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82|回复: 17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7 0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两个有关单位的网站上证实:新加坡电脑系统集团公司已经完成北京同仁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请知情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吗?
1.新加坡电脑系统集团(SCS)昨天刚刚与北京同仁医院签定了金额达二百二十万新币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合同。其中引进了EGIS医疗技术来为该项目建立一套实验室信息系统。
2.2003年12月11日新加坡电脑系统集团公司得到同仁医院的正式中标通知书。
3.2004年5月12日新加坡电脑系统集团公司项目实施小组进入北京同仁医院亦庄新院做上线前的准备。2004年5月18日,北京同仁医院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和住院正式上线。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10: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请注意最后一条:
5.12进驻做上线前的准备。5.18门诊和病房已经正式上线。
现在应该基本上可以看出眉目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10: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其实,有许多国外公司已经进入过国内。
如:
IBM:北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某石油医院。
前几天论坛中介绍的西门子和华西医院等。
发表于 2004-6-7 1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真的吗,谁知道内情,可不可以详细一些。
发表于 2004-6-7 1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国外公司进入国内应该不是新闻了。我以前说过,国外公司目前,乃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还只是具备典型意义而不是普遍意义,现在我也还是这样看。实际上不断的有国外公司冲击国内市场,对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他们相当程度上对国内的医院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但同样的,现在就说国外公司就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似乎还为时过早,实际上,国外公司比国内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别的不说,就说其产品的规划和技术,服务本地化工作就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完成的。产品方面其实其面临的境地比较尴尬,大家知道his是与医院业务模式紧密相关,而国外医院的业务流程,特别是财务处理流程与国内差别很大。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对软件业务层面进行更改,则根本无法在本地使用;但你如果按照本地的模型更改,则原本软件的业务特点和优越性则就几乎损失殆尽了。。。。

此外,个人认为,目前国内his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作好一家医院根本不难,难的是在市场拓展开后如何做好普遍的做好项目。我把这一现象称为“千万瓶颈”————当一家公司的年软件销售额超过1000万,全国项目超过50个的时候,反而是它倒闭或者衰败的最危险的时候。能挺过这个阶段的,才能算是在中国his行业中刚刚站住脚的,在此之前的一切成绩,说实话我觉得都不能说明问题。至于出现“千万瓶颈”的原因,我还在思考和分析,有时间想写下来一些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由此,我认为,同仁医院项目应该可以上好。不是因为这是国外的产品,而是因为它是一个样板工程,公司可以以非常规的运作方式和资源投入去确保它的成功,就像天坛医院等等样板工程一样。不过值得观察的是此项目实施完成后到底提供了哪些独特的东西出来,如果有的话,希望能对行业有所促进。

另外,就我了解的情况看,本项目是同仁的一个分院,是新建成的医院,应该说是一张白纸,从实施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从合同额来说,并不算高,因为这其中好像包括了硬件,而由于SCS采用的是j2ee的构架,为了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光应用服务器就有6台吧。再减去其它的硬件成本,真正软件的费用应该不算高了(国内his厂商在今年也已经签了几个200多万项目了,最高的似乎已经超过250万了)。从这点来看,国外一直是重软轻硬的规则刚到国内就又向重硬轻软的土政策靠拢了,唉。。。

还是那句话,不是国外的软件不适合国内的医院,而是国内的医院还远远不适合国外的软件。。。
发表于 2004-6-7 11: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最初由 是HIS不是SHE 发表
[B]我认为IBM在中国实施的几个项目还是成功的,其中很多理念和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先进的。衡量一个系统是否成功要阶段地看。我看好IBM,我相信总有一天IBM会重新回归HIS领域 [/B]


同意,毕竟ibm带来了中国最早的全院一卡通业务模式以及医生工作站的雏形。就算放在现在看还有可取之处。
不过ibm重返his的可能性近几年来看应该是没有的,对于ibm这样实力超群,曾经非常强烈希望在国内his发展的公司为何却选择退出了这一领域,恐怕更值得大家思考。
发表于 2004-6-7 12: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老院新开张的原金朗酒店 还是创业做的。据同仁的朋友说,在亦庄运行的还算稳定。急门诊已经实现了一卡通。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1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同仁医院最近在卫生界还是有一定的声誉的,包括医院引进的几位MBA。
金朗酒店和亦庄,可能只是他们的几颗棋子。
医院的网站页面看起来赏心悦目。
希望他们成功。
鲶鱼效应!
发表于 2004-6-7 1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国外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医疗需求的深刻认识(与国内医院并无本质不同)、强有力的开发组织能力、规范化的实施方法。
与之相比,国内的公司与产品有以下欠缺:需求分析缺乏明确的主题,好的需求难以变为好的产品,实施中的不确定性。
所以国外公司打入国内市场,并不在于它当前的产品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而在于它做出符合我们需求产品的能力。
发表于 2004-6-7 1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最初由 一片绿洲 发表
[B]国外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医疗需求的深刻认识(与国内医院并无本质不同)、强有力的开发组织能力、规范化的实施方法。
与之相比,国内的公司与产品有以下欠缺:需求分析缺乏明确的主题,好的需求难以变为好的产品,实... [/B]


IBM不是大公司么?为什么也撤出了?国内公司摸爬滚打也十几年了,就没有正确分析医院的需求么?
国外公司在中国几个困境必须考虑:开发成本高、实施成本高、真正领会中国医院的需求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在财务和库存管理上的需求,几乎要从头再来。国外公司对中国医院业务流程的改造能力和医院管理上的推动能力只能说是拭目以待。一句话,在中国本土化的国外产品 难!
发表于 2004-6-7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IBM在医疗行业不能称之为大公司。它带入中国的产品充其量为OEM产品而已,并非公司本身的产品发展方向。
发表于 2004-6-7 2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最初由 一片绿洲 发表
[B]国外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医疗需求的深刻认识(与国内医院并无本质不同)、强有力的开发组织能力、规范化的实施方法。
与之相比,国内的公司与产品有以下欠缺:需求分析缺乏明确的主题,好的需求难以变为好的产品,实... [/B]

同意看法,请注意用词“需求分析缺乏明确的主题,好的需求难以变为好的产品”。本人认为切中要点.
发表于 2004-6-7 2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他们上海的仁济医院已经实施2年了,只上了住院护士站,功能有限。好像效果不如希望的好,不比国内的好在那里。
发表于 2004-6-8 0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最初由 一片绿洲 发表
[B]IBM在医疗行业不能称之为大公司。它带入中国的产品充其量为OEM产品而已,并非公司本身的产品发展方向。 [/B]


说真的,国内现在的那些国外厂商,要说道“大”还真没一个。几个市场表现比较活跃的公司满打满算都不超过40人(有一个倒是不小,不过可惜只是国外产品的代理),甚至有的只有4,5个本土员工跑市场,技术和开发人员是随时跨国飞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bm实际上是有史以来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国外his厂商了,因为无论是从公司的总体实力,还是从在中国本土投入的实际资源,或者从实际的市场业绩来比较,至少从目前来说,现在的几个国外公司还远远不能望其项背。

另外再说一点,我们都同意国外医院的整体实施效果,或者从系统应用的角度比国内医院的表现要好得多得多。不过如果认真得思考一下,其实我们会发现这种差距是整体的,综合的,而非简单的归置于‘国外的产品好’。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一定要把导致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现状整体差距的因素好好排列一下的话,信息系统的技术差距我个人只会把他排在最最后面一位。

我是这样看,如果哪天国内外医疗信息系统总体水平的差距只是反应在国内外公司之间的差距了,那就已经离中国his的春天非常的近了。。。
发表于 2004-6-8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进军国内

看一个公司是否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大公司首先应当看它是否把医疗信息化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把医疗信息化行业作为公司的核心行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