:欢迎大家补充,我会继续推出变化(二)、(三)。不对之处请指正!引用时请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