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83|回复: 10

中医名词翻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7 2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虚”的英文翻译?谢谢
发表于 2004-5-28 0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翻译方法很多,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的翻译方法,这意味着都是对的。
其中一种是: asthenia of kidney——这是上海中医李照国老师的翻译方法,李老师详情请向包老师咨询
按照<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翻译方法则是:deficiency of kidney
也是对的
我个人比较偏向于李老师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07: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我感觉中医的肾最好不要翻译成kidney,这样让别人误解,有指鹿为马的感觉。是否可以是比如
shen-i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作为一个合成词?
发表于 2004-5-28 08: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个人认为中医术语的中英文互译对一些内容来说是个大问题。二个文化体系有其相通之处,我把它称为“交域”,但有些为“非交域”,在语言形态学层次难以互通互译,因为相互不存在“对等物”(也许只能用一大堆“描述”来解释)。人们都清楚,中医的“肾”的概念与西医或一般机体结构的"kidney"(英)或“ren”(拉)概念大相径庭,用"kidney"来表示中医的“肾”不知西方人士会作何理解。

关于这个观点我与我校严世芸校长在约5年前发表过一篇文章,但没有看到任何反应。

总之,我的看法,中医的中英文的正确互译不仅仅是两个语种之间翻译问题,它需要认知科学层次上的认真思考。
发表于 2004-5-28 23: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还有一种译法,nephropenia.
很前卫吧。评价如何?
对于 shen in TCM的译法,在李照国的<中医翻译导论>中有这样几段话:

    中医翻译似乎永远摆脱不了西医的影响,而这正是许多人非
常担心的事情。在中医翻译工作者的背后,总奸像有一个无形的
影子在大敲警钟:。中医的心、肝、脾、肺、冒不能译成西医的
heart ,liver,spleen,lung.kidney’为什么呢7常规的解释
是: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不光是一个个解剖概念,而更多
的却是功能概念。如果将其译成西医的……,恐怕国际医学界难以接受.
因为中医上的“心。除。主血脉”外,还“主神志“.而西医上“心。却不具有思维功能;西
医上的‘肾’没有生殖功能,也不‘纳气”.而中医上的“肾”。却“主
生殖一主纳气”;西医上的‘脾”只是—个淋巴器官.没有消化
能,而中医的。脾却“主运化”……因此,不少人便主张将中医的
这些术语一概音译为xin,Gan,Pi,Fei,shen……以利于保
持中医的特色。
    强调中医的民族特色是对的,但不能因此而将其与全入类的
文化发展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将中医
孤立起来,使之裹足不前.我们在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既
要看到其发展的个性,也要看到人类文化所具有的共性,尤其是
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
    不错,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研究的方向
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完全—致的.即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
理现象的.都是为防病治病,保障人的健康服务的.况且‘医学
本质上后于科学技术范畴,而科学技术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关于
自然的认识系统,故而科学校术是不应该带有国家和民族界限
的.因此不能设想—个国家和民族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自
然科学.否则科学就失去了客观普遍性,也会由此而不成其为科
学了。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中西医这两个不同的医
学体系之间就应该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对人体结构及各个系
统、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况的认识,对许多疾病的发
生、发展及其治疗的探讨,中医西医就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
太比如中西医都认为‘心’是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至于中医上
讲的、“主神志”,那其实是将大脑的一部分功能归属于心了。在
西医发展的早期,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只是后来随着实验科学
的发展,才将心和大脑的功能完全区分开了。但是这种早期的误
解现在仍然保留在英语的语言中.
发表于 2004-5-28 23: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当然还有很多段话了,按照李照国的观点
SHEN-IN-TCM的译法存在着几个不甚妥当的地方:
1。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shen”——本来这个概念在英语中有对等语:KIDNEY
2。用词数量太多,用三个词对译一个词,所谓“超载翻译”——而且还用了缩写
3。解释法翻译。

我摘录几段话供您参考。如果您确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话,请看<中医翻译导论>——李照国。
李是中医翻译界少有的几个英语科班出身,又专门学过中医的人。他的翻译方法是成理论成系统的,不是散装白酒:)

由于中西文化及中西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中医理
论中持有的一些概念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语。如‘气”、“阴
阳’、‘三角”、“命门’等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
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语的含义.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概念和思想。所
以,拿一种语言的单词、短语.句子和另一种语言相比,总有文
白之分,雅俗之分,涵义广狭之分:具体与抽象之分,褒义与贬
义之分,如此等等,很难半斤对八两,不分轩轾。对于译者来
说,其责任在于努力缩小、淡化两种语言之问的这些“分异”,使
其趋于平行.至少在功能上。具体到中医翻译上,就需要
……在翻译上尽量减少超额或差额现象的

实际上,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汇只有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
里才会有意义.在翻译中医,尤其是一些典籍时,出于决定文章
中词汇意义的文化环境早时过境迁,因而往往不易判断其所用
词语在当时的准确含义。但是中医作为一门古典医学,其理论体
系却完整地延续下来了。因此译音完全可根据中医的基本原理及
上下文的关系.揭示出—个词语或表达式的实际意义,而不必照
猫画虎似地将原语表达式在译语中予以夏写,而不标示出其实际
所指

①西医语言可以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也就是说,西医
语言中潜在有中医术语‘对应语’.尽管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
但由于二者研究的对象是—致的,还由于人类文化,尤其是在科
学技术方面.有趋同性的一面,因此相互间也就有着许多的共同
之处.因此译者可随时借用西医的某些术语来翻译相同或相近的
中医概念。
②西医语言是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基础。西医词语的
结构既有规律性也有逻辑性,—个词总不外呼是由词根、前后缀
及联结元音四部分构成.译者—旦掌握了这一构词法便可在翻
译过程中创造出一些外国人看得懂而又属于中医用语的词汇来。
这可能是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发表于 2004-5-28 23: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包老师的观点其实有很多地方与李老师完全一致。同样是要说清楚,只不过前者的重点再于语义务必要清楚,但不一定说出来;后者的重点再于说出来,但不一定要说清楚。:)

可以对照一下以下这段话:
    ’语言国情学”是研究语言和民族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的一门
新兴学科。其理论核f。、A: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
语在别国的语言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全人类语言
的‘共核’.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共有的事物和现象.这就是常
说的‘对应词”。如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在其
他民族的人身上也会发生,因此中国人对某个生理现象和病理变
化的称呼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也应该能找到对应的说法,这是毫
无疑问的.因为它属于人类共同经验宝库中的—部分.但是语言
国情学还认为,一种语言中总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
维观念在别国的语百中找不到对应词的词语。如中国儒家侍奉
的‘4Lo,中医的阴、阳等。所幸的是.这类词汇在一国的语言中
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尽管如此,它们的作用却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们反映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是这一文化有别于
另一种文化的象征。就中医语言来说,大部分词语也都处于人类
语言的。共核’之中,但泡有一小部分词语是汉语中所特有的.一
般来说,这类词语反映着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如阴、阳、气
等)及辨证论治的要旨(如表、里、虚、实等),

我是不是很罗嗦?
发表于 2004-5-29 0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包老师,是:中医学概令的信息学属性与中西医学的互通俗初探  吗?
不是没有反应,而是没法反应。
包老师您的理论太前卫,很多从业人员只是从实用角度进行工作,远未能从理论层次进行交流此其一;您从信息学角度进行探讨,医学信息学本来就缺人,能够一齐探讨的人更少了。所谓曲高则和寡。
发表于 2004-5-29 0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中医的英文翻译问题确实非常棘手,存在很多两难问题.我非常赞同中西医学作为治病求人的科学,二者在本质上很多地方是一致的观点. 但这似乎还不足以成为可以把中医"肾"直译成"kidney"的理由.

使二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有其积极意义,并非把中医"与全入类的文化发展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因为中医本身在认知科学层次有其特色,我的看法是有些内容很可能还含有"未来科学的成分",例如中医的"淤滞"病理观就比西医早得多,在治疗衰老引起的疾病中医也很有特色.而且中医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概念系统和理论.翻译的时候最好能反映出中医的这些独到的理解.这对中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当今科学的发展趋势"复杂性科学"都可能有所启示.

但应该说我对中医翻译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只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对我的文章中的"中医是复杂性科学"等提法,我也是连一个问题都没有收到.
发表于 2004-5-29 0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也不是不成熟,包老师谦虚了。
同一概念翻译,之所以产生分歧,我看问题在于双方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与目标的分歧。
翻译的目标是借助表达,传递特定信息即可。
信息处理的目标是精确表达,完全传递所有信息。
目标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没有所谓好坏与成熟幼稚之分。
至于“复杂性科学”,我们在读书的哲学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缺少一些新兴的哲学学科内容,光是接受这个概念便得好长时间。还是那句话,曲高者和寡。
包老师您倒可以倡议一下,要求中医大学的哲学教学中增加关于<复杂性学科>的内容,于是便会有人跟您和唱了:)
发表于 2004-5-29 12: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名词翻译

很好的建议!

我是准备做一些学术报告,包括“中医与复杂性科学”,学校也鼓励并帮助安排学术报告。关于“复杂性科学”我做过一次学术报告,当时反应还是相当活跃的。我理解中医界求变的愿望很强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