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26|回复: 5

打破医疗信息孤岛,集成平台胜算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1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信息化建设一直缺乏顶层设计,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集成平台被认为是解决此难题的最佳工具,不少业内人士均断言“在医疗信息化浪潮中最具潜力的就是集成平台”。

  “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将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建设工程规划。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支柱之一,打破信息孤岛成为实现信息连通和共享的关键。

   虽然不少IT企业都看好该领域的前景,但由于对医疗领域比较陌生,其整合的信息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同规模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截至2009年,大部分三级医院及部分先行的二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系统建设,部分先进的三级医院已进入HIS系统整合阶段;而大部分一级以下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正处于建设第一轮HIS系统的过程中。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财政部安排新增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27亿元,用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已有的硬件系统和基础信息,这为集成平台的推出创造了机会。

瓜分医改蛋糕

   在集成平台方面,最吸引企业关注的就是区域的规划。据记者了解,从2011年开始,16个医改试点城市将分别获得22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信息平台。发改委还将在2012年立项,希望支持300个地级市建集成信息平台。

   随着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推出,新一轮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正在酝酿。

“我觉得对系统集成平台这样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每家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都是由十几家、几十家、上百家公司的信息管理产品集成在一起,不同公司的产品要做到信息互通、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就需要进行整合。”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铭会指出:“传统的做法是靠公司之间做接口,但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不同系统的冲突、不同系统的矛盾越来越多。”

   除了IT厂商之外,医疗器械生产商对集成信息平台也情有独钟。一直计划在信息化领域里有所作为的GE医疗在CHINC2011上正式推出了基于医疗协作平台、临床应用系统、信息整合平台三大核心系统的GE医疗信息整体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HIS的厂家,GE此番进军医疗信息化领域选择在集成平台领域出击,也是看到了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医疗信息部总经理杨涛表示:“医疗信息化一直是GE关注的焦点,IT将成为GE医疗集团未来5~10年的战略增长点。”

医院观望情绪浓

   但对于日益成熟的医院客户而言,价钱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医疗信息化服务能否适应实际需求才是医院是否愿意买单的关键。

   集成平台作为信息化领域的新兴事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谈到集成平台的应用,梁铭会表示:“起码目前对应用的效果、应用的成果和应用的产出来说,现在还没有特别理想、取得实际应用、大规模、大范围的成功案例。”

   虽然不少IT企业都看好该领域的前景,如微软、IBM都试水集成平台领域,但由于这些IT企业对医疗领域比较陌生,其整合的信息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另据权威机构统计,就系统整合暴露出的缺陷,48.2%的信息系统存在数据分散的问题;40.8%的系统数据不完整且错误;37.6%的系统不能给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35.9%的系统由于过于复杂而导致医护人员无暇使用专门分析工具去决策;24.5%的系统会给医护人员太多且无用的业务数据。

   不过,对于开发集成平台的企业来说,跨界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梁铭会所说,“做IT的不懂医疗,所以,如何把IT和医疗集合好才是关键”。

  “在医院需要的集成平台要贴近临床。要了解临床需求、了解医院管理,需要有丰富临床医学知识做基础,不是普通的工业软件可以做到的。”杨涛说。

   面对集成平台的热潮,不少院长和信息中心主任还处于观望之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金昌晓坦承:“在现有的状况下,我们还考虑不到建立基层平台这一部分。一方面是没有比较好的产品,另一个方面是,企业和医院还没有在理念上形成相对共识,所以对我们来说还只能是关注。”

售后服务最关键

   尽管集成平台在中国还并不十分成熟,不过售后之间的竞争却已经开始了。

   尽管观望氛围浓厚,但是大医院并非没有兴趣,而是担心集成平台能否实现其应具备的价值。金昌晓表示:“我们在选择跟哪家公司合作的时候,都把价位放到后面考虑,如果选择的时候把价位放到前面,前面的钱就白投了,所以钱不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还要看用得怎么样。”

   对于刚刚起步的集成平台来说,其功能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售后服务就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如果产品很好服务却不好,再优秀的产品也没有用。所以后续的跟踪服务,包括持续的发展、产品的更新升级,贴近客户的需求,演进式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梁铭会指出:“因为所有信息化建设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时候,IT公司的服务跟进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了解,为了保证集成平台的服务质量,GE专门推出了大客户计划。“大客户计划就是在每一个项目签收完毕之后,将后续跟进,继续倾听客户对它的使用意见、建议,客户的反馈会成为产品升级换代需求的输入点,定期也会和医院放射科、信息科、使用者,甚至包括院长,进行圆桌会议,倾听他们的需求、建议以及使用的反馈。”杨涛说。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发表于 2011-6-28 16: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对于集成平台,大家的观念需要做一些调整。

集成平台不是一个接线板,不同系统的接口像插座一样,只要一插上就能用。集成平台是一个中间件,工程师(不管是甲方、乙方或是丙方的)需要在上面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才能使用。所以院方要解决集成问题,与其说是买集成平台,还不如说是买集成服务,平台只是工具,关键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这个服务需要持续地或间歇地进行,与其说是售后服务,还不如说是外包服务。因为有了这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的集成服务能力就可以标准化。有了标准化,就可以在市场上灵活地选择服务供应商。
发表于 2011-6-29 21: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现阶段尚未有一家成熟的基于行业应用基础上的集成平台出现,而中间件供应商又在不断的炒作集成平台的概念,集成平台本身并没有错,关键还是看应用。
发表于 2011-7-1 17: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针对某个领域,比如放射,集成平台和应用案例都是有的,只是一些厂商太低调了,没有出来吹。而一些吹得很凶的厂商往往都没有自己的应用案例,有些甚至都没有自己的集成平台产品。所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集成平台这个东西很虚。
发表于 2011-7-5 14: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台集成首先是IT和医学人员的结合,而国内这两方面都精通的人是凤毛麟角,各个厂家都是从IT角度突出平台的作用,像IBM从2005年开始的集成平台项目,5年多了还不能称之为成功,可复制性很低。关键的问题还是标准,国内的标准还刚刚起步,前两年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停了下来?希望政府和卫生部真正地投入资源在标准化上继续做下去,2年不行再做5年,拿来主义还是本土都可以,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国内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1-7-10 1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家的回复有点感触,写了一篇总结,仅供参考。

http://blog.csdn.net/lifegame/article/details/65961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