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1|回复: 0

医疗影像学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2-16 2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普通X线检查
    普通X线检查是最早的医疗影像手段,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利用X射线的穿透功能,在底片上成像是其原理。不过X光作为一种较早的影像技术有其局限,有时需要事前服食钡餐的缺陷也为病人带来不便。
2、CT(Computed Tomograpathy)
    CT最适于查明占位病变如肿瘤、囊肿、增大的淋巴结、血肿、脓肿和肉芽肿等。对这些病变,CT可以查明其大小、形态、数目和侵犯范围,对某些器官的癌肿,CT可决定其分期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但在定性诊断上还有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螺旋CT、多层面螺旋CT、电子束CT的出现,其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可见CT扫描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只有与其他设备,其他诊断手段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核磁共振(MRI)
    MRI是英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缩写,即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因而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继X线和CT后的又一重大发展。
4、DSA即介入放射
    DSA用于介入放射学治疗是最理想的技术。由于DSA造影剂用量小、浓度低、实时显象,可反复重放,另外还有路图技术(road mapping),大大方便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可以节省常规造影需要的洗胶片时间,减少导管在动脉内停留,缩短介入性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所以DSA广泛应用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经导管栓塞治疗等介入放射学。
5、超声医学
    超声在人体内传播,由于人体各种组织有声学的特性差异,超声波在两种不同组织界面处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衰减以及声源与接收器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等物理特性。应用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采用各种扫查方法,接收这些反射、散射信号,显示各种组织及其病变的形态,结合病理学、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的反射规律,而对病变部位、性质和功能障碍程度作出诊断。
6、核医学
    核医学是原子核医学的简称,又称为原子医学,它是一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射线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核医学已成为医学科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核医学能及时地反映体内生理、生化过程,提供动态资料,故有人把核医学称为“应用生物化学及应用生理学”,能够反映组织器官的整体或局部的功能,能提供定量的、准确的数据,能简便、安全、无损伤地诊断疾病,能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等。目前,核医学仪器(包括SPECT、PET)已与超声断层仪、热像图仪、CT和磁共振扫描装置等共同组成医学图像成像技术,把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