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国内某大型三甲医院采购HIS系统一套,王工是该院信息中心主任,考虑到各子系统的专业性,HMIS、LIS、PACS、电子病历等子系统均分包给不同的公司实施,王工任项目经理,统筹管理各公司及医院信息化项目组成员。工程启动前,王工与各公司项目经理制订了详尽的实施计划,为保证项目整体实施顺畅,王工还根据WBS及活动资源消耗,与各公司制定好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及人力资源安排,王工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工程进入实施初期,发生了一点小小不愉快,王工为了方便工作,将所有团队成员集中在信息中心办公,但信息中心卡位有限,各公司经常为争夺卡位而发生口角,也影响了信息中心其他人员正常办公。王工通过协调,争取了一个小型会议室作为项目组临时办公地点。由于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公司,工作方式、风格甚至成员个人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如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十分厌恶抽烟),会议室一直争吵不断,王工不得不与各公司项目经理制订统一的工作纪律,并约束各自员工严格遵守。如绝不准在会议室抽烟,要抽可以到楼梯间过道处抽等。在技术方面也出现一些冲突,由于信息中心并未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各公司所使用的数据库不尽相同,有ORACLE9i、ORACLE10g、SQL2005、DB2等,各公司都想以自己系统为主导,让别的公司做接口来访问,而在接口方式上也有不同意见,例如有的想直接读数据库;有的说通过中间表来实现;更有人说采用HL7来访问,但不是所有公司产品都符合HL7标准,只好作罢。王工此时感觉有些头大了。
按照实施计划,先上基础HMIS子系统,然后与LIS和PACS做接口。但HMIS系统上线以后,问题一直不断,HIS公司疲于应付各种异常出错和正常紧急的需求,导致接口一直未能进行完整调试,病人基本信息需要重复在LIS和PACS系统中录入。病人医嘱发生变化检验、影像科室不能看到,同样检验检查结果报告临科室也不能及时看到。科室意见很大,王工很着急,打电话给HIS公司老总,要求增派人手,并限期HIS公司完成。HIS公司老总也没办法,前段时间市场低迷炒掉了不少技术人员,现在感谢医改春风市场回暖,业务量大增,但人员技术水平提高非朝夕之功,公司送来两个刚过试用期的新毕业生,只能帮忙接接电话整整文档,聊胜于无。LIS、PACS公司的接口程序员按计划时间来到医院,但HIS公司抽不出程序员共同调试,他们只好转到其他项目,当HIS公司程序员抽出时间时,他们在其他项目中又抽不出身。更为凄惨的是,HIS公司的项目经理,因为其他公司高薪挖人而辞职,另一名技术人员因出国读书也辞职而去。医院领导很恼火,王工很头痛,公司很无奈,项目组所有成员士气不振。
断断续续过了半年,医院和公司方都觉得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重新召开协商会议。王工痛定思痛,重新梳理了余下的工作量及问题的关键点,制订了更为详尽的可执行的实施方案,特别是人力资源保证方面,要求各公司想尽办法务必保证人员到位。各公司也不想失去这个样板客户,采取各种激励机制、建立虚拟团队,加强团队之间沟通合作,最后终于按照新的实施方案顺利完工。
案例讨论:
1、 王工在人力资源规划初期忽略了什么?
2、 团队组建期间需要注意和避免什么问题?
3、 公司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保证项目人力资源供给?
4、 你认为王工在人力资源挖掘方面还有哪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5、 如果你是一个大型复杂HIS的项目经理,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