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欢迎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首页
BBS
包含飞教授专栏
排行榜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用户
蜜蜂会-MiForum论坛
»
论坛首页
›
学术讨论专题
›
医学信息学研究
›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ing_ge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复制链接]
忧郁冰山
忧郁冰山
当前离线
积分
16
发表于 2005-6-27 07: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img src='images/smiles/tongue-out.gif' smilietext=':tongue-ou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ongue-out:' /> <!--quote-老包+2005-06-23 16:02--><div class='quotetop'>引用
老包 @ 2005-06-23 16:02)</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原则上只寄给老师,学生看了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影响独立思考的培养。<!--quote2--></div><!--quote3-->
<br>可以借鉴一下好的东西,在上面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见解就是好的啊。没有更多的了解怎么会有将来更新更好的发展呢。对吧,各位老师。
<br>如果真的不是很方便的话就在论坛上多提供一些资料吧,谢谢!!!
回复
举报
老包
老包
当前离线
积分
3609
发表于 2005-6-28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quote-小辉+2005-06-25 22:20--><div class='quotetop'>引用
小辉 @ 2005-06-25 22:2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包老师 我也是老师阿 我正在教医学信息学课程 呵呵<!--quote2--></div><!--quote3-->
<br>
<br>我们可用e-mail多多交流.
回复
举报
忧郁冰山
忧郁冰山
当前离线
积分
16
发表于 2005-7-2 01: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quote-老包+2005-06-27 16:24--><div class='quotetop'>引用
老包 @ 2005-06-27 16:24)</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我们可用e-mail多多交流.<!--quote2--></div><!--quote3-->
<br>好啊。谢谢老师。清多多指教啊!!!!!!!
回复
举报
老包
老包
当前离线
积分
3609
发表于 2005-7-2 1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quote-忧郁冰山+2005-07-02 01:07--><div class='quotetop'>引用
忧郁冰山 @ 2005-07-02 01:07)</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好啊。谢谢老师。清多多指教啊!!!!!!!<!--quote2--></div><!--quote3-->
<br>欢迎年轻人多联系,特别是具体的学术问题。
<br>
<br>我目前正在国外走走看看。与20年前在欧洲当访问学者时大不相同,当初琳琅满目的市场上中国货难见踪影,只有几瓶酱油是“中国制造”,我带有严重的自卑感。现在则大不相同,超市里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我也更理解为什么国际上对中国崛起如此紧张。
<br>
<br>我国的学术也在酝酿崛起。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创的学派?只有我们真刀真枪地干(不要什么都是说说而已),学术上形成我们中国人的风格和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br>
<br>
<br>
<br><!--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老包 在 2005-07-02 11:16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回复
举报
jhs1
jhs1
当前离线
积分
3862
发表于 2005-7-3 1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p>转贴:</p><div align="center"><span class="ccwheading02"><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背后的危机</span></div><p>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着<strong>中国</strong>的政府、企业。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的优势地位还能保持多久? <br /> 不挣钱的“<strong>中国</strong>造” <br /> <strong>中国</strong>低廉的劳动力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 </td></tr></table>成本,成为<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低价的主要支撑。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生产订单交给<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去做。据说耐克公司把60%以上的运动鞋生产放在<strong>中国</strong>,<strong>世界</strong>十大名牌衬衫的订单也大多数都下给<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然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为<strong>中国</strong>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但执行这些订单的<strong>中国</strong>生产厂家最终能赚多少钱呢? <br /> 有人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生产商是<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玩具设计定型后,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一家香港贸易公司,每件价格为50美元;香港贸易公司转手将订单交给<strong>中国</strong>一家外贸公司,每件价格为22美元;这家外贸公司再向广东和江苏的两家<strong>工厂</strong>订货,每件价格15美元;包括人工和原材料,<strong>工厂</strong>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美国公司拿到玩具后,以每件8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略计算下来,<strong>中国</strong>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strong>中国</strong>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香港贸易公司的毛利28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32美元,商场的毛利是18美元。 <br /> 在此链条中,<strong>中国</strong>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 <br /> 不仅如此,近年来,不少<strong>中国</strong>厂商为能保住美国市场,大都采取了先付货、后交钱的方式。有的美国零售商和中间商在交货半年后才付款,甚至在货售出之后才付钱,等于是把库存转给了生产者承担。 <br /> “凑合”的质量观 <br /> 山西一家机床厂的采购部经理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厂里从国外引进了一套设备,当时想虽然这套设备价格不菲,但国内有原材料和必要的工具等,产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当时他们和国内的原料厂商接洽,厂商表示自己的产品肯定没有问题,然而,当他们开工之后却发现,与美国、韩国同样型号、同样标准的原料,国产的质量却根本无法保证,而且工具也达不到要求,没办法他们只好改为进口,可是产品的价格却大大提升了。 <br /> 他说,国内企业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凑合”,特别是那些中小加工企业。在他所接触的美国、日本企业里,客户定的质量是五级标准,他们就要达到六级水平。而<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往往是你要五级,我就比四级好一点,勉强合格就行。这种理念严重地制约了<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的产品升级。而当欧美制造业的大企业不断向<strong>中国</strong>转移时,<strong>中国</strong>企业仍然停留在自己与自己竞争的水平上,仍然用凑合的态度来对付客户,又怎能应对与欧美大企业的竞争呢? <br /> 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strong>中国</strong>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 <br /> <strong>中国</strong>制造业效率低,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升,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不少<strong>中国</strong>企业这些年来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br /> 是车间不是<strong>工厂</strong> <br /> 虽然<strong>中国</strong>已经成为一个令<strong>世界</strong>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等深层次竞争资源,<strong>中国</strong>制造业只是<strong>世界</strong><strong>制造</strong>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还远未成为“<strong>世界</strong><strong>工厂</strong>”。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表示,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只处在中低端,从<strong>中国</strong>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与<strong>世界</strong>经济史上被称为“<strong>世界</strong><strong>工厂</strong>”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br /> 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strong>创造</strong>了1%-2%的利润。 <br />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都是<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把技术教给中国人,更换一个螺丝钉还要交给法国人,全部技术细节控制在合资企业里面,<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不可能孵化<strong>中国</strong>技术。 <br /> 而就中国彩电业来说,纯平玻壳、电子枪等关键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strong>中国</strong>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得益甚至还不到商品价格的10%。 <br /> 没有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自主品牌,成了“<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的软肋,成为<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做大做强的桎梏。多年来<strong>中国</strong>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使西方消费者形成了“<strong>中国</strong>货=低质、低价商品”这样的固定概念。一些传统老品牌的逐渐萎缩和消亡,新民族品牌诞生的艰难缓慢,使得相当多的<strong>中国</strong>产品只能挂着别人的牌子出口,企业只是替人家做“洋打工”。 <br /> 国际品牌分析家看到了<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的现状,他们指出,<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在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strong>中国</strong>内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外国品牌在<strong>中国</strong>继续受到欢迎。2004年以来,很多<strong>中国</strong>消费品牌股价在下跌。<strong>中国</strong>企业在欧美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很低,一位广告代理公司的专业人员表示:“<strong>中国</strong>企业若要成功向<strong>世界</strong>输出品牌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r /> 技术将是终极优势 <br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strong>中国</strong>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占收入5%或更高比重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而<strong>中国</strong>企业能达到这一国际标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在创新方面,<strong>中国</strong>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br />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了研发当中。有55%的创新来自于与大学、研究机构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而大部分<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研发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有资料显示,<strong>中国</strong>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而我国每年上万亿的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br /> 与此同时,洋品牌的渗透力逐渐增强。前几年国产手机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曾一度获得高达近五成的市场占有率。但近一年来,形势发生了转变,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在向市场大举推出具有新功能的手机的同时,还举起了大幅降价的旗帜,致使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3年的42%滑落到了2004年上半年的37%。在<strong>中国</strong>的家电业和汽车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日立、三星等外国厂商凭借先进技术,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等高端领域夺回了市场份额。 <br /> 如今,<strong>中国</strong>加工制造业的所谓比较优势正日益被进入<strong>中国</strong>的国外企业以及周边国家、拉美国家所模仿,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资源成本比较优势已经无法为<strong>中国</strong>企业赢得未来。<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低成本优势将要面对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的竞争,且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如果“<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依然停留在贴牌等简单的加工层面,满足于给自己<strong>创造</strong>1%-2%的利润,<strong>中国</strong>终将沦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只能获得微薄利润,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 <br />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都在不断向<strong>中国</strong>转移,但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strong>中国</strong>制造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外资大量涌进的同时,<strong>中国</strong>企业能不能在技术上更多地投入,更快地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这将直接关系到<strong>中国</strong>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们最终能否改变处于下游的弱势地位。 <br /> <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制造</strong>何时转变为<strong>中国</strong><strong>创造</strong>?技术将是终极关键。这是<strong>中国</strong>众多企业家正面对的一次大考验。(<strong>中国</strong>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回复
举报
icebingshan
icebingshan
当前离线
积分
79
发表于 2005-8-2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急!!医学信息试题,包老师或者网管老师请进
<!--quote-忧郁冰山+2005-07-02 01:07--><div class='quotetop'>引用
忧郁冰山 @ 2005-07-02 01:07)</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好啊。谢谢老师。清多多指教啊!!!!!!!<!--quote2--></div><!--quote3-->
<br>
<br>
<br>忧郁冰山:
<br> 我是你一个学校的,今年毕业的。在佛山一家医院工作,知道我是谁了吧。熊。。
<br>
回复
举报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