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9|回复: 0

转贴健康报:医院当家人的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2 1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院当家人的困惑   
   
  刘燕玲   
  2004.09.29  5版  医生论坛·话题   
     
  范关荣是上海医学界的名人,他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5年,
任期内该校一跃成为全国排位前3名的医学院校。为实践医院管理,
他又主动要求到上二医附属仁济医院当了院长。最近,在上海强生制
药举办的医院管理培训班上,他对记者讲出了作为医院“当家人”郁
积心中几年的困惑和思虑。

  “医保支付总量控制加重了医院压力”
  “上海市近来向市民发出通告,病人可在医院开方,去药店买药;
医生可给慢性病人开1个月的药。但医保又规定医院均次门诊的费用。
可实际上,不少在医保报销范围的药,一天的量就需几十元。这些便
民措施与医保政策不配套甚至相矛盾,无形中使夹缝中的医院压力陡
增,病人的意见都转嫁到了医生身上。”专家出身、又来自临床一线
的范关荣院长忧虑地说。
  上海市医保统筹规定了市区10家大医院医保总量限制的数额,如
医院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超出了这一限额,将“超量分摊”,即超
支部分医保与医院“五五对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则规定,比
如医保病人人均住院费用不能超过8000元。如果超了,超出部分由医
院独自承担。
  “这给医院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既要求医生精心设计治疗方案,
也要求他们注意控制费用,同时还不能拒收医保病人。”范关荣说。

  “优质须优价,大医院不能再长期超载”
  范关荣算了这样一笔账:该院每天的病人量都在5000人次以上,
平均每个医生每日需接待病人100多位,忙得一上午抬不起头、上不
了厕所;与此同时,一些病人为了找名专家,下午4点就要排队挂第
二天的专家号,而他们中不少人患的都是一二级医院也看得好的常见
病。
  医生接诊病人需要询问病史、既往史,了解目前症状,进行检查,
开具各种检查单、化验单,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判断,再作
出诊断和拟订治疗方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是,
应接不暇的病人以及病人急切的求医心情和等待多时后的焦躁情绪,
又逼得医生不得不依靠仪器设备检查,同时它也是应付医疗纠纷必不
可少的证据。于是,又有人批评“现在的医生离不了仪器”,也有人
抱怨“乱开检查单”、“增加了病人负担和医疗支出”……
  “为什么不能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拉开收费标准呢?”范关荣
发问。他举例:“现在做胃切除手术,主任医师与毕业不久的主治医
师价格一样。作为一生可能只做一次手术的病人来说,他当然千方百
计托关系、找门路请‘保险系数’更高的主任医师做了!”以前对不
同级别的医生应开展何种手术是有具体规定的,但实行“病人选医生”
制度后被打破了。他认为,采取“价格分流政策”已势在必行。目前,
上海市有470家医院被医保定点,而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收费如没
有较大的差距,病人必然一窝蜂地往知名大医院跑。他曾为此写过提
案:明码标价,拉大距离,体现技术劳动的价值。比如三甲医院的挂
号费可提高到30元,提价部分由病人自理。“也许这样实行后,常见
病、多发病的病人就不会再往大医院跑、找专家了。由此而来的红包
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医院最大的政治是高质量地为病人服务”
  院长负责制在我国已实行多年。但范关荣认为:“说‘院长是医
院的当家人’,可实际上不少院长当不了家,还是政府在管医院。而
其所管得最多的不是业务建设,而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范关荣说,现在医院最需解决的切实问题是什么?是体制改革,
是建立有利于医院经济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
度,一句话,是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但是,政府对医院却仍在实行
一些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办法。
  范关荣介绍,上海市从1997年以来再未调整过医疗收费标准,而
物价却在不断上涨,医院现在已基本上是在实行不包括人力成本在内
的成本收费。
  他还特别举出了政府管医院最突出的管理层臃肿、相互扯皮等问
题。“我院行政部门人员达120人之多,其实至少可减去80%,后勤
可以社会化嘛。国外大医院一般一正一副两个院长就管得很好,但我
们的院长可达一个班人马。这些问题在现行体制下不是院长所能解决
得了的。”
  范院长认为,公立医院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政府工作的“晴
雨表”,医院工作的好坏涉及到13亿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让病人
得到最满意的治疗,应该说是公立医院最大的政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