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系统
1、远程医学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医学、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其功能放在医疗和教育上,称为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
2、远程会诊系统;目前主要运用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话通信技术。通过这些手段实现了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传递,使千里相隔的病人、医生与专家、名医面对面进行会诊。电话通信技术用于远程会诊的时间较早,1980年我国就运用了电话传送心电图技术。1996年10月8日,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运用"亚太一号"卫星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式开达了国内首家卫星通信会诊系统。
3、卫星远程会诊较电话通信技术的图像清晰、稳定;受干扰少,不受地理位置影响。对山区、海岛、沙漠、远航船只蝴边远地区尤能显示其优越性;可全天候开通,不受时间限制;能与国际联网,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4、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偏态分布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高级医疗人才。先进医疗设备的作用、为边远地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使病人和家属减少流动的劳顿和痛苦,大大节省医疗以外的费用支出;同时有利于提高边远地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尤其是边远地区发生突发性医疗事件时,如职业中毒等,可及时得到中心城市医学专家的指导。
5、会诊前的准备工作:申请会诊的医院应将需会诊病人的各种有关资料:简要病历、临床常规检查及各项特殊检查,如X线片。CT片、磁共振片、B超照片、显微病理照片等文字及图像资料准备齐全。然后与会诊中心医院电话联系提出会诊的目的与要求,商定传送资料信息的时间,待会诊中心医院与有关专家确定了会诊时间,再通知申请会诊的医院。应诊专家需在约定会诊时间前半小时到达会诊中心医院,以便预先间看传送过来的全部资料图片,做到心中有数,以保障会诊质量。
6、会诊过程:申请会诊医院按约定时间提前请主治医生,病人、家属及有关人员到达会诊现场,并提前5分钟拨通远程会诊系统。会诊开始后,简单介绍双方参与人员,即由专家与对方医生和病人对话,开始会诊。会诊中根据专家意见调出有关资料图片,提供双方研究讨论。会诊中要求语言简练、语义明白。会诊结束后由专家在打印出的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及签名。再经扫描后传回申请会诊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