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87|回复: 14

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实务章节规划(2.0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30 1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5次修改,形成当前章节规划版本,不一定完全合理,还希望广大网友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也会在项目启动会上予以讨论。

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实务章节规划(2.0版).doc (69 KB, 下载次数: 35)
发表于 2010-9-30 1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看得出作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控有相当的高度。 个人作为一个读者,尤其是新人,可能会更关注方法学,或者说是如何做好需求分析?比如, 文中提及需求工程开发的过程域,这一系列的步骤,方法学上是如何实现的呢?比如需求获取的常见方法包括,问答分析法和建模分析法各自有什么优劣?两者如何互补?对于需求,采集人员和被采集人员,有什么要求?需要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还是从上到下,像个洋葱一层一层剥开。这些,或许可以进一步阐述,或许可以引用其他文献给读者参考,或在案例中体现出来。

呵呵,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
2、        需求工程的开发过程域
需求开发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
2.1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并提炼出符合解决问题的用户需求,产生《用户需求说明书》。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对各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并抽象描述,为目标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问答分析法”和“建模分析法”两类。
2.3需求定义
需求定义的目标是根据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定义准确无误的产品需求,产生《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人员将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展系统设计工作。
2.4需求验证
需求验证是指开发方和用户共同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以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作出书面承诺
发表于 2010-9-30 15: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PMP了点。。。
发表于 2010-10-1 18: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遵循PMP,也未尝不可啊,在还没有闯出自己的新路时,遵循已有的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啊。

大纲上我觉得没有特别的问题,如猿人所说,章节的具体写法,内容如何充实是本书的一个关键。从现在看的感觉,我觉得扬帆考虑一下这个书的写作时想要完成一本书还是要完成一个精品。如果想成为精品,最好还是把书稿的写作限定少数人的范围内。
发表于 2010-10-2 16: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实际中,有多少是按照PMP来的?如果没具有实际操作性,还是纸上谈兵。。
发表于 2010-10-3 0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实际中,需求分析是如何完成的呢?小城不妨展开说说,或许可以帮扬帆提供素材,让扬帆在案例分析上, 理论结合实际,深入阐述一下。

个人理解,需求分析的步骤是可以简化的,但是越简化的需求分析过程,要求需求分析师,或者产品经理对需求的理解越深刻,有时候甚至超过提出需求的客户,从而在高效的沟通中,快速掌握需求。这样符合在需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资源投入,以达到缩短需求分析周期的目的。 不然的话,有可能在简化的同时,不能明确定义需求,加大项目失败的风险。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都知道,需求是需要高级或资深人员到现场进行调研分析,但这种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稀缺资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基本的需求管理方法,更有助于HIS项目顺利结尾。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讲的几点我很赞同,一、现在HIS项目失败居多,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避免项目失败,但至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评价的管理方法。实事上HIS项目正缺乏这种管理方法。二、是做成精品还是仅为完成一本书。我的看法是:现阶段做成精品很难,大家的经验都是很丰富的,但写作能力欠佳,我只要求每个章节能写出一两个亮点就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将项目管理知识推广到HIS工程中,首先要大家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可以给HIS工程带来好处,并有一定的实操做法。我期待在第二版或单个章节成书时再做出精品。例如:如果我用约15万字来专门描述《需求管理》可能会写得更好一些。三、人员问题。多人参与虽然是好事,但增加了管理难度,目前统计参编人员为42人。原打算采用多种风格来写,现在看来写作难度很大,采用传统的方式再加点创新就可以了。我希望参加人员通过这次写作能够深刻领会本章节内容,然后对本章节单独出书,若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为HIS行业播下了PMP的种子了。
发表于 2010-10-8 18: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fegame 于 2010-10-8 19:34 编辑

要做成精品,其实有两种做法。扬帆兄提到将来的第二版或者单章节成书,算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这样写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大部头的,而且相当有理论高度的丛书了。让人联想到那部《医院管理学》,有信息管理分册,影像管理分册等。

还有一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可以在人多手杂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打造精品的做法。这种做法得益于博客之类的Web2.0工具,这些工具的专长就是利用互联网集思广益,把人多手杂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软件开发方法学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些比较有名的书,比如《Joel说软件》《Joel谈优秀软件开发方法》《软件随想录》《软件架构师应该知道的97件事情》《团队之美》之类,它们完全是由一些独立的篇目集合而成,这些篇目大多来自于博客上的文章和随笔,少数是针对某个专题的访谈记录。

前几年,国内的一个.Net开发人员的博客群(cnblog)把这种模式拷贝过来,在他们的博客上评选出一些精华文章,编成一本书,现在已经在书店里卖了。不过编程毕竟是专业的技术领域,以国内的水平来写,销量显然没有国外那些好。不过在一些应用领域,比如医疗信息化,我觉得若能写出来,必不输国外。

这种书的编写风格有两个特点:1、未必是依据学术界某个现成的理论体系来编排章节,而完全是自下而上的实践体会和经验总结,比如需求开发可能专门写一篇,变更管理连同配置和发布管理一起又弄一篇,或者具体到如何谈判和投标,或者如何管理技术人员也都可以各成一篇。个人觉得,对于医疗IT项目管理,学术上应该属于项目管理方法论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个应用分支,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也许更适合采用这些散点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方式。

2、由于完全是来源于经验,在每个章节的命名,或者观点表述方面常常会带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有些可能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精辟论述,有些则会比较偏激,引发争议。因此,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读者来说,应该很对胃口。相反,如果把章节整理得跟PMP或者教科书差不多,就算里面每一章都写得非常好,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读者,可能一看目录就会觉得有点视觉疲劳了。当然,对于一个初学者,他可能难以对书的好坏做一个评判,但是在选书的时候,往往会参考有经验的朋友的意见。

--

话说回来,我这里只是提到这两种方式供大家选择。不管大家最后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大家达成一致,然后实施下去,相信还是会有读者的。毕竟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衷心希望能够取得成功。
发表于 2010-10-8 18: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fegame 于 2010-10-8 19:29 编辑

另外,个人感觉医疗信息化的项目团队通常会分成开发和实施两部分(当然项目和需求等层面的管理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可以参考的理论体系可以包括:

1、PMP(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2、CMM-SW(针对软件开发的管理方法论)
3、ITIL(针对IT服务和信息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方法论)

这样可以一方面提高我们的理论高度,同时更好地把医疗信息化厂商、医院信息科、监理方甚至咨询方都纳入到读者群里面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lifegame 讲得很好。以博文、随笔、访谈等方式结书,相对比较容易,也容易将一些观点以大家都喜欢阅读的方式展现出来。我看了《走出软件作坊》的博文和正式书籍,总觉得博文写得要好一些,虽然博文里面有一些语法甚或标点的错误,正式成书以后,读起来总没劲,章目重点内容太清晰。这可能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或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有关系。但即然成书都不免落入这种俗套,不然责任编辑、校对、美编等都没工作了,呵呵。。。
    也曾有医疗信息专业网站邀我撰写一些相关文章,并可以组建一个HIS项目管理专栏。但我觉得目前还是先完成这本书是最重要的,她可能不是精品,但起到了一个正规的、良好的指引。即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HIS工程之中,并希望以后可以衍生出大量此类相关文章和专著。
    HIS项目管理,不可能自成一个体系,因为她使用的所有理论和方法都是项目管理的内容,只是在HIS行业的具体应用而已。我窃以为:HIS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支撑,没有相关方法论指导,我想做的工作就是把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学引入HIS之中。
    lifegame 提到的另外两个管理方法论: 2、CMM-SW(针对软件开发的管理方法论);3、ITIL(针对IT服务和信息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方法论)。很有见地和针对性! CMM-SW适合于软件开发,我本人是工程出身,希望CTO和总工更关注并采用,HIS最本质的还是软件产品的质量。ITIL主要针对运维服务,也是很好的管理方法论,现在运维外包逐渐成为趋势,也需要理论支撑,的确应该也将他们纳入其中。
发表于 2010-10-9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贪多嚼不烂,结果一个没写明白,多了让人更糊涂,而且PMP、CMM和ITIL都是很庞大的体系,特别是相互之间还可以交叉应用,比如在CMM和ITIL中也可以应用PMP概念,而在PMP的具体操作方法上也可以采用CMM和ITIL的工具。但无论哪个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是裁剪了来应用,但怎么裁,哪些地方可以裁,哪些步骤必不可少,这都是需要经验和探讨的。
发表于 2010-10-9 13: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说得很对,我们对于PMP、CMM/CMMI和ITIL的采用方式应该是参考性的借鉴,为我们的实践经验找到一个学术理论的归属。仅此而已。而非照搬,更不是在自己没有经验的领域,拿着这些理论的大棒到处乱挥。从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实践这个出发点,我觉得这些理论体系应该很容易进行裁剪,甚至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7: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其实不必过于担心,项目管理属于大范畴的方法学,放之于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而CMM/CMMI和ITIL应用于专有领域,更为深入细化,正好可以为项目管理所裁用,当然这需要编写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并能够融会贯通于HIS特定的行业之中,我们没有必要向读者介绍这些专用体系,只是借用专用体系的一些思路和操作方法,可能会帮助我们将某些章节写得更好一些。例如第二十三章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完全可以借用ITIL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学来写。 不对之处,再请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版中发一个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