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院门急诊流程的不断优化,使患者就医流程更趋向合理、便捷,提高患者的就诊有效率、减少门急诊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体现医院真诚的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一、引言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随着医院软硬件建设的不断推进,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门急诊服务人次逐年攀升,临床科室对于通过信息化缓解门急诊就医无序的困难益发迫切 如何更好的规范门诊就诊秩序, 提高服务质量一直是医院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医院以“确保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实现医疗满意”为服务宗旨,对门诊诊区引入门急诊部患者流管理系统, 在该系统的研发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使门诊就诊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还对于全市医疗机构的运行繁忙程度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帮助门急诊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获知医院具体的运行状况。
二、系统架构
1.软件结构
(1)门诊医生分诊系统的流程设计
门诊医生分诊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排队叫号原则为:门诊患者挂号后自动按就诊号进入排队队列:分诊护士可对队列顺序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整;医生呼下一位患者,不能随意挑选患者;在有特殊需要的科室,患者可在普通号队列中指定医生(如口腔科、妇产科、特约门诊等)。
图1 门诊分诊排队叫号流程图
(2)医技科室分诊系统的流程设计
检查排队叫号的流程如图2所示,排队叫号原则为:未预约患者到检登记后,按登记时间顺序进入排队队列;已预约患者按预约时间进入排队队列;检查技师可按优先原则调整队列顺序。
图2 检查排队叫号流程图
检查排队叫号系统与技师工作站耦合紧密。必须由护士分诊,登记后、患者才可以在技师工作站中显示,未经分诊,登记的患者无法在技师工作站就诊,检查,严格按照排队顺序叫号,进行检查,杜绝了不按队列随意插队的情况。
(3)门诊药剂部门配方队列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
门诊药剂部门配方队列的流程如图3所示。排队叫号原则为:先收费、先摆药、先取药;按等待处方最少原则分配窗口号;患者如有多张处方,系统自动分配当天上一张未取药处方的窗口号;毒、麻、精神类等特殊药品分配到指定的专窗;对离休等特殊人群,分配指定的专窗。
图3 取药排队叫号流程图
三、建立医疗机构运行状态动态评估模型的设想
通过利用全市296家医院运行数据,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凭藉网络等途径公布医疗机构实时运行数据,并对有代表性的各级医院尤其是市区三级医院进行试点运行,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多级转诊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包括:
(1)医院历史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研究,通过对医院历史数据的“差异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分析,从海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出“典型样本”,实现基础信息处理的优化。应重点采集总体等待时间,尤其是重点关注平均就诊时间:包括看诊等待时间即自挂号到看诊所消耗的患者时间;医技(检验、检查)等待时间即自采样到报告所消耗的患者时间;配方等待时间即自付款到取药所消耗的患者时间;
(2)基于知识推理,医院运行状况及趋势分析预报模型的研究通过对诊疗活动和各级机构临床活动特性分析,构建描述影响医疗活动顺畅度的“情境知识”库,进一步基于“情境知识”匹配,构建医疗机构“瞬时”通堵状况预报和“近期”趋势预报的两类推理模型。
(3)基于典型样本,优化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配合制定临床门急诊开诊计划,同时在情况允许时根据时间表实时公布各科室开诊医师数。
(4)基于各医院实时数据库,获得如等待队列程度:已挂号(预约)患者数/已就诊患者数,制定相关数据采集接口,研制分析预报软件,基于典型样本,通过对模型的有效性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模型对全市各级医院临床活动状况预报的准确率,争取通过一个阶段的数据积累对诊疗趋势预报则基本准确,同时初步实现了统计数据与实时诊疗等候数据的有效匹配。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作者: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计算机中心 穆慰 黄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