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0|回复: 2

[转]联想员工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9 1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恐怕是联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裁员。我们部门9个人,今天送走了三个,还有三个要转岗,剩下三个。整个研究院走了30多人,转岗20多人。这是我经历的第二次所谓战略性调整,有很多感触,却又好像什么都堵在心里,说不出来。干脆简单记录下这段往事,提醒自己。
  
    [联想精细化裁员]
  
    昨天晚上,研究院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有20多位“责任经理”参加,我才清楚了整个裁员过程。3月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交名单,9-10日HR审核,并办理手续,11日面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今天就是面谈日。在B座一层的两个小会议室。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告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然后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然后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个人20分钟。
  
    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高度保密的过程中进行。即使我是责任经理,我也只知道明天由我陪同的员工----坐在我隔壁办公位的,朝夕相处两年多的一个女孩,S。
  
    [S]
  
    我不知道昨晚我是怎么过的,心情特别不好。根据公司规定,我不能提前告诉她。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和我朝夕相处两年的同事,明天就要被裁员了,而她一点也不知道。开完会打车回家时,我感到特别疲惫。司机开口了:你怎么会累呢?你们这一行挣钱多容易呀。我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早上,S比我到得要早。向她问声早上好后,我就心虚的不敢再说一句话了。我照例喂我桌上的小金鱼。研究院乔迁研发大厦的时候,每个人发了两条小金鱼,但这帮粗心的研发人员照顾不周,能活到现在的,实在是不容易。S还拿我的鱼开玩笑,说这整儿一鱼精,居然还能活着。
  
    我不再说话,坐在电脑边发呆,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电话终于响了,我走到S面前,先和她握手,再叫她去楼下的会议室。她知道去会议室意味着什么。那两个会议室从早忙到晚,所有进去的人,出来后就直接收拾东西走人。但S一直很平静,因为在她之前,我们部门已经进去两个了。是J和她谈的,大家都这么熟了,也不用多说什么,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所有谈话,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了字,走了出来。S是FM365转过来的,经历过365那次疯狂的裁员,她那次也送过好多人,所以她很清楚这一切。
  
    然后回到办公位的时候,陪她收拾东西。到午饭时间了,她说,先去食堂吃饭吧。但我不忍心告诉她,她的IC卡现在已经被注销了。所以我劝她去外边吃。负责另外一个人的责任经理却直接说出来了,还有人告诉她,人力地图也已经注销了,当时S明显非常失落,感觉突然和公司一点牵连都没有了。她在联想工作三年了,可就在两个小时之内,联想就不再有她的任何痕迹。被公司抛弃了。就这么抛弃了?转眼功夫,就不再是曾经引以为豪的:“联想人”啦?
  
    中午,部门全体去辣婆婆吃散伙饭。不记得说了些什么。
  
    下午,我送S到家。路过一个小学门口,堵车,她说,我还从来没有下午从这里走过,从来没见过这群孩子们放学。是呀,我也是每天工作到很晚,白天回家还真不习惯。在她家坐了一会儿,因为我知道她这时候心里肯定非常不好受。她说了很多当年365的事情。是呀,不管你如何为公司卖命,当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曾经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我特意多呆了一会儿,听她说话,因为我知道,S虽然表现的很坚强,但我一转身走掉,她很可能会哭的,就像今天裁掉的许多人一样。
  
    [重灾区]
  
    服务器、职能,是这次裁员的重灾区。其中服务器研究室今后可能就不存在了,今天裁得只剩下5个人。早上我就听说那边已经走空了,有几个人哭了,但我没有过去看。有的人情绪非常激动,因为绝对想不到会落在自己头上,但是,战略裁员的意思就是说,不是以你的业绩作为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标准。有好几个原来的大牛人,甚至是当时重金从外面聘请的博士后,也就那么走了,没有一点商量余地。就连服务器研究室的主任都走了。这整个方向不要了,这是谁的错?不知道,但只知道受伤的是最底层的员工,难怪有个清华刚毕业的女孩,哭得一塌糊涂。
  
    职能的助理几乎走光了。和我熟悉的A、Q,都还没来得及说再见。现在研究院不设置助理岗位了。前几天在食堂碰见她们,我还称她们是研究院的形象代言人。
  
    W也走了,这是我的老战友了。我初进联想的那个项目组,到现在,还在联想的,只剩下我和G、J了。我还记得,那年,我们项目组被号称是研究院的一面旗帜。因为我们开发的内容管理系统,成功地挽救了FM365。后来365倒了,我们就支持赢时通。后来赢时通也倒了,于是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室也就没有了。整个研究室当年的30多号人,到现在,还在原岗位的,只剩下我和WW、Y了。W非常惨,他的老婆在怀孕,而他自己刚刚买房子。我不敢替他想象未来,因为我不能为他做些什么。
  
    这次裁员的重点,是新来的员工,和呆了好多年的老联想。工作10年的,奔50的人,也照样该走就走了。我真想和他们谈谈心,50岁的时候被公司抛弃,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触。我不敢想。
  
    回到家里,和D聊天,我才知道,服务器的Z走了,这不是新闻,因为服务器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但是她的老公也走了!今天他俩还一起上班的,不知道会不会一起回家。他俩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刚结婚不久,刚买的房。
  
    我突然想起来二战时某位著名将军说的话:我让士兵上战场的时候,我会把他们想象成一堆蚂蚁,而不是人。因为我一想到他们有妻子、孩子、父母,我就不忍心让他们去送死。不知道领导在讨论名单的时候,是把我们想象成蚂蚁吗?
  
    [到底是谁的错]
  
    我在联想的这三年,亲眼见到联想从全面扩张,到全面收缩的全过程。当年提出的口号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现在,高科技仅剩下关联应用或者,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代表服务的IT服务群组被划归为C类业务,自身难保了。软件设计中心也即将和联想没有任何关系了。联想四面出击,却伤横累累。
  
    是谁的错?是领导的错!包括FM365在内,这些方向都是看好的,都是挣大钱的,但为什么联想会失败?我不想在这里深究,但只是觉得,领导犯下的错,只有我们普通员工来承担。
  
    [联想不是家]
  
    这是我亲历这两次重大战略调整,所得出的结论。我想,我比许多人都体会深刻。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把公司当作家。
  
    当然,这不是说我工作会偷懒。我仍然会好好工作,我要对得起联想。同时,我也觉得联想没有欠我的。联想给了我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还有不错的待遇。但,公司就是公司,公司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能为公司做贡献,绝对不是像爸爸妈妈的那种无私奉献的感情。认识到这一点,当我将来离开时,领导会肯定我的业绩,我也会对领导说谢谢,不再会感伤。
  
    杨元庆说,希望这一次调整给联想带来10年的好运气,但回想上一次战略调整,也就是在2001年11月1日,不禁让人对这句话产生怀疑。怀疑归怀疑,事情还是要做的。生活还要继续。
  
   ----怀念和我一起共事的众多同事们!
  
注:因文中涉及不少人的名字,涉及个人隐私,在转载的时候用英文代替。转贴此文并不代表本人立场,只是为了让所有关心联想的人看到一个更全面的联想,也祝福联想经历此次调整后能重整雄风,再铸辉煌。同时也祝文中所涉及的人好运!路,毕竟就在脚下。



:-o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联想员工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

联想人感触2004年的联想变革:十年磨一剑
hiyou 发表于 2004-3-14 00:22 产业观察 ←返回版面         

2004年02月16日   文/鸿剑

  春节长假结束,回到北京,回到联想,在没有任何预感的情况下突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儿……

  这一切都由公司CEO元庆的一封“致全员的变革动员信”而起。人们纷纷开始议论,
开始迷茫,三三两两的讨论似乎一瞬间成为了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有人开始紧张起来,开始担心自己的岗位;有人付之一笑,认为不过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造势运动罢了,“反正也不是第一年这样了”;有人摩拳擦掌,似乎找到了一个更有利自己发展的机会,打算成就一番事业;有人甚至认为,反正这么多人,这么多岗位,无论怎么玩,还不是那么回事,就类似一个魔方而已,大家转转坑,最上面的CEO不会动,最基层的员工也不会受啥冲击,无非是一堆中层们玩玩罢了……

  作为一名刚到联想不到一年的新人来说,确实显得有些新鲜,可以说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一件事。当初选择进入联想,很大程度上是真的想为我们的民族企业做点事情,联想似乎是不二的选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曾经思考过一些关于联想未来的事,经过半年的亲身体验,也算有了更进一步的一些想法,结合这次变革,感触蛮深。

  变革的前奏

  自去年底开始,联想内部调动的人员突然一下子就增多起来。

  联想有一条制度,那就是“到联想某一岗位未满一年的员工不允许自己提出要调换岗位”,这是公司为了防止人员流动过快而制定了一条规避措施,但自从去年12月份以来,很多人都调换了岗位,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未满一年的新人”。

  首先嗅到“变革”气息的是联想的软件中心,原先有400多人的队伍在一个月内调整到了200多人,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人是被内部消化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似乎很多人身边都多了几个“软件中心”的人。

  联想研究院也有些紧张起来,传说是因为研究院已满“三年保护期”,以后将与业务部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再直白一点,就是激励机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每个人都开始猜测具体的方案会是什么样。

  ……

  一下子,公司开始局部“晃动”起来,很多人都开始了工作交接,离开旧的岗位,迎接新的挑战。当然,在这个时候,大家更多都的只是猜测,毕竟“变革”还似乎很遥远。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软件中心与研究院各自有自己的办公楼),多数联想人都没有真切感受到这种氛围。

  现在想想,似乎是为前奏。

  变革进行中

  高高兴兴过年回来,大家都还处于一种“熟悉工作”的心境,突然收到了元庆的那封“致全员的变革动员信”,这一次来得是那么的真真切切。联想一共有一万多员工,同时收到这封email,足见事情的重要程度。看来一次大变革在所难免。

  其实,变革的主基调在2003年底就已经确定,只是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仍然未确定,由于4月1日新财年以及春节等因素,2月份才开始全面启动。

  所谓变革,必然会影响到一部分的利益,这部分利益收到损失的人是最为紧张的。这些人也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能力有限的,他们最为紧张,因为很难再找到这样可以舒舒服服工作的岗位了,这次对他们来说算是“敲了一次警钟”;第二类是本人能力足够,但由于业务调整而造成岗位变动的,这些人往往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毕竟这次调整没有涉及到大的业务的删节。

  就大家对这次变革的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其实没什么变化,“我还是干我的活,拿我的工资,最多是岗位名称以及上级的更换,我干好我的活就可以了”,确实也是,毕竟所有的改革都是要有一个“度”的,这次变革对具体业务部门的影响不大,基本上保持了稳定性;而另一类人则是跃跃欲试,似乎找到了更大施展拳脚的空间,这部分人往往是在市场系统,因为这次变革,最明显的变化也是在于市场系统,联想将大区进行了重组,缩减了汇报层级,这给市场最前端人员创造业绩改善了环境。

  变革中的思考

  联想,无论如何,都是中国IT企业中最具领袖气质的企业,到联想大半年以及感受这次变革以后,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在联想内部,大家对这次变革如此关心,抛开个人利益因素不说――由于不会涉及到裁员,个人利益本来就不是很严重――我觉得“大家都深爱着联想”是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联想是中国IT产业的一面旗帜,联想代表了民族产业――这不仅仅是外界对联想的厚爱,更是每个联想人加入联想之前的信仰,而我相信这种信仰一直延续着。

  联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总体上说来是非常成功的,以至于让外界对它如此重视,但也不得不承认存在这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联想能否实现二次飞跃的关键,每个联想人在这个时候如此关注变革,恐怕也是深深认识到了这次变革对于联想意味着什么。

  说到问题,在联想人看来,也恐怕是这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

  宏观看来,无疑所谓得“核心流程梳理”是联想最急需最紧迫需要做的事情,因为这才是联想这类“标准化产品厂商”的核心能力,至少联想今天的核心能力不在于PC技术,也不在于固有市场份额,而在于企业内各种“链条”的完整性,但是随着戴尔等强势对手的逼近,必须进一步优化。

  微观看来,人际关系,创业激情可能是更大的问题。有些人考虑的第一问题不再是企业发展,而是如何在这个企业中可以舒服、可持续的“混下去”,可以“一级一级往上爬”。撇开联想不谈,这个现象其实也是比较普遍的,有人说是“大企业病”,有人说是“国企作风”,还有人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这种现象”。但是,我为联想有这种风气真的感到痛心,对联想说来,还远远没有到所谓“守业”的阶段,我们需要的仍然是创业,仍然是激情,仍然是那种“狼”的文化。

  明天的联想

  变革只是一种手段,变革的目标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为企业注入激情。

  这次调整大的框架已经确定了,“变总比不变好”,一种更加灵活的机制已然确定,虽然变动的“实质内容”还没有最终确定――恐怕也不是短期可以确定的,但只要有了这种机制,联想必定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我的感觉是联想人确实都是很优秀的,联想不缺人才,辅以合适的机制,整个企业必将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关于变革的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可能一次性将以前所有的模式打破,这次变动更多的是在市场系统,实在整个业务模式的框架上,但可以预见,“企业中央业务系统”也会在一段时间以后有所动作,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联想的模式会展现出来。

  另外,在变革形式上的问题也是每个联想人所关心的,如果在变革方案的“讨论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吸收各方面人员的意见,或许会更有利于“变革”的贯彻,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每个联想人都期待着联想机制上的不断优化。我们也相信一定会越来越优化。

  1984年联想成立,1994年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2004年联想大变革,“希望这次调整可以支撑联想十年的发展”。能亲历这种变革,是一种收获。我相信,每个联想人都深爱着联想,我不想把这种爱上升的多么崇高,但对联想这样一个有很强企业文化的公司来说,而这种满含责任的爱算是比较普遍的。

  前三年的联想没有达到2000年规划的目标,其中的原因很多,值得总结,但今后的发展更加重要,达到2010海外销售占25%,营收达100亿美元的目标对联想来说至关重要,能赶上一个企业的“腾飞”,我作为一个新的联想人倍感激动。

  “十年磨一剑,当联想再次面临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之时,希望今天我们果敢的变革,能为联想带来未来十年的好日子!”

  让我们每个人都默默地祝福联想!
 楼主| 发表于 2004-3-29 13: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联想员工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

渔翁 于 2004-3-13 17:15:08写道:
    我是联想的一个代理商,关注联想并销售联想已经十多年了.第一单生意是和胡锡兰掌控的联想网络部做的.并有幸直接和胡锡兰面谈.
     
     联想当初确实比别人优秀.规模不大,但是不同于中关村的其他企业.联想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现在联想已经成为一个僵而不死的老朽了.
     
     市场分额不断萎缩.根本组织不起来象样的的市场攻击活动.企业文化听起来挺好,但落实不到销售工作中去.联想不去分析自己的失误,反倒在内部形成一种流行观点:“经销商越来越不听话喽”.也不去想想,联想的发展速度持续几年小于经销商的发展速度,经销商能象以前那么听话吗?为什么大面积的经销商开始多品牌经营,甚至完全停止了联想业务改做其它品牌.这个数字联想自己心里是明白的!傻子才去骗自己.
     
     联想的业务代表吃代理商的好处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甚至为得好处不惜违规操作,牺牲联想得市场分额!为控制代理商,起用"鲶鱼基金"支持小代理去打压大代理.甚至鼓动代理商的员工跳槽去打压"不听话"的代理!如果联想的发展速度大于代理商的发展速度,代理商能不听话吗?敢不听话吗?靠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代理商还能听话吗?
     
     每年联想代理签约时,我问联想的业务代表:"联想有那些手段来保证完成今年的目标?"联想的业务代表总是告诉我说:"如果现有的代理商不能完成我的目标的话,我就去增加代理商的数量." 我又问:"二八法则,一定是20%的商家占据80%的市场分额,增加代理商的数量对增加市场分额有意义吗?"联想的业务代表总是说:"联想的企业文化.............,联想的价值观..........,我们一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种活傻子都能干好,联想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谈!尽管大家都不愿意看见,但是联想的死期不远了!到时候会有一大帮联想的忠诚代理跟着完蛋的.就象AST离开中国是的情景一样.
     
     卖了这么多年的联想对联想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就直销手段而言,联想也能比DELL作的更好.联想有这个实力.DELL的直销做的其实很糟糕.TCL都能保证按需下单,5天到货.DELL要10天到货,而且产品线比联想,TCL都要短.DELL的强项其实是在对最终用户的掌控能力上,根本不是他的所谓直销!更不是剔除了中间环节的低价格!你让DELL直销一个墨盒我看看!关键并不是所谓的直销还是分销.而是企业的运做能力和他的总进货量!联想的管理水平并不比DELL差多少.但联想的业绩考核手段和DELL比起来就显得差的太远了.联想不用空降兵,招不到优秀的人,又形成联想新的短板.联想的内部选拔机制也是有很大问题的.真希望看到联想的转变和发展!那么的话,我就傍上一个真正的年轻有为的大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