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9|回复: 2

也谈区域医疗(二): 基础医疗的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6 15: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基础医疗的模式如果不是以一个国家为背景的,至少是以一个地区为背景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础医疗应该是所有人所有家庭都能在居住地中获得的,并且对于这个国家以及区域来说,基础医疗也是承担得起的。国家在基础医疗中的体现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来平衡这样病人指出,以及医生收入这个医患关系的。形式就是国有的医疗保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一: 病人、医生和医保的三角关系
当然医疗保险的来源不仅仅是从每个公民这里征收的,也有别的途径,本文中暂时略过。但是在这样的三角的基础医疗关系中,医疗保险出了保护了每个病人(公民)平等的就医权利,同时使得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地位得到了保证。对于医生而言,医疗保险保证了医生的收入,保证了医生白衣天使的地位。
在二级医疗的体制种,诊所是处在第一线的。诊所英文叫做clinic,所以临床(clinical)的一线应该就是诊所。在这个体制种,全科医生是信息以及医疗的中转站。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二: 澳洲基础医疗的模式
一般病人预约去看自己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一般有10分钟左右的门诊时间,问诊费对于没有医保的人来说是相当高的。如果病人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处方都不用开了,如果需要,医生有各式各样的单子,让病人化验,配药,或者情节严重者,转到专家或者医院里。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还可以转去理疗的机构。在图中,每个单位都是独立的核算的,虽然后面的四个机构需要诊所医生的单子,否则病人不可能享受医疗保险,只能自己讨腰包。反正哪国人都一样,能享受的社会福利,绝对不会落下。但是病人可以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利,想去哪里办都行,反正大的机构都是Seven-Eleven一样连锁,猫腻也少。
当然,我们还是要强到这个是基础医疗,每个病人都能享受非常基本的治疗,当然也包括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等等。如果有些项目不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能享受的,那这些就不属于基础医疗的范畴,也就不会享受到国家医保的待遇了,如: 牙科,眼科,理疗等等等等。需要这些特殊医疗服务的人就该去买一些商业保险。
讲得浅了一点,毕竟是闲扯,下一部分想分析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新医改马上出台,等之后再发后作)。

补充:正如上图所显示的那样,国外的基础医疗体系中的病人需要在不同的场所就诊,所以ADT以及referral等等才会独立出来,而且clinic information exchange,integrated healthcare 才会有显得非常重要,HL7等通信标准的研究才会火热。对于国内现在的医疗环境,绝大部分的医院都是一个Integrated 医疗系统,一应俱全。就国内某位专家的意见,多不多一个标准化的通信手段也无非是多一个接口,没有大的用处。当然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等国内社区医疗普及了,信息交互的需求自然就会增多了。

[ 本帖最后由 echoboy 于 2009-3-1 16:48 编辑 ]
发表于 2010-3-6 1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首先要解决病人合理流动和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核心是降低地区总体医疗成本。
要让病人合理流动就要用流程控制加上医保报销的政策限制,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就要有区域医疗资源计划协调系统,这个基本上都是政府在主导。问题是现在医疗行业市场化严重,大家都不想因此少赚钱,利益协调困难哪。政府也只能作和事老了,医院的人和部分患者也不好惹啊,毕竟人人都要看病的。
发表于 2010-3-17 0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医院也开始有部分业务外包的情况,如独立的检验机构,现在也要求医药分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