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1|回复: 3

也谈电子病历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希望引起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7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ung_Tsui 于 2010-5-7 23:07 编辑

电子病历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崔泳


       2010222日,卫生部印发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并于41日开始实施。《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

    对于电子病历的实质和意义,很多业内同仁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电子病历是纸质病历的电子化,是诊疗过程的记录,是分清责任的医学证据;有人认为电子病历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费用控制的基础,除病历质量控制之外,其意义在于医疗信息的共享、 数据挖掘和辅助科研;还有人认为,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化的核心,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从“以财务和管理为中心”向“以患者和临床业务为中心”转移,从“以信息为重点”向“以知识为重点”转移的分水岭。


    笔者认为电子病历的实质应该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电子病历是对临床诊疗过程和数据的记录和共享。从这个层面上讲,电子病历首先要完成纸质病历的记录、证据和分享的职能。电子病历可以使病历书写规范化、保证医疗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病历的质量,同时满足病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共享。电子病历首先是病历,既然是病历就要遵从传统纸质病历的法规和规范。目前尽管国内对于电子病历颁布了一些规范和规定,但在电子病历的安全性、标准规范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明确。


    第二个层面,电子病历不仅仅是纸质病历的电子化,而是以医生为对象,可以提供对于临床事物的支持。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的本质区别和标志是对医生临床决策的支持。这个层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临床知识库、药品知识库、循证医学为基础,同时辅助以公共卫生、心理治疗与干预等,为医生对患者的单一诊断、治疗事件的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是以临床路径、DRGs、以及临床评价为基础,为医生对患者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计划、规划和评价进行支持,同时延伸到临床数据的分析、统计、挖掘和临床科研。

    这个层面的临床决策支持是纸质病历所不具备的。在使用纸质病历的情况下,临床决策的能力需要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才能够获得。临床决策的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家的临床经验,也是人们看病总要去大医院找专家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全世界,优秀的医疗资源和专家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大型医院,而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生和低年资医生,并不具备这种决策能力。如何提高医疗的普及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尽快提高年轻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丰富他们的经验。换句话来说,就是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手术、护理以及康复整个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决策水平,和计划、安排、评价和调整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这个层面才是电子病历开发、建设和应用的重点,而在这部分厂商的作用非常有限,他们只能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而此部分真正应该发挥作用的应该是医院和医生本身,以及具有临床和IT双重背景的医疗信息化人员。


    第三个层面,电子病历是以医院、科室和管理者为对象,对医疗全过程进行规范、监督、控制、管理和分析统计。电子病历使医院原有的“以财务管理和信息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深入到“以知识和临床业务为中心”医院核心领域。实现医院医疗业务全部的过程、事物、以及人、财、物的管理控制,实现精确的成本核算、绩效评估,资源管理和调配等,最终实现医院医疗、业务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因此笔者认为,电子病历是医院医疗和管理的核心,是对临床事物(Clinical Affairs)进行全面规划、决策、实施、记录和评价的平台,以及对医疗全过程(Full Medical Processes)的进行规范、监督、控制、管理和分析统计的平台。


(此乃笔者的一些拙见,希望业内的专家、学者和同仁批评指正,并希望大家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谢谢!)
发表于 2010-5-12 17: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其实我一直对部里的东西有点想法。国外有文献对电子病历的阐述也分层分级,那么在国内电子病历一定要定义某一个标准的要求吗?

我用word来写,的确是只是纸质文档的电子化,但怎么也是电子化的东西,咋就不能归入到电子病历的方式中。你可以说我是初级的或者是简陋的方式,但再简陋也是电子化的啊。如果第一步都做不到,如何达到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呢?
发表于 2010-5-12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风瘦马 于 2010-5-12 22:20 编辑

呵呵,首先,病历就是病历——是一份客观记录,而非是记录过程中的输入法。
其次,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调用——要不,我记它干嘛?那么,就必须有检索标签,就像图书馆里的中图法标签一样。
第三,就是调用该记录来干嘛——当然是为了该领域知识的演进。

所以,对于电子病历,衡量标准有3:
1、记录得是否完备——当然如果记录得方便,会有利于完备;但千万要防止为了方便性而牺牲完备性。
2、检索得是否方便——这事有些复杂,按ICD10检索,不见得被喜欢SNOMED的外科大夫或喜欢LOINC的内科大夫待见,更何况再缩窄为某个临床领域如肝移植等等;还有各种管理规则库如质控指标要求索引到那些数据本体……所以,这里的要求,就要能在同一个数据本体上能让大夫、院长“自由地”(相对的啦)贴标签……总之是比较复杂。
3、学术点吧,能否成为医学领域知识进化的支撑平台(比较干巴)。
发表于 2010-5-17 22: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历标准大体看了一下,感觉卫生部被部分软件厂商绑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