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IS建设要有可持续性
作者: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岳东辉
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HMIS是收费管理系统,这种较单一的信息系统,距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信息系统还有相当差距,不可能提供大量共享的信息,也达不到方便医疗和病人的目的,同时由于信息量的局限也不能使医院管理水平达到高层次。
由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分散在多个环节和不同的部门级的信息系统中,而分散开的系统不能互相连通,信息不能共享,从而会出现上层领导的决策、管理与信息系统脱节的现象。
HMIS的六大难点
我国HMI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硬件方面: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更新太快,投资不菲,维护工作量大,加之医院多数员工计算机知识贫乏,极易造成一些不是故障的故障。
2. 软件方面: 各家医院规模、工作和管理模式不一,无成熟现成软件可供使用,软件往往需二次开发,运行中就可能出现诸多问题,给用户带来不便。
3. 医学术语方面: 国内医学术语尚无统一的标准化,这给医学信息的共享及利用造成了困难。
4. 原始数据的录入方面: 医院中的药品和医技检查等项目繁多,加之病名、病情等大量非常规词汇,医院日常工作中大量的原始数据录入的速度明显受到制约,尤其对于一般非专业培训的操作员。
5. 工作模式方面: 计算机处理流程影响到了医院各级人员的工作方式。如果管理模式发生变化,许多人员会感到不适应。
6. 观念方面: 人们对HMIS的认识不同,一种是不重视计算机网络管理,认为多花钱,那么多余的人做什么等;另一种则认为计算机什么都能做,若所提要求不能做就是软件不行等等。
系统建设应循序渐进
HMIS的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医院各方面的内容,同时需投入可观的资金,是一项不断改进的长期工程。
若IT规划不当,就会在以后的使用中埋下隐患,不能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造成重复性投资。
所以,在HMIS筹建时,应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方案反复论证,并参照别人的成功经验,确保所建设的HMIS经济、合理、实用。
HMIS不仅要满足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要给医院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HMIS的设计要适应现有医院的工作模式,并且要符合标准化、通用性,以便在初始阶段系统易于成功和以后方便扩展。
HMIS系统的建设通常不应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最好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开发。
在不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小规模应用,以经济核算为主,这样可留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各类人员又可在应用中得到学习、培训,积累相关经验。
然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规模,扩至职能科室管理和部分办公自动化功能。经数年的发展后,当计算机管理及操作人员具备相当能力时,再达到以管理为核心的全方位HMIS系统阶段。
HMIS的应用不应仅满足于模仿手工管理,而是要深入分析医院传统的运行过程和管理方式,发现问题,找出弊端,通过计算机的运行,使医院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所变革,进而改变和影响医院的运行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
HMIS系统的今后发展趋势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所有的信息都将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医院内的所有终端及医学检查设备均与计算机相连通,各种医嘱和检查结果均由网络相互传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病人只要登记一次,交足预交金后便可在医院内所有科室畅通无阻地进行诊断、治疗及消费等各种医疗活动。
链接
日韩HMIS的发展情况
韩国
在医疗信息化方面,韩国医院投资很大。和我国以病房管理、门诊管理、药房管理、病案统计为主的HMIS不大相同,韩国九老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以大夫对病人的诊治为中心的系统,它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病人的麻烦。
九老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大约有400台终端,分布于各科室,当病人要预约看病时,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并存入计算机,到预约的时间病人到门诊室持卡看。
如果是初诊病人,则先填表,由挂号处将病人的主要情况输入计算机,然后由制卡机制成个人IC卡,病人持卡到自己要求的大夫诊室看病。
每个诊室的医生面前都有计算机终端,病人的基本情况能随时显示在医生计算机的屏幕上,医生可根据病情将化验的各项要求,连同病人的基本病况一并输入计算机;化验的数据由仪器直接输入计算机自动记到病人的病历上;各种化验检查完毕,病人回到门诊处,大夫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化验检查结果向计算机输入处方;病人此时只要到药房等待取药,药房配药机根据大夫的处方,自动地将药分类分包装袋,并在药包上打印出病人的姓名。
日本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就进入了日本医院的医事会计、医院管理、急救医疗等领域的信息管理工作。70年代末,日本的一些大医院开始研究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MIS。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HMIS日趋成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开发和使用历史。
大阪大学医院由政府投资于90年代初重建,现有1000张住院床位,日门诊量2000多人。该院于1994年建设了大型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实现了医院主要工作的计算机化,包括门诊病人的预约、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取药等全过程以及住院病人的医嘱处理。
该系统最有特色的是“全自动检验预处理系统”,医生在计算机上为病人开出检验医嘱后,机器打印检验条形码,自动为试管贴条形码;医护人员抽血后,机器识别试管条形码,自动判断检查项目,并将检验结果存入患者病历中供医生查阅,检验的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化,基本不用手工干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