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教授、各位专家,节日好!
<br>
<br> 应网友lyq81404的建议,做了医学专业讨论区页面。 已经做成:<a href="http://www.yxxgx.com/3-000-bbs.asp" target="_blank">http://www.yxxgx.com/3-000-bbs.asp</a>
<br>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颇多,与大家分享吧。
<br> 做这样一个页面并不难,却用了一个多月,是自己放弃了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信心做。
<br> 首先,找到的这些专业论坛,并没有覆盖医学、医院所有的专业,整体看有很多的空缺区。其次,部分现存的论坛,人气也不旺,质量不高。 并且惊讶地发现,我国医学、医院人员使用互联网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数极低。除丁香园、生命科学论坛、中国护士天使社区很好,护理园地、医学信息学论坛也很成功,更多的都是处在互联网的边缘,其管理员做大的决心也令人怀疑。
<br> 收集的都是专业论坛啊,可能是以后绝对重要的智力资源(传播知识的一种强力形式)!应该是从医人员喜欢的,很多工作中话题问题应在这里讨论获得解决。 但事实上,没有多少人会利用这些互联网便利。 还有什么地方? 即时通迅QQ或MSN: 那里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地方,很难成为严谨的医学问题的信息载体。 博客: 论坛不会使用就不说博客了,况且还没发现单一专题的博客。 不能期望更便易的互联网交流形式了,这个时候,不得不回过头来看这些收集来的论坛,既惊喜,又忧虑。 惊喜的是,毕竟有一些先行者想到了并正在做那么重要的工作,这块地盘不再是空白;忧虑的是,他们能否经得起互联网孤独和冷漠的考验?
<br> 读过2005年中国互联网使用现状报告,目前全国使用互联网人数已达一亿, 这并不能大幅度促进我国在职人员使用互联网更新知识。 从我身边的情况来看,因素有几: 1、不知道上互联网能够看到什么对专业有用的东西. 2、常上互联网的也不知道有可以进行专业交流的地方,享受交流的好处,更多的是看新闻或玩游戏. 3、医改不利造成的士气低落,大家缺乏更新知识的热情或紧迫感。
<br> 不能用IT人士的技术眼光来评价我们领域的网站生存状况或行业人士上网交流率之低.,应该对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思想进行反思, 这个考试大纲算成功吗?
<br> 我们都知道,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是: <a href="http://www.ncre.cn/ncre_new/ksjj/index6.htm" target="_blank">http://www.ncre.cn/ncre_new/ksjj/index6.htm</a>
<br> 关键是一级,绝大多数在职人员在这级考。 包括: Windows2000、Word2000、 Excel2000 、Powerpiont2000、Internet基础知识.其中Internet基础知识也是选考的,这个模块内容多,考试出题难以捉摸。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第一坎(计算机基础)都就不一定过, 谁敢去攀第二坎(因特网基础)? 几年前,我的因特网知识已经不错了,也不敢去选考它,选了其他容易通过的模块。 而那些办公模块真的有用吗? 当自己较深的钻研过并作一些使用后,发现这些东西并不常用,逐渐地,就淡忘了,只剩下最基本的一些知识。难道买了电脑放在家就是为了用这几个办公软件? 于是上互联网, 上互联网干什么? 看专业网站? 哪个好,有用吗? 还不如上QQ游戏,于是形成了在职人士“游戏一族”。
<br> 如果说5年前我们关注的是计算机的使用问题,那么,现在摆在我们前面的已经是互联网的使用问题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造就一大批不能适应新世纪的“信息交流盲”。
<br> 由此来看,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互联网知识应该变成必考项目,而在其中,必须有互联网知识的重要章节(包括电子邮箱、网盘、即时通迅、论坛、博客等等交流形式和搜索及数据库的使用),将无奈上QQ玩游戏的网友吸引到有益专业讨论中来。
<br> 我们能够期望的是,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全面普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实用技术(尤其是交流技术),让更多的专业人士真正全面的使用互联网(建议将此考试改名为全国<u>计算机互联网知识等级考试</u>)。另一方面, 期待更多的权威专业机构推出他们优势学科专业论坛(这些论坛将对专业人士业务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时,才能说全新的行业互联网信息繁荣已经到来。
<br>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br> 让我们为现存的医学专业论坛祈祷吧!<!--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tqoayve 在 2005-10-05 05:17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