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yuansheng 发表
[B]请老包同志再深入一些。
呵呵。 [/B]
无论生物医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如何复杂和多变,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我们的物理动机或意识动机非常明确的情况下)还是有章可循的,总是能找到其中相对固定不变的东西。这些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就是事件,动态模式,标准工作流(本质上都是一回事),比如台湾那位学者介绍的“病人转院”过程(见相关帖子),包含很多相对固定的信息对话模式。把这些动态或静态数据模式格式化,信息化,这些数据就成为可整合数据,不再是一盘散沙。这是为什么HL7或类似工作的极端重要。
这些事件,动态模式,标准工作流与我们的目标的关系如何?它们在何种情况下是不变的?多大程度上是不变的(BMKI称为“硬度”)?,这一探讨就是非常重要的认知科学的理论问题,与我们的软件开发及标准研究关系密切。我一直试图做些探索,但限于时间和精力尚未正式开始。
[B]论坛的朋友为何不一试身手?[/B]
[B]科学研究为西方独霸的时代应该让它尽快过去![/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