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7|回复: 5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8 19: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在去年春夏发生SARS疫情后,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提出了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大平台"的建议,卫生部相应地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各地CDC也相继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 实现了与国家数据中心网络直报。
SARS 突然袭击时,刚刚接触这个疾病尤其在初期,几乎没有临床医生能够明确诊断,只能归类为一个呼吸系统的“怪病”,总结的症状就是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降低,肺片呈渗出性改变等。当大量患者出现时,才引起医务工作者的警惕,科研机构才进行病源的研究。当明确诊断时候,已经很过了很久。而且还没有明确是否归属传染病,如何上报, 该按照何种传染病要求上报,都不明确。这要造成了每个环节都出现了迟滞。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早的判断、识别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建立在以疾病诊断为基础的上报体系上不可避免的出现滞后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对事件的反应和处理。卫生部在2003年12月下发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预警症状监测方案》。症状监测这个新的词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症状监测是以非特异性的症状和现象为基础,不单纯依赖病例的诊断,而是搜集各种与健康事件相关的数据,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的异常现象的公共卫生监测。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上看,有“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从预测角度上看,包括了“可预测风险” 和“不可预测风险”。对于明确了的传染病是已知风险, SARS爆发是未知风险,但对于咳嗽、 发热来说又是已知风险。通过这些已知风险的判断、识别可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预警。
就监测的内容而言,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症状和一些公共卫生常规采集的数据,还包括一些有可能影响因素。在美国症状监测除了上述内容外甚至还包括市面药房药物销售监测、学校学生缺课监测、法医死亡解剖记录监测、猫狗死亡监测、手纸和橘子汁销售监测、街上商场打喷嚏症状电视监测等。其实这些数据都与我们公共卫生事件紧密相关。
对于采集的症状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是症状监测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就是说从各种数据中建立某种关系,对趋势进行判断,得出可信的结论,采取对应当措施是症状监测的目的。其中,有些数据分析需要整合流行病学、统计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复杂的模型结构方可得出准确的结论。
美国“9-11”事件以后 “症状监测系统(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得到关注并更为广泛的发展。在去年WHO发出全球SARS预警信息后,美国尽管当时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SARS病例,但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启动了国家应急行动中心,该中心耗资710万美元,是美国为反生物恐怖事件而建的高技术指挥中心。这些措施为美国政府有效地阻击SARS提供了保证。
事实上症状监测是与整个国家安全机制密切相关的,等同于国防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同时也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国大量的民工潮涌入城区,发达的交通网络都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因素。面对中国的城市化社会转型、进行可持续发展应尤其重视症状监测。
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事件,是医院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的,而当地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竟然一无所知!足以见得我们公共卫生上报系统还是不健全。
而且目前的上报体系有带商榷,“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如此一个庞大的全国监测系统却只提供一种手工的网页上填表的方式来录入传染病。给人感觉档次低了一些。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经过SARS的经历,全社会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们建立良好的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涉及的方面还很多。这需要我国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04-5-29 18: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有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有进步了,说明疾病监测系统的设计者走出了单纯跟踪/调查某个疾病的做法(传统做法)。
发表于 2004-5-30 0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理论是很不错的,但我很同意 oLDtAO 所说的存在的问题,上次听盐湖城的奥委会卫生官员以及RODS实验室的主任介绍的他们进行症状检测都是将已经电子化的数据进行收集,而不是去建立一套新的系统来实现。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存在数据表达不一致和不匹配的情况。这些问题对于国内来说,现在开始进行规划设计这方面的考虑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应该强求,而应该以逐步推广,建立示范工程的方式。如果数据采集的源头不能够确保数据的质量,那么这种数据采集就没有太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这是最核心的东西,否则一堆没有经过分析获得结论的数据,仍然只是数据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09: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有了门诊医生站也未必能够实现,前提是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电子病历。
发表于 2004-5-30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小城医生说得好。电子病历也要符合规范才可以的。
发表于 2004-6-2 1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症状检测的卫生上报系统

很受启发:
1.有时候,症状描述比诊断要更加符合实际。
2.需要认真对待的症状并不多,也就是通常的急诊标准。
3.再有选择地增加一些症状,对于计算机系统,毫无问题,对于临床,处理起来也不特别困难。
4.汇总处理症状,从症状中发现问题,在处理上比较方便,而且发现疑问可以随时查询。
5.对于电子病历,是不是可以在某个阶段,采用类似的处理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