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7|回复: 1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5 13: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之我见

文/ 崔泳


目前,国内远程医疗服务大致可以包括:
远程诊断:即指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
远程会诊:主要是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如远程视频会诊。
远程监护:即利用家用医疗装置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网路传输到监护中心,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等。
远程教育:主要是对基层医疗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这其中的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病理诊断,由于其诊断方式与医生原有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是根据相对客观的影像片及病理片做出诊断。而且目前的网络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图像远程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另外远程遥控显微镜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可行性,因此影像和病理诊断是目前国内开展最广泛、最成功的远程医疗项目。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拍片质量、位置选取、病理取材、切片制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远程诊断,特别是远程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结论性,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般医生都会加上一句:“必要时请结合临床”。
     除了远程影像和病理诊断之外,目前国内的远程医疗还没有取得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就像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博客中所说:远程医疗无非是“看和想象”,没有经过医生亲自的“问、闻、望、切”,它对传统的诊断学是一个有力的冲击。这可能会使有经验的医生对远程医疗产生抵触和反对的情绪,而这些都是很现实、很具体的实际问题。
现在,国内正掀起一波远程医疗的热潮,但似乎目前国内的企业和医院更加关注如何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似乎有了远程医疗系统中国偏远地区患者“看病难”,医务人员知识和技术水平差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其实,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对于远程医疗的期望,远远超出了远程医疗本身所能承载和发挥的作用。
由于曾经在远程家庭监护和远程医疗机构工作多年,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笔者个人认为远程医疗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性的、散发的、非首选的、咨询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现有医疗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和支持,但它不可能替代和超越现有的医疗模式。解决偏远地区“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是一个方面,而更关键的是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当前,要真正发挥远程医疗的作用,更好地为基层患者和医生提供有益的帮助,最关键是如何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和流程。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由远程服务参与各方组成的远程医疗联盟。其次,要在联盟内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协同规则,包括申请、时间和人员安排、资料提供和确认、会诊咨询、意见和结果提交、信息反馈、转诊预约等。第三、要确定相应的设备、技术、方法、操作,及诊断、治疗和护理标准和规程。第四、要建立相应的追溯和病历记录制度。第五、要完善物价、收费、医保报销和再分配机制。第六、要建立第三方的远程医疗运行、协调和管理机构。
另外,要强化远程医疗联盟内各方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级医院应组建由业务骨干、护士长、住院总医师、麻醉师等组成的医疗小组,定期派驻基层医院。从业务、技术、病房管理、护理等全方位对基层医院进行传、帮、带,以提升基层医院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基层医院要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了解上级医院的工作方式、流程和管理。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开展会诊咨询、病例讨论、远程查房、业务学习和双向转诊,使上下级医院和医生在业务上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整体。只有将远程医疗和现有的医疗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从而改善偏远群众“看病难”的现状。
发表于 2011-7-23 1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实际,对远程医疗要有个合适的定位,不能放的太高,也不能放的太低。
如果仅靠大屏幕上看看,就下结论,未免有点太武断。
我认为远程医疗是一个临床的外延,不能代替临床,对于偏远地区,外面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给予一些难点的处理和答疑,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决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