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树新枝绽奇葩
——中文版《医学信息学》评介
甄文
灯下,案头那本新书的封面特别惹眼:一只鼠标与一个医用听诊器被连在一起,且频频闪烁着金属光泽,既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又烘托出了该书的主题——医学信息学。
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如果不计其漫长的原始形成时期,仅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和古希腊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的年代算起,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而作为研究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信息学,是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通常是以美国科学家C.E.Shannon于1948年编著出版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作为信息学的诞生标志)。因信息学揭示的规律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迅速被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与许多古老的学科结缘,衍生出众多的新兴分支学科。“医学信息学”就是医学与信息学“远亲杂交”而培育出的一朵奇葩。
由现任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荷兰Eramus大学医学信息学教授J.H.van Bemml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信息学教授M.A.Musen主编的《医学信息学》一书,介绍的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既一般又特殊的问题,其内容涵盖甚广,涉及学科众多,以医学数据-信息-知识为主轴线,全面介绍了医学信息学领域中各种研究的理论、方法、应用、评估技术、发展方向,也非常中肯地指出了当前医学信息学的一些局限性,可谓是当今最权威、最详尽的医学信息学论著。
纵观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研究工作,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大多数还处于以实用为目的的研究开发阶段,不仅缺乏必要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存在理论性和总体性较差、统一标准化不够、盲目性与重复性明显等诸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适时引进、出版的这本《医学信息学》中文版,对建立我国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与造就医学信息学专业队伍、提高我国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水平,无疑会有深远的影响。翻阅全书,觉得这本书有如下的特点:
严谨的学术风格 《医学信息学》虽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书,读起来却流畅易懂。在每一章中,读者不仅能学习到很多相关的知识,还能得到一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学术风格的熏陶。如以该书第30章“关于临床信息系统的评估”为例,作者在一般介绍评估研究的两种理论——客观论者(偏重调查各方面人士的观点)和主观论者(偏重测试客观数据)后,详细地列示出了临床系统从需求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验性运行、实际环境运行、影响和效果分析到系统成本评估等一系列的评估技术、评估对象和各种恰当的分析者,可见作者对评估方法的要求严格到了近乎苛求的程度,这种严谨的论述在该书中比比皆是。
浓郁的学术思想 本书虽着重实际应用层面,但还充盈着浓郁的学术思想,最明显的是关于用户界面的论述。通常,用户界面往往会被用户认为仅是一个工具,方便和美观便是一切。然而,该书没有像大多数同类书那样花大量篇幅去介绍不断更新和改变着的现有技术,而是将读者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诸如人类信息处理资源(关键资源、有限资源)、认知负荷(与学习时间、疲劳程度、紧张、出错倾向以及不能“分享时间”等许多因素相关联)、感知和注意等一系列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并分析这些概念与用户界面开发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那些被人们视为背景的问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以及由于经历和职业而产生的区别等,这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
笔触简洁流畅 该书的作者是当今医学信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术功底深厚,深得各相关领域的要领,不仅能深入透彻地纵论医学信息学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对具体的技术描述更是游刃有余,往往能三言两语揭示真谛,很少有赘语冗言。如在“图像处理和分析”一章中,在讲述用“核”对图像进行局部转换时,仅仅寥寥数语,就为读者勾勒出了这种转换技术的数学模型和应用于图像边界检测的实例。再如图像分割的“区域生长”法;关于放疗病人体内剂量分布及等剂量曲线的描述;关于句法模式识别、指导性模式识别、非指导性模式识别;定量决策支持系统中关于决策模型效能的描述……都能感悟到这种简洁流畅的文风,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免除了一些读者认为医学信息学晦涩难懂的担忧。
思路高瞻远瞩 人们对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经历了几十个寒暑,可谓是喜忧参半,既有遭遇挫折的痛楚,又有取得成功的喜悦。该书不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还指出,一些过高的期望与目标已被更冷静的思考和更成熟的设计目标所取代,医学人工智能正趋向于发展为面向对象的医学知识库,为诸如电子病历(CPR)等一些关键性的医学信息学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并以高瞻远瞩的思路为读者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医学信息学的主攻方向和热点,阐述了当前医学人工智能新的主流研究,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由美国政府支持的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以及欧盟支持的盖仑(GALEN)工程等。
此外,该书还制定了应用指南,将书中各个章节划分为“特别推荐”、“推荐”和“可选内容”三大类,便于帮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学习了解医学信息学的基本知识,足见作者用心之良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医学信息学》虽是一本专业译著,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等正在快速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对于现代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掌握和了解传统类型的医学知识以外,了解和掌握诸如医学信息学等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带有较强理性或逻辑特点的新型知识,极有必要。
(《医学信息学》,J.H.van Bemml、M.A.Musen主编,包含飞、郑学侃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68.00元)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