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医疗仪器IC卡控制管理设备
概述
医院医疗仪器IC卡控制管理系统是在长期从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要求,针对医疗仪器漏费问题而专门设计。该产品将电子技术、IC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精密传感、医疗设备的运用技术有效地结合,形成了既可独立单机运行,也可实行网络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医疗仪器收费管理难的问题,是管理者的可靠助手,该系统的安装使用对医院医疗设备本身的性能、寿命、使用效果均无任何影响,可给医院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的
控制医院医疗仪器在收费管理上的“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医院现有的医疗仪器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成本核算。
净化医院风气、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应用范围
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单位的螺旋CT、CT、B超、彩超、心电图、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TCD、内窥镜、X-光机、钴60、加速器、体外碎石机、微波热疗机等收费医疗设备
组成
系统由收费发卡机、智能收费控制器(简称控制器)、精密传感器件(根据不同设备型号选择)、专用IC卡等组成,通过计算机软件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控制器是该系统的核心,它与医疗仪器相连配合使用,以达到控制医疗仪器使用的目的。
工作原理
首先由发卡机对IC卡进行充值,充值后的IC卡有效。
IC卡是开启被控制设备的一把钥匙,只有插入有效IC卡到控制机后,被控 制设备才能使用。
IC卡由财务科或专人充值,充值后的IC卡有效,并每天根据工作量定额发放到收费处;当患者凭检查收费单到收费处交费后领取IC卡,到相应职能科室做检查,检查后的IC卡无效,返还到科室或财务科,再由专人或财务科重新给IC卡充值,从而能直观的反映出医师工作量,达到控制漏费、跑费、人情费等,以及统计收费的目的。
医疗仪器收费IC卡控制管理设备方案
为使该系统充分发挥其功效,并确保IC卡不流失,汇集已使用医院的管理经验,总结以下三种管理方案,仅供医院参考。
1、循环卡式(由收费窗口充值IC卡)
病人作检查时,须到收费处交费并领取有效卡,作完检查后,将空白卡留置科室,医院派专人当天下午按条回收空白卡,并填写IC卡回收登记表(如表一)。
参照表一:IC卡回收登记表(以B超为例)
科室: B超 IC卡类别: B超
日期 回收数量 核算条数量 科室负责人(签字) 回收人(签字) 备注
03.1.1 30张 30张 ╳╳╳ ╳╳╳
03.1.2 50张 50张
03.1.3 12张 12张
采用此种方式,收费人员每天须打出收费日报表及发卡日报表,以便核对。
2、科室循环卡式:
由专人充卡(卡中次数为单次),将有值卡放在科室,科室负责人签收。科室每使用一张有值卡时,科室应收到一张核算条,每天按条回收空白卡。回收多少空白卡,补充多少张有值卡,并填写IC卡发放回收登记表(如表二)。科室核算条应收回或加盖“已核对”印章,以免重复使用。并核查未回收卡是否有值,须由科室人签字。科室有值卡的留存数量应大于每天最大使用量。
参照表二:IC卡发放回收登记表(以血常规为例)
科室: 检验科 IC卡类别: 血常规
日期 回收空卡 核算条数 补有值卡 留存数量 科室负责人(签字) 回收人(签字) 备注
03.1.1 0张 0张 0张 80张 ╳╳╳ ╳╳╳ 初次使用
两种常用的运行方案介绍如下:
1、循环卡式
即病人到医院作检查时,须到收费处交费,并领取已充过值的IC卡,病人持卡及收费条去作检查,作完检查,将卡留在科室。院方安排专人每天下午去检查科室收回已使用过的IC卡,然后再转交给收费人员,以便下次充值,并做好详细记录。虽然此种方式运行过程稍显繁琐,但从管理角度上看,该方式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它是事前控制,即如需作检查,必须到收费处交费以获得IC卡,否则医疗仪器将不能使用,这种方式“铁面无私”,管理严格,彻底实现由“人管机器”变成“机器管人”。
2、非循环卡式
即每操作人员配一张卡,续入定额费用或次数,每作一次检查扣去一次费用或次数,用收费累计金额(例次)加上卡中余额(剩余次数)等于续入总金额(总次数),来实现总额控制。此种方式具有运行简单的优点,但该方式属于事后监督,即使病人不交费,操作大夫仍可作检查,随后再向院长解释,“先斩后奏”。该方式仅仅只能给院方提供操作大夫是否作弊的依据,最终管理还需要人监督来实现。
以上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院方可以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管理情况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种适合本院的循环方式,或两种方案联合使用。
附:医院医疗仪器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市场经济大形式下,医疗机构也进行了巨大的改革,随着医疗服务价格方案的出台,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将大幅度降低:“医药分家”又势在必行,为了弥补这两方面给医院带来的损失,医院必须在医疗设备上下功夫,但是增加新设备需要大批的资金,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推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密切挂钩,过去一些报销医疗费用单位的职工肯定会利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去节省检查费,加强现有医疗仪器的收费管理、降耗增效不失为院方最佳的选择。
据对多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来看,医疗仪器收费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尽管医院在管理制度的制订和监督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医疗仪器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涉及到人情、面子因素及以下现象的特殊性。下面就我们了解到的医院医疗仪器收费检查中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简单分析如下:
(一)人情检查
亲戚、朋友到科室作检查,操作大夫即使不愿意给他们免费作检查,由于碍于面子、人情,不好意思拒绝。但人情检查中也有很多个人经济成分存在。操作大夫为某患者提供了免费检查,可以通过此患者换取个人生活的便利。人情检查现象在医院即使被发现,院方有时也不方便去追究。
(二)私收现金
检查科室私收现金现象多为个人行为,但也有科室集体操作的情况。
院方不可能派专人盯防,所以这种现象在医院比较隐蔽,即使医院了解到某科室或某大夫有私收现金现象,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也不能对他们作出相应的处理。受利益的驱动,这种现象在医院愈演愈烈。私收现金现象之所以存在,也有它滋生的土壤:
1、患者在检查科室交现金,大多都可以得到很大的优惠。
2、患者由于行动不便或为了节省时间,不愿意到收费室排队交费。
以上两种现象因不易检查和监督,使医疗仪器收费管理出现了许多漏洞,成为了医院管理的死角,不仅影响院风及精神文明建设,损害了医院形象,同时将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综合分析,由于以上现象的隐蔽性,再加上人情面子因素,医院如果单纯从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是不能彻底控制医疗仪器收费检查中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医院必须寻找一种切实可行又能严格控制医疗仪器收费检查的技术来加强医院的医疗仪器收费管理。这套“医疗仪器收费IC卡管理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研制开发的。该技术的核心是医疗仪器收费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它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及IC卡技术融合在一起。控制器与医疗仪器相连配合使用,病人到医院作检查时,必须到收费处交费,并通过发卡机获取IC卡,只有将交过费的IC卡插入控制器,医疗仪器才能使用。若IC卡上的金额不足或无金额时,控制器将视为无效卡,医疗仪器仍不能使用。控制器“铁面无私”、“认卡不认人”,能严格控制医疗仪器收费检查,彻底杜绝了医疗仪器检查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将为医院加强医疗仪器收费检查管理提供一项硬措施。
附:关于医疗设备收费控制器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
为加强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加医技科室的收入,医院将对部分医疗设备安装收费控制器,实行IC卡收费管理。为使IC卡管理正常有序、高效率的运转,特制定本规定。
一、 值班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疗设备收费控制器操作程序和说明进行工作,严禁违章操作。
二、 正确、规范使用IC卡。各医技科室对IC卡要妥善保存,实行IC卡回收制度,要求IC卡发放、回收数目一致,否则,每丢失一张IC卡,对科室处以IC卡价格的2倍罚款。
三、 各医技科室要建立违章操作登记本,要求登记详细、理由充分,如登记与机器记录不符,每出现一次,除按违纪一次处理外,还将对科室按漏收规定给予处罚。若控制器有故障,科室须填写报修单报修。
四、 严禁改动控制器和医疗仪器的连接部位,如故意撕坏控制器封条或破坏锁盒,每发现一次,对当事人处以50元罚款。
五、 凡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控制器线路、部件、主机的损坏,按价值的三倍对当事人以及科室进行处罚。
六、 各科室负责人严加管理,认真负责,对经常出现违纪操作的科室,对其科室负责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开始执行
hntrl@163.net hntrl@s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