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再回顾一贴:电子病历的产生(http://www.miforum.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121&show=0)。也算是我的学习笔记吧:-)。
最先由熟透番薯提出了电子病历的研究可以分为“表现形式,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利用,病历产生”,并建议讨论“病历产生”,后来又强调了“产生”指具体的产生过程如“就好像病人交费给收费员,就会产生收费凭证一样”。
danelchen认为要讨论“电子病历产生”,首先要明确电子病历的定义。并指出狭义:各种医疗记录文档的电子存储。广义:各种医疗行为产生的事件和消息的集合,并能被用于存储、传输、科研利用、有效的法律证明。
gabrielyang提出另一个电子病历定义:获取、存储、处理、保密、安全、传输、显示病人有关医疗信息的技术;包括电子文档和工作流技术。这其实与danelchen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ironstone主张“更多的了解一下病历的发展历史,了解病历的作用的变迁”,“必须以目的(和/或)目标来进行分析,而不是从过程和形式上来分析”。他虽然没有回答电子病历的产生问题,但提出了分析研究电子病历的方法和入口。这个主张很有道理,tianma也表示赞同。
而我(sbf2000),却恰恰从过程角度,回答了电子病历的产生是:“医患之间,在临床诊疗过程产生的”(其实这可能也不是熟透番薯想要的回答,因为还不够具体指明那些过程)。这却让昊瑞联想到了“电子病历”和“病历电子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我认为,电子病历和病历电子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他们是有直接关系的。要实现电子病历,必须要做病历电子化这一重要工作。在当前阶段,有很多人都把病历电子化当成电子病历来看待,一方面是他的理解可能较浅,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电子病历的发展程度决定的。看看danelchen提到的狭义电子病历概念,不就是病历电子化吗?虽然我们最终追求更广义的电子病历,但现阶段,还是只能从狭义的做起。我在临床文档结构化(http://www.miforum.net/cgi-bin/topic.cgi?forum=10&topic=40&show=0)中提到的“对象导向;属性模板”的方法,其实就是病历电子化的方法。先进的病历电子化技术,才是实现电子病历的必要过程。病历电子化也是最符合ironstone提出的“必须以目的(和/或)目标来进行分析”的主张的。
zuohuijun认为“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的确定才是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好象与本主题不太相关。
以上是我的薄见,请各位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