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发展之我见
鼓励患者预约就诊
——再谈HIS系统与“三长一短”
罗仲秋 (2003.07.08)
读了3月12日健康报《在线》版刊登的《根除“三长一短”不能
仅靠HIS》一文,我也想就HIS系统与医院的“三长一短”谈一点自己
的看法。
如何解决门诊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及突发性的门诊病人增多
现象呢?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周期表预计。对于突发事件引起的门诊就
诊人数增多,则需要及时反馈,及时安排出诊医护人员。为减少病人
就诊的偶然性,可以通过鼓励病人提前预约来解决,具体操作上可以
对提前预约或网上预约的就诊患者实行小幅优惠和优先排队,通过这
些手段还能刺激患者就诊时的守时观念。
实现预约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日程安排系统,通过对各科室的门
诊就诊时间的分析和统计,决定相应科室门诊甚至某位出诊医护人员
的每个病人就诊的时间长短,以此为根据安排预约,并且进行公示。
病人就诊时,由导医或护士提前告知有多长时间就诊,以保证后面安
排的预约患者及时就诊。至于病人在就诊中途需要检查,可以根据检
查所需时间,确定将其插入预约等候队列。如果初诊医生休息或中途
更换出诊人员,应该让患者选择将病历转到其他医生处,或继续等候
该医生,或预约其他门诊就诊。因为患者在外出做检查前已经完成了
初步的问诊和查体,因此这种检查后的就诊时间必须缩短。患者就诊
中途需要检查,实际上缩短了就诊时间,将其重新插入预约等候队列
中,并不会显著增加后面等候患者的等候时间。但是,由于各种意外
情况的不可预见性,预约的就诊时间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弹性范围。对
于提前到达者不刻意鼓励,对于迟到超过一定时间者,则将其从原等
候队列中删除,在其到达后重新加入队列中排队。对于经常不能按时
完成就诊的医护人员,则需要考虑通过增加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或是
其他经济、行政手段来促使其守时。
有了完善的门诊预约制度后,还需要解决病人就诊的凭证问题,
现在一些医院的IC卡就是解决的方法之一。病人提前预约或网上预约
之后,如何保证届时前来就诊的是该患者本人呢?这可以通过发给凭
证来解决。这种凭证可以是物理的介质(如条码、磁卡、IC卡、ID卡
等),也可以是数字的方式(预约号,甚至是身份证或军官证的号码
)。这种凭证的发放应该本着减少病人经济负担的原则来进行。对于
住院病人,在其入院时就发放了凭证(个人信息资料齐全者发放正式
凭证,否则发放临时凭证),作为其查询自己医疗费用明细及有关情
况的物理凭证。对于提前或网上预约者可以当场发放条码或数字的凭
证,这只能作为临时凭证,应该让患者进一步提供照片、身份证或军
官证、医疗保险证的号码等基本信息,择期办理正式的凭证。所有的
凭证都需要简单密码的保护。
一般来说,条码的价钱最便宜,实际成本不超过1元。磁卡或IC
卡成本相对高一些,但是其成本随用量增加而有所降低,成本一般不
超过两元(以京、津地区为例,以下同)。ID卡的费用相对更高,但
若减小感应距离要求,成本就在2~3元。由于患者不必购买病历本及
以后的方便性,实际上患者的经济负担不会明显增加。对于使用这种
凭证的方便性而言,如果在某地区、城市或更大的范围实现了电子病
历的通用性(如军卫一号系统工程),患者就诊的方便性就更明显了。
这需要医疗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罗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