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初有这个想法是想在最大限度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系统的成本.
在现在的医院中,如果同时实现了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话,考虑到今后若干年内的先进性,这些工作站往往采用了目前较高档的配置,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这些高配置的工作站并没有真正发挥完全的能力,往往成为了医护人员工作之余的娱乐工具"如果对工作站进行较严的控制,则又造成了机器能力的闲置和浪费.
基于此,我才有了这个想法:能不能建立一个病区内部的主机(病区服务器)+终端系统,终端配给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通过无线网与病区服务器连接,具有一个固化在FlashROM中的HIS系统终端软件,输入手段可采取手写识别,软键盘或语音识别.终端只具有输入输出模块和数据发送接收模块,有大容量的内存,不具有数据处理能力.这样的终端可采用现有的PDA,但我认为现有的PDA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的需要,主要是在显示面积和分辨率上离要求较远.所以可能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同时由于终端的软件系统固化在FlashROM中,所以能够满足升级的要求.而采用不同的软件,就可以使这套系统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内,所以市场需求就会大大增加,成本也会降下来.
这样一台终端同时可以起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的作用.由于它便携,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工作.考虑到医院的投资问题,不可能给每名医护人员都配备一台终端,所以终端上应装有身份识别装置,应该是存储卡,没有插入存储卡的终端是不能工作的(就像没有SIM卡的手机一样).终端内的软件系统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而不同.
主机(病区服务器)负责处理数据的上传和下行,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中转中心.如果说中心服务器是整个医院的大脑的话,那么病区服务器就是整个医院系统上的一个"神经结",负责将终端的数据处理后上传给中心服务器,同时将终端的数据请求传递给中心服务器,取得数据并处理后发给终端.这样一台病区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事务,同时为多名医护人员服务,可较好的发挥机器的能力.
病区里数据流动的高峰期应该是早上医生查房时和护士执行医嘱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内,病区服务器要能够满足数据流动的要求,因为数据并不存储在病区服务器中,所以它的性能要求不要很高,只要有稳定的性能就行,如果斑竹认为高档PC不行的话,也可以用中低档次的专用服务器.
这几天在临床实习,感觉到HIS系统能否在医院真正扎下根,就要看它能否真正贴近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能否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能否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否具有合适的价格.随着实习的深入,我也许还会有进一步的想法来发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