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2|回复: 8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19: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2><font color="#0f3ccd">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font></h2><br /><strong>■ 本报记者 朱小兵</strong><br /><br /><hr /><br /><table width="62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a14"><p class="a14">继2004年在上海首度宣告进入中国医疗行业之后,2005年4月底,IBM在成都举办2005年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并宣布了一系列重要新举措。 </p><p class="a14">2005年4月底,IBM在成都举办2005年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而此前不久的2005年初,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曾在公开场合高调指出,政府与医疗卫生是2005年IBM中国锁定的四大重点行业之一。 </p><p class="a14">不过,此一布局并非IBM针对中国的单一行为,而是IBM全球战略在中国的执行和推进。2004年初,IBM做出重大调整,将其生命科学业务与医疗业务合并,同时启动一项2.5亿美元的全球性战略投资计划,用于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其实早在2004年4月,IBM就在上海举办了首次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从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 IBM进入中国医疗行业。 <img src="http://www2.ccw.com.cn/05/0519/d/pic/d01_8t1.jpg" border="0" onclick="j&#097;v&#097;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097;v&#097;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p class="a14">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联盟总监Grace Tseng女士 </p><p class="a14">回首过去的一年,IBM政府与公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刘焕时认为,IBM在医疗行业取得了四点长足进步: 第一,与国内医疗行业最重要的ISV、SI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一些ISV已经将其解决方案架构在IBM的开放平台之上。第二,对于医院的信息化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与国内很多知名医院做了深入的交流。第三,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比如开展直邮,与许多医院建立了业务关系。第四,建立了一支专注于医疗行业的团队。 </p><p class="a14">在取得上述进步的同时,IBM中国进一步摸清了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ldquo;行情&rdquo;,并为其贯彻合作伙伴战略,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img src="http://www2.ccw.com.cn/05/0519/d/pic/d01_8t2.jpg" border="0" onclick="j&#097;v&#097;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097;v&#097;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p class="a14">IBM政府与公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焕时 </p><p class="a14"><strong>医疗IT何以恶性循环</strong> </p><p class="a14">2004年5月,IBM大中华区的俞毅博士从新加坡转战上海,受命开拓中国医疗行业。一年过去,俞毅博士对于中国医疗行业有了更多切身感受,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期待业界共同思考。 </p><p class="a14">首先,医院在IT投入环境方面,如何建立可评估的投入产出体系。俞毅认为,医院信息化滞后,问题不在于IT投入的百分比,而是在于具体做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效果,投入的比例结构与优先次序如何确定,如何建立可持续的投入体系等。国内医院IT投资大多分散在各个科室,缺乏统筹。医院不是不愿意投入,而是无法描述投入完成后的回报。其次,从应用环境看,自主开发是否可行、一体化产品是否存在、什么是最佳的集成模式。自主开发应该开发什么、开发多少,成本与周期如何控制,能否控制开发的复杂度等。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虽然一体化产品实施相对简单,但是一旦需要移植,无异于引爆一个炸弹。第三,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集成模式,确定集成的复杂度,以适应医疗机构集团化的需求。 <img src="http://www2.ccw.com.cn/05/0519/d/pic/d01_8t3.jpg" border="0" onclick="j&#097;v&#097;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097;v&#097;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p class="a14">IBM大中华区 俞毅博士 </p><p class="a14">俞毅博士建议,ISV应该更关注产品的细分和产品的特色。医院新业务模式在不断产生,比如急诊流程的改革,对IT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有专门的公司提供这方面的方案。不同的产品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在服务环境方面,目前国内要么医院自行解决,要么购买供应商服务,因而急需专业的服务公司,尤其是引入IT规划咨询服务和专业的第三方服务。 </p><p class="a14">刘焕时分析,从行业IT应用生态链条的角度,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要实现良性发展,树立市场信心,必须克服如下挑战: </p><p class="a14">首先,解决低水平应用开发问题。医疗行业信息化始终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协作分工。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研发队伍规模小而分散。超过20人编制的IT部门,在医院很少,大家做的是相似、重复、小规模的工作,缺乏规模效应,更制约了系统性能和功能的水平。而在金融、电信等行业,这方面已经存在可参照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如何集中当前分散的资源,确实是医疗行业信息化的重大挑战。 </p><p class="a14">其次,应对医疗卫生行业应用所特有的复杂性。医疗卫生行业的IT应用,涉及的学科广泛,应用的复杂度、可靠性均不是一般行业能比。如果没有大批的队伍、以软件工程的形式来开发应用,挑战就更大。 </p><p class="a14">第三,尝试有效的商业模式。在电信、金融行业,IT已经进入核心的商业应用,比如短信的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及其上下游伙伴都可藉此盈利。但是医疗行业目前仍未形成类似的有效模式,尽管这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p><p class="a14">刘焕时设想,譬如可以在每个城市建立一个IT中心,支撑整个城市医院的主要应用。通过联通医院、社保、银行等部门,提高信息流通效率,改变医院目前局部单点的应用,医疗信息化就可以实现根本的改观。 </p><p class="a14"><strong>艰难预示着机会</strong> </p><p class="a14">让IT供应商感到挠头的是,国内医院的院长们往往从临床骨干中选拔提升,即便走上管理岗位后,仍痴迷于手术刀、业务技能和装备的提升,对于信息化投入的重视程度远不能及。因此有专家指出,现在中国医疗水平、设备水平跟国际已经没有明显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和信息化。 </p><p class="a14">不过,一些医院对于IT投资态度的改变,是IBM决心加力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据。前不久,刘焕时访问国内一家医院,院长当着他的面,对财会科负责人说,以后每年要从医院收入中,拿出500万元作为IT投入。这家医院的年收入过亿元。 </p><p class="a14">&ldquo;一些医院正在将IT投资从过去的立项性投资,改变为持续性投资。&rdquo;刘焕时说。IBM注意到这一重要变化,即便目前这一变化只发生在局部。 </p><p class="a14">其实,医疗卫生行业每年有大量的采购预算,但主要用于医疗设备、办公大楼的建设等,而IT投资意愿与此相比,则是冰火两重天。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每年纯粹的IT投入只占年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三。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行业的IT投入水平是3%,两者存在10倍的差距! </p><p class="a14">&ldquo;这说明,目前,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非常低。&rdquo;刘焕时说。这是导致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远远无法与金融、电信相提并论。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那些专注于中国医疗信息化的IT公司,绝大多数规模还很小。 </p><p class="a14">但在IBM看来,当前医疗信息化的种种艰难,也预示着机会。在中国,一些有实力、有远见的医院,已经明确IT投资预算要达到每年销售收入的1%。&ldquo;医疗信息化正处于发展阶段。10年以后,这个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dquo;刘焕时坚信,&ldquo;今天,业界还普遍热衷于电信、金融行业,这恰好给我们和合作伙伴留了比较宽裕的时间去准备。&rdquo;他的理由是,医疗行业业务模式会不断地创新发展,而且,医疗行业IT市场的竞争,远没有电信行业那么惨烈,进入门槛也没有金融行业要求那么高。 </p><p class="a14"><strong>啃硬骨头的准备</strong> </p><p class="a14">关于医疗信息化的牵引力,IBM在全球战略上,提出了&ldquo;个性化医疗服务&rdquo;的概念。意即在未来,个性化医疗需求将主导医疗技术和服务的走向,进而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广阔空间。 </p><p class="a14">IBM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联盟总监Grace Tseng女士认为,医疗创新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IT的发展将促进个性化医疗服务。借助IT系统,医院能够对患者的临床信息、医疗数据和图像、环境、基因特征以及分子和基因研究活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为医生提供深入的诊断参考。第二,在一些医疗整体水平比较低、而人口很多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医疗的创新将带来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医疗机构为公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第三,科技的创新帮助人类更加了解自身,如目前新兴的基因研究、创新药物、基于信息技术的临床诊疗新方法等可以将医疗的功能从治疗提高到预防,从预防转变为预测,从而不仅对医疗保健行业本身,更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p><p class="a14">IBM也推出了一系列合作伙伴支持计划,包括积极鼓励ISV加盟医疗与生命科学的PartnerWorld行业网络,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发展业务和促进需求的项目,并通过相应的激励计划,与ISV、SI、分销商一道,为医疗行业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p><p class="a14">2005年,IBM与合作伙伴联手开发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其中包括业务解决方案、架构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转型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供应商解决方案、医疗信息化等行业解决方案,并针对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实际应用特点,推出专门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其中,针对中国合作伙伴,IBM重点推广两类解决方案: 架构解决方案、业务解决方案。IBM不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而是提供软硬件平台,通过合作伙伴(ISV、SI),向最终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 </p><p class="a14">&ldquo;中国的医院数量庞大,IBM的策略是,以合作伙伴为主导,以市场为中心。我们要与合作伙伴无缝合作,共同成长。营造合作伙伴生态链条,使ISV、SI能够从战略角度布局,而非现在的各自为战、个性化项目导向的被动格局。&rdquo;刘焕时说,&ldquo;医疗行业的机会已经非常明显。我相信,10年以后,中国医疗行业一定会成就一批有规模的ISV、SI公司。&rdquo;</p></td></tr></table>
发表于 2005-9-16 0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quote-张琨+2005-09-10 11:20--><div class='quotetop'>引用张琨 &#064; 2005-09-10 11:2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font color="#0f3ccd">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font>
<br><b>■ 本报记者 朱小兵</b><!--quote2--></div><!--quote3-->
<br>
<br>看这次上海第一医院的单子花落谁家了.
发表于 2005-9-16 0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缺乏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才是行业弊端。起点低,很正常,从无到有的事物多了,超级女生都能运作出来。那么,还是缺乏。
<br>
<br>IBM能否创造奇迹,看得不是实力,而是思路,如何去实现的问题。
<br>
<br>------------------------------------
<br>刘焕时分析,从行业IT应用生态链条的角度,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要实现良性发展,树立市场信心,必须克服如下挑战: 首先,解决低水平应用开发问题。医疗行业信息化始终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协作分工。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研发队伍规模小而分散。超过20人编制的IT部门,在医院很少,大家做的是相似、重复、小规模的工作,缺乏规模效应,更制约了系统性能和功能的水平。而在金融、电信等行业,这方面已经存在可参照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如何集中当前分散的资源,确实是医疗行业信息化的重大挑战。 其次,应对医疗卫生行业应用所特有的复杂性。医疗卫生行业的IT应用,涉及的学科广泛,应用的复杂度、可靠性均不是一般行业能比。如果没有大批的队伍、以软件工程的形式来开发应用,挑战就更大。 第三,尝试有效的商业模式。在电信、金融行业,IT已经进入核心的商业应用,比如短信的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及其上下游伙伴都可藉此盈利。但是医疗行业目前仍未形成类似的有效模式,尽管这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刘焕时设想,譬如可以在每个城市建立一个IT中心,支撑整个城市医院的主要应用。通过联通医院、社保、银行等部门,提高信息流通效率,改变医院目前局部单点的应用,医疗信息化就可以实现根本的改观。
<br>
发表于 2005-10-13 0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IBM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搞了几个医疗信息系统项目,但是都以虎头蛇结束。这次IBM是否又要作秀?让人难以相信其行,还是看一看吧。
发表于 2005-10-13 1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p><!--quote-南京猿人+2005-09-16 03:52--><div class='quotetop'>引用南京猿人 &#064; 2005-09-16 03:52)</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缺乏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才是行业弊端。起点低,很正常,从无到有的事物多了,超级女生都能运作出来。那么,还是缺乏。 <br /><br />IBM能否创造奇迹,看得不是实力,而是思路,如何去实现的问题。 <br /><br />------------------------------------ <br />刘焕时分析,其次,应对医疗卫生行业应用所特有的复杂性。医疗卫生行业的IT应用,涉及的学科广泛,应用的复杂度、可靠性均不是一般行业能比。如果没有大批的队伍、以软件工程的形式来开发应用,挑战就更大。 <!--quote2--></div><!--quote3--></p><p>&quot;其次,应对医疗卫生行业应用所特有的复杂性。医疗卫生行业的IT应用,涉及的学科广泛,应用的复杂度、可靠性均不是一般行业能比。如果没有大批的队伍、以软件工程的形式来开发应用,挑战就更大。&quot;</p><p>&nbsp;</p><p>这才是真正原因,可惜被放在&quot;其次&quot;里面。医疗信息行业与医疗行业一样,只能以复杂性为本质特点建立&ldquo;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rdquo;。医院本身的运行模式与任何其他行业(电信、金融行业)的运行模式就根本不同,医生的工作就是不断工作-不断学习的模式,不可能以协定处方批量处理病人,与其他行业也绝然不同。所以最根本的思路是直面复杂性、丰富的个性及多变性,采取高投入,高回报的模式?....MI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如<strong>按复杂性提出要求,却以简单性给予回报</strong>,那么MI企业都会被消耗掸尽,......</p><p>&nbsp;</p><p>&nbsp;</p><p><br />&nbsp;</p><!--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老包 在 2005-10-13 11:22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发表于 2005-10-13 1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看到&ldquo;骨头&rdquo;了,也早就知道很&ldquo;硬&rdquo;,但是对于他们准备怎么&ldquo;啃&rdquo;,还是不得要领。
发表于 2005-10-14 0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p><!--quote-mindlesun+2005-10-13 06:34--><div class='quotetop'>引用mindlesun &#064; 2005-10-13 06:34)</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1、系统使用者的话:现在是我们为HIS系统服务而不是HIS系统为我们服务 </p><p><!--quote2--></div><!--quote3--><br />如果是分娩的阵痛,应该是必须忍受的。<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2、收费员每天的交帐没有准确的日报表,只能凭良心将&ldquo;大头&rdquo;上交 </p><p><!--quote2--></div><!--quote3--><br />这就有点胡闹,而且危险了。<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3、信息中心技术支持人员在现场哭,得不到支持无论是中心的领导们还是公司 </p><p><!--quote2--></div><!--quote3--><br />莫斯科相信眼泪吗?<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4、现场设备采购:依公司开发的程序来定设备,大批量的计算机和打印设备 </p><p><!--quote2--></div><!--quote3--><br />削足适履?<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5、大批量的正在运行老系统、新采购的机器被淘汰,换上高配的机器,因为新系统要求的机器配置高,让人心痛的浪费!可以说在全国医疗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投入!</p><p><!--quote2--></div><!--quote3--><br />多少银子?&nbsp;<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6、开发的公司人员已多月没拿到工资了 </p><p><!--quote2--></div><!--quote3--><br />公司收到费用没有?与公司有合同吗?<br /><!--quote--><div class='quotetop'>引用:</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7、每个临床使用者抓到公司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ldquo;你们。。。。&rdquo; <br /><br />这是一个个彻彻地地以信息中心为主导从商务到技术到实施的项目! </p><p><!--quote2--></div><!--quote3--><br />是信息中心没有能力,还是以信息中心为主导就一定是错误的?<br /><br /></p>
发表于 2005-10-14 16: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p><!--quote-mindlesun+2005-10-14 16:06--><div class='quotetop'>引用mindlesun &#064; 2005-10-14 16:06)</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br />据说是信息中心完全控制的。反而是院领导在为中心服务 <br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是人的问题!是哪个人做的问题! <br />要想将事做对,必须方法对; <br />而方法对的前提是人对; <br />那人对的前提呢?是产生人的机制要对,没有科学合理的机制将合适的人产生到合适的位置上,一切都是徒劳的。 <br />在中国大陆到处流传的话是这个单位的头好单位就有希望,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人身上而不是寄托在产生人的机制上 <br />为什么GE韦尔奇走了、IBM郭士纳走了大家都不担心,因为它们有自身的一套机制能将合适的人产生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br />在中国呢?明知道找错人也没办法!知道错,又有何耐! <br /><br /><br /><br /><!--quote2--></div><!--quote3--></p><p>这就是根子上的问题,领导或人选拨机制在中国是很落后的,另一方面大项目上的决策机制也是问题,常常是领导决定单位的命运。</p><p>领导的错误决策如果有一种机制加以阻止,也不至于对单位造成危害!</p><p>当然我不了解上面案例的一些情况,只是谈个人对现状的一些看法,不涉及到案例!<br /></p>
发表于 2005-10-14 17: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IBM开始啃硬骨头

当初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虹副院长考察的时候还津津乐道 说他们原来的IBM系统至今不落后。现在尴尬的不只她一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