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型口腔诊所信息管理系统
--------------------------------------------------------------------------------
王勇 吕培军 赵 闯 韩 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081)
摘 要: 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库、图形技术,开发用于口腔诊所(科室)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专家论证和调研诊所(科室)的医疗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口腔临床医疗操作代码。本系统含七个子系统:患者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诊所资产管理、消耗品管理、技工委托、系统维护。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和较完善的临床使用功能、方便的用户界面。本系统能提高使用单位的临床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益。对提高医生的病历书写水平和搜集研究资料具有较好作用。
关键词 口腔诊所 信息管理
由于口腔医疗保健的专业特点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城乡社区口腔诊所是我国今后口腔医疗保健的主要模式。小型口腔诊所(科室)通常自成一体或相对独立,工作人员较少,无病房及专职的后勤、人事等部门,其财务结算系统亦较简单。在医疗内容、器械管理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综合医院的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套相对独立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口腔信息管理系统。
在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里,大多数口腔诊所的管理已实现计算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可分为支持临床医疗和诊所管理两部分。在美、日等国,对口腔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二十年之久,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也相当成熟。但是,由于各国有关医疗的法规、法律和医疗体制、医师习惯、文化传统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类专业软件无法直接在中国应用。因此,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口腔诊所(科室)管理软件势在必行。
1. 技术路线与方法
1.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思想
经过有关医学专家和管理专家对口腔诊所(科室)的医疗需求和管理需求的多次论证和调研,我们完成了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位分析。本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七个子系统:患者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诊所资产管理、消耗品管理、技工委托、系统维护。其中,"患者信息管理"是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他的部分都是围绕着患者就诊的过程展开的。(见表1、2)
患者信息
工作人员
财务管理
诊所资产
消耗品
技工委托
系统维护
病历检索
初诊病历
复诊病历
预约编排和检索
影像资料检索
疾病类别统计
医师工作量统计
病人分类统计
病人费用统计
通知患者
人事变动
员工查询
花名册
分类浏览
收费单录入
收费单浏览
费用支出
个人费用查询
医师分项收入统计
护士分项收入统计
医师总收入统计
医疗仪器
办公用品
资产总额
消耗品管理中心
入库报表
出库报表
退库报表
库损报表
录入委托单
录入返工单
委托单变更
返工单变更
按病人查询
按修复类别统计
按医师统计
按技工所统计
更改密码
用户权限管理
编码维护
诊所代码维护
系统初始化
表1 诊所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示意图
病历检索
初诊病历
复诊病历
预约编排和检索
群体检索
个体检索
患者基本信息
检查
诊断
治疗计划
预约
治疗记录
预约编排和检索
病历档案检索
检查
诊断
治疗计划
治疗记录
按医师
按日期
表2 患者信息子模块功能示意图
1.2. 系统开发平台
1.2.1.软件平台:该系统的数据库管理部分的软件采取客户/服务器方式运行。在客户端采用Sybase公司下属的PowerSoft所开发的PowerBuilder 6.0作为开发工具;在服务器端,采用Sybase公司的SQL Anywhere 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工作。
由于采用了相同公司的产品,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无缝连接。该系统的牙列检查图及牙周检查图的软件开发平台采用了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 5.0作为开发工具。该部分的目标代码采取动态连接库(DLL)的方式与数据库部分的软件相连接。运行时,由数据库管理部分的软件调用该动态连接库,并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
1.2.2. 硬件平台:用单机运行或用网络运行的客户终端要求P5/33及以上机型,32M内存,100M以上硬盘空间。显示模式为800x600、16位真彩模式。服务器可为高性能微机。
1.2.3.系统测试方法
1.2.3.1. 测试目的
(1)、检测在长时间、大负荷运行的状态下,系统运行的稳定程度;
(2)、检测口腔诊所信息管理系统与临床实际需求的符合程度和使用的便利性。
(3)、检测电子病历的规范性、完整性、安全性。
1.2.3.2. 测试方法
α测试:本管理系统的α测试方法是从实际临床中随机抽取300份病例,由有实际经验的口腔医师及口腔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按临床过程,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输入,并根据口腔诊所或诊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病人预约登记、固定资产登记和系统维护等模块的使用。
β测试:本管理系统β测试是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各个科室安装本系统,由医生按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应用。进行此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借用以上单位的专业医师,检测医学术语的准确性、电子病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是否符合实际临床需要。
1.2.4.口腔临床医疗操作代码
以美国牙医学会的临床医疗操作代码(The Dental Procedure Code of AmericanDental Association 简称ADA代码)为蓝本。该代码将所有牙科临床治疗项目分为诊断、充填治疗、牙髓治疗、牙周治疗、活动修复、固定治疗、正畸等10大类,共计约800项左右。如;乳后牙牙髓切断术的代码为03240,每象限牙龈翻瓣术(含根面修整)其代码为04240,又如上颌总义齿其代码为05110等等。而每一代码又有对应的价格。为适应我国临床实际情况,我们作了适当修改和调整,并命名为CDA代码。
2. 结果
该系除通过在实验室的近300份临床病历资料的模拟测试以外,还在口腔医院大部分临床科室及北京一些口腔诊所或科室投入实际应用近一年之久,累计管理病人约1100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和较完善的临床使用功能、方便的用户界面。能让使用单位提高临床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益。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病历资料水平和解决可能的医疗纠纷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系统在长时间、大负荷运行的状态下,系统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每日开机运行十小时左右,很少发生过运行障碍或死机现象。目前尚未发现各功能模块或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错误。大多使用者认为,除个别地方外,电子病历其术语、格式及内容的规范性、安全性较令人满意。但其完整性;如正畸、牙周等专业病历的内容和格式还有所欠缺。此外,本系统与临床实际需求的符合程度和使用的便利性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在今后的再开发中予以解决和改善。总之,该系统已基本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
3. 讨论
3.1. 口腔诊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包含通常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所包含的管理内容,更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口腔医疗电子病历。这就使基于口腔医师专业知识的需求分析成了编制本套软件的重点和难点。
3.2. 在本口腔诊所管理系统中,核心部分是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其中,对患者检索时可用病历号、姓名等条件,进行单条件或多条件联合检索,就可得到相应的患者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在本诊所历次的检查内容(包括各种医学影像资料检索)、诊断、治疗计划和实际治疗内容等。这样,医师可很方便地复习该患者的病历。
为使病历规范化并减少医护人员的手工输入量,本系统在现病史、过敏史、x线检查等项目设置了下拉菜单(菜单由标准的疾病名称或治疗项目组成),由鼠标选取相应项目。也容许医护人员自行用键盘输入。由于建立了较完善和规范的电子病历,不仅克服了以往普通病历难于保存、不易查询和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的缺点,而且为口腔医师节省了大量的书写病历的时间和保存普通病历的人员及占地费用。
3.3.本系统的另一大特色是设计了牙列检查图和牙周检查图。当医师打开牙列检查图形界面时,可在相应的牙位上将不同的病变种类,如龋齿、隐裂、缺损、修复体等共72种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标来示意。对其他一些病变,如粘膜溃疡、系带附丽异常等疾病,以下拉菜单(菜单由标准的疾病名称组成),用鼠标点击的方式输入。牙周病
情则在牙周检查图中输入。其它一些菜单没有包括的内容可以在备注栏内用键盘输入。使患者口腔里的情况一目了然,并自动生成诊断。
3.4.本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优势,设计了功能强大、查询条件多样的各类查询窗口,可以按照各种条件对患者进行分类统计,对诊所的医师按科别进行工作量统计,利用高技术的特点,搜集、储存、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另外,精确到每位医生、每个椅位及以30分钟为单位的时段的预约管理表也是本口腔诊所管理系统的一大特点。
3.5.为满足小型口腔诊所独立核算的需要,本口腔诊所管理系统还设计了工作人员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诊所资产管理模块、消耗品管理模块、技工委托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为诊所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诊所管理模式。
3.6.要开发任何一类信息管理系统,都必须首先具备有关专业名词、术语的规范和标准的代码。国际上现已有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发的"国际统一口腔疾病分类标准代码(ICD-10)"。但缺少有关的口腔临床医疗操作代码,这是因为各国的医疗体制、规则、保险方式不尽相同。而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具有较完善的口腔临床医疗操作代码。其中美国为五位制代码(ADA代码),日本则采用十位制代码。从临床应用角度看,ADA代码码数较短,结构较合理,能覆盖目前口腔医疗所有的临床操作项目,并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为此,在ADA码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首次使用了我们自己的口腔临床医疗操作代码(简称CDA代码),并以字典的方式使专业名词、术语和代码同时出现在有关的界面中。本系统用规范的CDA编码对患者的治疗项目进行分类,并对患者的治疗计划、次数、费用进行初步估计,便于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和时间要求的治疗方法。同样用CDA码对每次医疗内容加以记录,亦为今后医疗保险的受理与支付奠定了必须的基础。此外,如医师在临床中认为仅用CDA码记录不够详细时,本系统也允许在CDA码后面输入一定长度的文字加以说明。
3.7.关于本系统的权限管理安全管理 本系统中各级医务人员对系统的使用权限细化到每一项菜单,对系统的各项菜单都分四个级别:无权、只可读、可录入、可改动。只有诊所或科室负责人才有权限根据需要给每个工作人员一个密码,并赋予相应的权限。
本系统的安全管理首先是通过权限管理实现的。任一操作者的姓名及操作日期是由系统根据启动系统时输入的个人密码而自动识别并写入系统,且不能修改。
参考文献
1,李慕. 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功能与管理特点. 《中国医院管理》. 1997,17(3): 13
2,郑学侃. 口腔医院门诊诊疗网络管理系统. 《医药与计算机》. 1996(2): 8-10
3,张岚. 浅谈口腔医院的病案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5,11(7): 421-4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