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8|回复: 0

[转帖]王永庆长庚医院突然叫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5-29 2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danelchen在 2002/05/29 10:03pm 编辑]

王永庆长庚医院突然叫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214次) 时间:2002年05月28日 23:09 来源:陈楫宝 原创—财经
长庚医院突然叫停
《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7日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开工延期
声势浩大的台湾长庚医院进军祖国大陆的举动遭遇挫折,原定2002年5月动工兴建的北京长庚医学中心决定延期。
此消息同时得到台湾长庚医院和北京卫生局的证实。同时被延期动工的还包括福州、厦门两地。

“文件还在政府审批中,我们还没有动工怎么可以说被‘叫停’呢?只是延期而已”,5月21日中午,在接受本报记者求证时,长庚医院祖国大陆投资高级顾问周大为先生一再纠正外界的传闻。而“被叫停”的说法更多的来自台湾本地媒体。

王永庆将大陆长庚医院投资业务交其小女儿王瑞慧与夫婿刘培森负责。王瑞慧负责大陆长庚医院协商业务,建筑师出身的刘培森负责医院建筑的設計。但具体操作交由长庚医院医疗决策委员会副主委庄逸洲,熟悉大陆事务的台湾人周大为先生担任高级顾问,实际担负起两岸协调人的角色。

目前确切的消息是,庄逸洲先生今年3月初派了5名长庚人员来北京准备医院动工兴建事宜,并在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设立筹备处,办公室的租金和订金也都预付。但目前有3人离京回台,只留下两人继续与大陆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5月21日上午,北京长庚医疗中心预定地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的有关人员也告诉记者,“原定的该区二期工程项目预留地是给长庚医院的,今年发生了一些变故,土地用途可能会修改”。但他们没有透露土地使用项目为什么被更改的详细情况。

显然,长庚医院在大陆建设被暂时停建是真实的。但一度在医疗界掀起波澜的长庚医院投资大案为什么被暂时叫停呢?
“选址征地只是技术问题”
选址征地周折一度被认为是缓建的原因之一。
按照台塑大王王永庆的规划,总投资金额达150亿新台币(约4.36亿美元),在祖国大陆筹建的三座长庚医院,床位规模一步到位,北京长庚医院5000张、厦门长庚医院3000张、福州长庚医院3000张,其中,5000张病床的北京长庚医院(准确称为北京长庚医学中心),超过国内现有任何一家医院的规模,而厦门、福州市区现有医疗床位总数分别是5447张和3000多张。在北京、厦门、福州三地中,实际上只有厦门和北京两地进入了实际操作程序,而选址征地颇费周折。
据知情人透露,厦门长庚医院原本选在厦门大学附近,临近海边。依原计划是以填海造陆方式兴建,工程不仅困难,且花费太多,病患者要到此地就诊还要绕一大圈,浪费时间。后来王永庆投资的厦门漳州石电厂副董事长毛群结写信给王永庆,要求更换地址,提出若设在海沧工业区内,可穿过刚建好的隧道,直接抵达长庚医院,并且当地政府对长庚医院落脚海沧工业区表示欢迎,于是王永庆决定在海沧工业区设立30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
在北京,原准备选址在北四环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边,占地148公顷,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多为高档住宅,按照有关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原则,此处不适宜再建大型医院。后来在北京市政府的帮助下,决定选址在位于北京昌平回龙观镇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西侧,总规划用地面积253公顷。而北京市政府决定以捐赠的形式将二期工程约150公顷的土地给长庚医院使用,但由于该场地位于北京西北郊,专家通过分析那里的湿地景观特色认为,该场地农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域,而且也是调节该区域的地下水,是湿地系统,于是在是否建和如何建的问题上,专家评估小组争议较大,对其将来实施的可行性存在着一些疑问,特别是对整体方案中提出的利用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想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为此,年初,长庚医院委托南亚塑膠环境工程中心的人员人員,特别赴大陆协助处理环境保护事宜。

知情的业内人士说“选址征地只是技术问题”,根本不可能严重得影响到被“叫停”。独资政策难以突破包括台湾媒体在内,“被叫停”另一理由就是祖国大陆不允许外商独资建立医院的政策难以突破。这似乎是被摆上桌面的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卫生部医政司官员强调,2000年所制定的政策目前是不能突破的,“外商是不能独资兴建医院”,现有限制外资进入医疗体系的政策依旧有效。根据2000年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允许有外商独资医院,只能中外方合资或合作,而且必须要有中方法人,同时外方投资不得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按照此规定,无论怎样中方至少分享30%的收益。

今年1月,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再度重申外资进入必须遵循前年7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对于王永庆设立医院的性质,北京市卫生局统战处对记者证实说“北京长庚医院项目中,北京市政府是合作方,不是独资项目”,但厦门、福州两地是王永庆独资。显然,王永庆坚持“独资”导致触礁似乎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但是,周大为说,长庚医院在大陆选择的是非营利性医院,顺应了政府减轻公立医院比例过重的政策,所以虽然目前还没有境外个人投资的法律,但北京市政府有一套符合法律的办法来操作长庚的“特例”。对于具体办法,周大为没有透露。

并且“在大陆开的医院也要有能力去赢利,但不会被投资家分红,而是再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上,这样医院才能持久壮大。”对于外界开办医院如何营利怀疑,周大为解释说。有一点周没有透露。据台湾媒体披露,拿出约4.36亿美元王永庆,要进军的不止是医院,还包括整个医疗系统。该报引述可靠消息来源指出,台塑集团还规划在北京医院附近建一个占地1千亩左右的医疗器械设备厂,生产手术刀、病床等医疗设备到钢笔、纸张等办公用品。王永庆同时瞄准的是未來外资盖医院需要的设备机械和耗材。

应该说,王永庆到祖国大陆投资长庚医院享受了“一路绿灯”待遇。在福州,福州市在金山开发区已预留100公顷土地给长庚使用,长庚完全不需要在土地规划和买卖上伤脑筋。在北京,2001年8月9日北京卫生局就组织与北京长庚医院建设紧密相关的医政处、基建处、统战处负责人访台,主要落实王永庆投资北京长庚医院的细节问题,“提供上门服务”。今年1月,王永庆在北京时曾经与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和市长刘淇见面,并到北京长庚医学中心预定地视察,被告知长庚医疗体系投资计划“一切按部就班在推动”。
另一知情人士透露,王永庆此番投资是在国内设立了一个基金会,由基金会对医院进行投资。这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独资,而是在政策上进行了变通。
卫生部医政司官员表示:“我们掌握的情况是投资这三家医院的基金会尚未成立,王永庆在大陆设立医院一事还未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记者就基金会是否设立一事向周大为求证时,周闪烁其词地表示“不清楚”。
资金是否到位,基金会能否如期成立,在这场变故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而这些又主要与台湾推行的系列政策有关。
台独釜底抽薪
据来自台湾的知情人士称,“叫停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独势力在作怪”,四处阻挠王永庆到祖国大陆大肆投资。
近十年来,王永庆家族已在祖国大陆东南地区建立起塑化、电脑周边、半导体等事业,包括女儿王雪龄及其夫婿简明仁的大众电脑、儿子宏仁集团董事长王文洋的塑胶、量贩与半导体事业,都在大陆得到迅猛发展。女儿王雪红的威盛电子未来也有可能在大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
王永庆是抨击台湾“戒急用忍”政策最厉害的企业家之一。2001年9月5日,王永庆以《正视台湾经济处境 采取必要对应措施》为题目的万言书,严厉批评李登辉有关反对“戒急用忍”政策松绑的言论。得到绝大多数台湾企业家的共鸣。
由于王永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力促“两岸三通”,王永庆的一系列企业投资行为却遭到台独势力的阻挠。据台湾媒体披露,迫于台独势力压力,台塑内部对大手笔投资大陆建设长庚医院“内部反弹声浪大”。
2001年11月5日,台湾台独特征显著的建国党聚众到台塑大楼对王永庆进行抗议,以“漳州电厂案”说事,并列举五大罪状,要求其说明“如何掏空台湾资金”,并最终让“台湾经济部有所行动”,致函王永庆要求进行解释。
而这样的阻挠已经影响到长庚医院大陆投资案。台湾媒体报道说,这一投资案目前已经已引起台湾主管机关高度关切。台湾当局对大笔金额汇出,把关愈来愈严格,令到海外投资的企业知难而退。由于这种背景,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说,台湾当局未必肯放行王永庆的这笔巨款。
台湾的对外投资,都要通过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后,才能出岛。目前,台湾“审委会”以企业赴大陆投资中没有医疗类别、缺乏审批依据为由,将此前一些医疗投资项目的申请报告搁置起来。长庚也是这样的命运,必须等到台湾“陆委会”会同台湾“卫生署”联合制定有关投资大陆医疗市场的文件后,才能让“审委会”审查报告。
虽然,王永庆已经考虑到了诸种因素,比如台湾长庚医院是财团法人,是社会公共财富,根据相关规定,财团是不能直接投资到中国大陆的,中国大陆的长庚只可能由王永庆个人捐建。王永庆决定个人投资,通过其美国控股公司往大陆汇出。同时也有人担心,即使台湾当局不阻挠,150亿台币也难以在短时间里到帐。
如今,台湾一些政策限制以及台独势力的干扰,已经逐渐影响到其他相类似的投资行为,据了解,除长庚、台一、秀传纷纷在大陆医疗市场布局外,东贸国际关系企业佳医集团、敏泽医疗体系等多家台湾知名机构都有在大陆投资的意向,显然,长庚医院投资命运走向如何具有版本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