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C3i访谈】医疗信息化浪潮在给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悄然对医疗行业产生着影响。“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远程会诊”……一系列热门词汇诞生并走进人们的视野。说起“远程会诊”,罗智博教授是绝对有发言权的。大学毕业后,罗智博毕业留校,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辽宁中医”)做临床医生。早在1995年,辽宁中医从澳大利亚引入一套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的远程会诊设备和远程心电监护设备(TTM),即通过电话的音频信号调制解调为心电波形,医院抽调各科室临床骨干医生,成立了心血管病监控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利用远程技术,为患者提供24小时心电监护。他既担任科室主任,又负责电脑维修和网络维护,当时懂网络的人很少,在社会上也兼职做起了网络工程师,也就是在那时,他便成为大家俗称的“骨灰级网民和网络工作者”。1995年,互联网的现状是中文网站全球一两家,只有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有国际互联网出口,上网使用一种叫调制解调器设备,通讯速率只有可怜的14.4K,当时沈阳做为省会城市都没有INTERNET出口,需要拨叫北京的互联网国际出口。而目前辽宁中医使用的所有国际域名都是当年他个人出资抢注的,而后无偿提供医院使用。也就是从那时起,罗智博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9年,时任辽宁中医远程医学中心暨心血管病监控中心主任的罗智博,同时兼任起医院设备处处长。那一年,辽宁中医开始上线HIS。因为当时沈阳市内上线HIS的医院只有辽宁中医和中国医大一院两家,随后沈阳及周边城市各家医院开始上线HIS系统,80%用的都是以辽宁中医HIS系统为基本版本。随后几年由于公费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等诸多因素使曾是全国十佳医院的辽宁中医的发展建设陷入停滞,在1999年之后的五六年里信息化建设没有大的投入和建设。2006年,医院任命罗智博为党委副书记,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组织医院骨干人员赶赴广州、中山、深圳、上海和杭州等地考察多家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医院,全面启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医疗行业特点
众所周知,医疗行业是最后一个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行业,因为医院信息化受到业务模式复杂,管理个性化,行业不成熟,缺乏IT专业人才,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了医疗行业信息化滞后。很多软件公司把HIS系统叫“恨死”系统,间接说明了IT行业的无奈和困惑。厂商介绍医院信息化方案,医院大多数人表示听不懂,当医院向厂商介绍医院需求时,由于行业间差异较大,加上对业务的梳理和理解非一日之功,IT技术人员对业务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最终,双方在建设中重复着一个共同的悲剧——建了改,改了建。有IT技术人员甚至开玩笑说,调研时问用户有什么需求,大家基本上都表示“你建什么样的,我们就用什么样的”,等系统上线了,基本上是“你建什么样的,我不用什么样的”。从中不难可以看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甲乙双方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就是沟通障碍。包括医院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对业务的理解也有一定局限性,加上医院主要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院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信息中心,这些部门在业务整合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院长在部门间工作冲突僵持不下时,做决策也是非常困难的。直接结果,“削足适履”修改应用系统来适应落后现状,应用软件系统能覆盖全部业务和管理科室,并能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与业务系统一体化的医院都是国内数字化医建设比较先进的项目。
信息化建设需解决五大关键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