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3|回复: 0

[林忻]医院信息化的“创可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7-12 22: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danelchen在 2002/10/06 11:43am 编辑]

医院信息化的“创可贴”
北京医院计算机室  林忻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还处于已经起步有待深化提高的阶段,因为传统医院的服务模式服从于以医院为卖方市场的主导思想。目前我国的HIS还是围绕传统医疗运行模式建立起来的,医疗体制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刚刚启动医疗改革的进程。医院改革体现在观念向市场化转变,对外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对内加强企业化管理。信息化不仅仅要实现医院原有业务、管理职能的自动化,更要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
    信息化的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不论系统的用户或者系统的开发者,都在共同面对没有经历过的新问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时间去认识、思考和探索。
HIS市场现状
    1.产品大同小异
    我国的HIS是从解决收费和物资管理开始的,慢慢向医疗领域扩展,目前在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PACS等方面应用已经引起医院的普遍关注。虽然我国HIS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论HIS开发商还是用户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市场上的HIS软件产品水平接近、大同小异,依然没有突破多年来的功能,依然围绕财、物的管理。所谓面向医疗无非是用大量的投入实现计算机开医嘱、查询检验检查结果,在屏幕上看到图像,并没有解决太多的业务问题。虽然涉足的软件公司众多,但是用户在选型的时候依然找不到合意的软件。可以说大家对于国内的软件都有一个共识:同质性。
    2.价格恶性竞争
    由于软件缺乏性能的竞争力,所以市场上只剩下价格的竞争。开发商为了竞标成功,竞相削价,医院则利用这种竞争尽量压价。价格的恶性竞争必然使开发商减少工程中的投入以降低成本,利润的减少削弱了开发商的研发能力,最终又损害了用户利益。
    3.呼唤新一代HIS产品
    不论是用户还是开发商都已充分意识到我们需要开发新一代的HIS系统了。医院方面在选择产品时左挑右选,总是反映找不到满意的厂家,这本身就迫使开发商需要研制新产品,希望自己以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对于开发商,还有计算机技术进步产生的动力促使其开发新产品。近期在HIS业界热门的N层结构技术就是一例,开发商希望依靠它减少客户化的程序修改工作量,也使其成为自己产品领先于他人的标志。
HIS应用缺陷
    广大医院在选择HIS产品时举棋不定,实质上不是对产品不满而是对应用的情况不满;期望有新的HIS产品,实质上是期望出现令人更满意的应用局面。如果有某一家医院的应用现状令其他医院满意,就不会有所谓国产HIS都不满意的说法了。要令我国医院出现新的信息化局面,单纯靠更新产品是不够的,需要提高开发商和医院对于信息化的认识,需要医院和开发商双方的努力和进步。目前在信息化方面存在若干模糊的观念,制约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信息化需要切实的目标
    目前医院建设HIS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盲目的倾向。医院并不很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不明确建设HIS要解决什么问题。建设系统的目标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评价方案,而是带有明显追随潮流的倾向。现在的用户普遍要求系统覆盖的应用越多越好,许多合同几乎囊括厂家所有的模块,医生工作站、LIS、PACS等等一应俱全,而价格却非常低。试问医院一方,真的认为这样的合同是可行的吗?开发商签下这样的合同能保证完满地履行吗?签下这样合同的用户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自己存在什么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投资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一方面医院批评现有产品功能只限于收费和物资管理,似乎对进一步的应用有需求。而另一方面这几年在推广和实施医生工作站、PACS等新应用领域的过程中,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事实也说明了目前我国HIS的主流应用和总体水平究竟在哪里。医院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利用信息化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医院的信息化才会更扎实和更有实效。
    2.信息化从模仿人工作业走向流程重组
    目前我国HIS市场上的产品基本特征是模拟人工作业的模式,软件基本按照人工作业的流程设计,将其中部分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局部作业自动化了,但医院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作业流程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说用户看到各家的产品大同小异,这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有的医院作业流程具有两大缺点:
    ●人工作业的模式是以信息依靠纸介质传递为前提设计的,如果受到纸介质传递的限制,对于实施计算机系统以后的情况,就不一定合理了。
    ●医院的作业流程是在卖方市场的前提下,形成了只考虑了院方如何方便而较少考虑如何便利患者的原则。
    今年麦卡锡咨询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创可贴”式的概念,医院的信息化存在同样的问题。就事论事的信息化思想不能解决医院的问题,不可能从信息化中得到充分的、理想的效益。信息化过程中必须结合计算机系统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特点,对业务的流程和处理重新安排和组合。也就是说信息化的过程应该与改进管理结合在一起。
    3.开发商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HIS开发商均仅限于向医院提供软件产品,他们的工作具体地说就是按用户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若干模块,然后按用户的要求进行客户化,使用户购买的软件系统能够运转。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医院自己决定要买什么和如何使用这个产品,医院自己对系统的最终目标负责,  比如达到怎样的水平、取得怎样的效益?开发商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负责,而不对方案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效果负责。这就是业界的现状。我们在一本本厚厚的投标书中看到的所谓方案只有硬件、网络和软件模块的名称,没有医院的任何信息化方案设计和效益指标。
   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我国的应用软件开发商还仅仅是供应软件产品,而没有成为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医院信息化是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在现有的情况下,医院领导还没有承认计算机软件开发商有能力插手医院业务的管理,也不可能听取开发商的意见。现在的软件开发商也缺少指导用户管理医院的实力,所以摆在软件开发商面前的是一条向医院管理专业发展的新里程。继续向前发展,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商就会成为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医院将听取专业化的意见来决策自己的信息化改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整个医疗行业以计算机行业不熟悉业务为由,认定HIS软件一定要医务界自己来开发。事实很快证明,大生产的专业化优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今天,历史在同样性质的问题上重复。当医院的信息化由“创可贴”式向管理深层次发展的时候,医院就更加需要专业人士提供的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