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77|回复: 32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15 17: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的是我设计的电子病例数据生成与交换平台(DGEP)的功能,请大家讨论,提出宝贵的建议:
DGEP电子病例平台的主要功能:
1、设计电子病例的组织结构,定义最小结构单元及最小信息交换单元;并定义电子病例组织结构的元数据;
2、设计定义电子病例数据结构的元数据;
3、提供病例定义生成及维护工具,可以让用户根据病例元数据自已定义具体的电子病例项,如血压、糖尿病、SARS等;
4、根据相应的病例定义生成相应的电子病例模板,提交给客户端;
5、提供对电子病例允许最小的信息交换单元进行版本化管理,用户一旦提交信息,就形成新的版本,此版本再也不能修改,如要进行修改,只能形成新的版本;
6、提供对电子病例的数字签名功能,确保电子病例的安全性;
7、提供与其他HIS或MIS系统的数据接口,及数据格式转化器,可将其他不规范系统的数据统一成标准化的XML数据格式;
8、电子病例组织结构中的Instruction项目中隐含了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医嘱自动生成工作流,进行信息路由和交换;
9、提供与其他医疗机构或医疗组织进行电子病例交换的接口;


发表于 2003-7-15 19: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1.HL7 V3数据类型是不是可以作为最小结构及最小信息交换单元?
2.HL7 RIM是不是可以作为电子病历的组织结构?
3.元数据就像RIM词表那样吗?
4.HL7 CDA是否就可以作为病历定义及维护的规范?
5.HL7 Template是否是可以用来定义病例模板?
6.病例数字签名是针对元数据还是还针对整个病历?如何解决部分加密问题?
7.HIS如何使用这个平台?共享数据库?消息?API?......
8.工作引擎如何工作?如何定义工作流?如何适应不同需求?
9.病历交换接口是如何实现?提供CDA文档是否可以作为交换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3-7-16 1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1、V3的数据类型可以作为电子病例结构中的基础结构类型,也可以说是最小结构,比如说PQ等,但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扩展,如果是电子病例CASE的话可以直接使用V3的数据,如果做成产品的话,产品需要的稳定性和健壮性要比CASE高的多,所以要在基础层即数据类型层扩充,形成稳固的数据类型层的支撑;
最小信息交换单元是指对于整个电子病例来说,允许进行交换的最小单元,应该是一个病人一次事件的整体,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也是电子病例安全所必须的,在这里要涉及到信息交换单元的版本化问题。
2、HL7 RIM可以作为电子病例的组织结构,但是还很不够,如果要把电子病例做成一个具有实用性有效的产品,我认为(可能有错)至少要达到6级的结构。
3、元数据包含RIM的词汇表,其定义是按照电子病例的结构模型来进行的,可以由医院和医疗机构自己根据需要,按照规则来定义;
4、CDA可以作为病例定义和维护规范,而正如RIM一样,在细节上它的三级表达是无法有效处理电子病例的复杂性的;
5、HL7 template应该是定义病例模板的子单元;
6、病例的数字签名是针对整个电子病例及最小信息交换单元而言,加密分为两种,病例本身的加密和传输中的加密,病例本身就是一个XML文件,对其中的加密,可以细化到单个数据级;
7、此平台对HIS系统提供WebService和TCP/IP的API和消息两种方式;
8、工作流引擎的结构实际是在电子病例的结构模型建立时就规定好的,其工作流的定义取决于实际的CarePlan,也就是说不同的careplan内容决定不同的工作流;
9、电子病例的交换肯定将来要根据国家电子病例数据交换标准来制定的,但是实际交换的并不是完整的电子病例,而应该是按照交换内容要求形成的一个由最小信息交换单元组成的一个逻辑电子病例视图。目前是以CDA为参照的。
呵呵,sbf2000 你的问题很累。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3-7-16 17: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敬请大家指教和交流!
发表于 2003-7-18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请教 xuyunxi :
1.电子病例的组织结构至少要达到6级,为什么是6级?哪6级?RIM属于几级?
2.你说的元数据好像是HIS中的数据字典的概念,因为你说可以根据医院或医疗机构的需要自已定义,那么存一个问题是不同的使用单位定义的“元数据”不统一,是否会影响你这个交换平台的实现?HIS已有的数据字典与你的元数据的关系如何处理?
3.CDA分三层,它是完全基于RIM的,你说他在细节上它有三级表达方式,不知是如何理解?我认为CDA Level Three应该具有RIM所具有的所有表达能力,而你认为RIM的表达能力还够,那么你认为RIM在哪方面的表达能力还不够?你的平台是否使用类似的其它信息模型?
4.你的模板是如何定义的?它以什么形式存贮?如何使用?模板间的关系如何表达?
5.你说的CarePlan如何定义?怎样生成CarePlan?CarePlan如何表达和应用?
6.你的平台是带数据库的?HIS是否还需要使用另外的数据库存贮电子病历的数据?
7.你的平台如何处理影像数据?如何处理检验检查设备产生的数据?
8.你的平台是否具有数据仓库的功能?能否进行模式识别或临床知识挖掘功能?
9.你是否准备用WebService实现跨平台能力,WebService在使用单位内部是否能具有最好的性能?HIS是否需要使用B/S结构?C/S结构的HIS如何使用你的平台?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3: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sbf2000你好:
我们共同讨论一下你的问题。
1、RIM贯穿在我的六级结构之中,我之所以划分为六级是要以一种很清晰的结构表达方式把一个完整的电子病例结构表现出来;
2、我这里的元数据其实就是知识库中的内容,原则上是应该采用国际标准的知识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化;用户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添加,数据交换时交换的并不是整个电子病例,而是电子病例中相应内容的逻辑视图,此视图是遵守HL7的;
3、具体的医疗情况实际很复杂,比如在数据类型中关于时间系列的表达,HL7中就没有很清晰的说明,另外HL7是国际标准一般每个国家都要制定自己的HL7标准,比如中国的民族代码;
4、模板的定义是根据结构模型的,模板本身是层次型的,它可以按照规则包括任意层次的其他内容模板,我这里使用XML文件来表示,在使用中是根据数学模型来使用的,模板间的关系是按照规定的规则进行联系;
5、careplan的主体生成是根据工作流引擎,由医生根据引擎生成工作流,然后根据工作流中的工作步骤自动生成plan;
6、当然需要数据库来存储电子病例,因为电子病例是包括各种文字、图象、多媒体等数据的一个文件实体。它是和HIS的数据库分离的。
7、影像数据和检测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而XML技术的一个很大优势正是处理和管理非结构化数据。
8、平台内含clinal decision support,除了记录病人数据外,主要是通过查询引擎提供知识挖掘;
9、关于客户端是b还是c并不重要,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webservice是一种远程技术,对于C/S而言也可以使用,并不是只可以使用在B/S模式下;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4: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其实,搞电子病例真的很累!到现在也没有厂家和我合作,如果那家公司真的能够下决心去搞,我去加盟也可以,sbf2000你是业余做还是全职做?如果是在公司做的话,很羡慕你。
发表于 2003-7-18 16: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2、我这里的元数据其实就是知识库中的内容,原则上是应该采用国际标准的知识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化
请问哪里有这样的国际标准的知识库?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6: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HL7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发表于 2003-8-3 1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xuyunxi,
能透漏你在那个机构吗?期望的合作条件?
发表于 2003-8-3 15: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xuyunxi,
请问您的电子病例系统是否一个独立的系统?能介绍一下这种系统被使用的场景吗?如,该系统可供医疗机构哪些角色使用?他们如何使用该系统以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医疗或者管理职责?(因为很多系统都叫电子病例系统,但实际内涵有所不同。)
另外,您所用的工作流引擎为自己开发,还是采用第三方产品?采用何种技术架构(Java,.Net,或者其他)?请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3-8-3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无心道长 ,你好!
我研究设计的电子病例系统从原则上来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所关心的重点是所有与病人相关的信息数据,至于数据的来源是哪里(如PACS,LIS,RIS,HIS。。。)是由它的辅助模块工作流引擎来完成的。而与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都是按照HL7,WebService等标准技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用Message或SOAP来完成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电子病例系统如何使用,是一个不定性的问题,正如您所说“(因为很多系统都叫电子病例系统,但实际内涵有所不同。)”及您在另一个帖子上讨论的与医嘱系统之间的关系说明,电子病例在具体医疗机构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因而就要对电子病例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其必须要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基本功能是电子病例所必备的,如术语服务,模板生成,辅助决策支持,版本控制,数字签名,工作流,数据交换接口等等;扩展功能就要根据医疗机构其它系统的建设情况来具体分析,其实扩展功能就是医疗机构业务层上的功能需求,如果医院已经具备,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就通过电子病例的接口与其它系统相连,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系统,就可以直接使用电子病例中扩展功能的模块,也就是说医疗机构中的角色所承担职责还是原来的业务,只不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我的工作流引擎是基于第三方二次开发平台的,总体是基于JAVA和WebService技术架构,核心由C完成。
如感兴趣,希望继续交流!
发表于 2003-8-4 2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xuyunxi:
   谢谢您详细的解答。从上面的解释,我觉得您现在研究的电子病例系统是属于一种领域组件,可以供应用程序(如支持医生和护士工作的程序)使用。对于工作流,我最近刚开始有所接触,还不是很明白。我原来以为工作流管理应该属于应用逻辑层面的东西,但您现在研究的电子病例系统又好像不在应用逻辑层,但还是要使用工作流来驱动。看来我没有搞懂。不知那里有免费的工作流引擎(轻量级)可以下载?也许要实际用用才可以搞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3-8-5 1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无心道长  ,你好!
电子病例系统可以分为两层,数据层和应用逻辑层,数据层是基础,工作流就是介于这两层之间的。
发表于 2003-8-6 19: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病例平台讨论

任何系统的开发都是以需求为基础的,我感觉到xuyunxi已经钻研得比较深入了,等到回过头来的时候,会发现把握方向是如此的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