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0|回复: 23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12 1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篇:
创建经济实用的PACS
—北京天坛医院PACS建设经验及方案特点分析

--------------------------------------------------------------------------------

PACS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逐步转向医疗服务行业,到90年代初期,全球已经有许多医院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PACS。
1999年底北京天坛医院与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和开发了大型PACS系统——NEUSOFT PACS&RIS。该系统遵照DICOM 3.0国际标准,采用图像处理、CT三维重建、关系数据库、局域网海量存储等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诊断、输出、管理、查询、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与RIS系统紧密相连,构成影像、报告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两年多来,该系统已在天坛医院近40个临床部门推广使用,其中神精内科三病区,已经实现了利用无线网络在病房内进行电子阅片,最近又对CR、CT、MR三个部门实行了无胶片化管理。
大型数据库及框架结构
天坛医院的NEUSOFT PACS&RIS系统是国内PACS实施和应用的较典型的例子。与国内一般的PACS系统不同,天坛医院PACS系统接入的医学影像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具体包括3台CT、3台MR、2台CR、2台DSA、1台ECT以及B超、超声心动图、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病理显微镜等,测试显示,平均每天新增数据量约5GB,每年新增数据量1800GB。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海量数据,中小型数据库根本无法满足其PACS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因此,天坛医院选用了Oracle大型数据库为系统应用平台。
在以往的应用中,PACS主要针对的是单台影像工作站或单个影像部门的内部网络,没有与其他影像部门和其他临床信息系统进行连接,系统获得的影像数据单一,无法在全院信息系统中共享,这种缺陷造成了大量影像数据的资源浪费,形成了典型的信息孤岛。其根源在于系统设计均从本部门需要考虑,系统框架太小,可扩展性太差。另外,病人信息和影像的基本信息缺乏统一的标准,重复录入现象严重。
针对这种状况,天坛医院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何对全院各个部门中不同类型影像信息的统一管理,采用了新型的系统框架结构,实现PACS与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对接,保证病人的信息在全院不同的系统中流动和共享,使医院的任何一个病区都可以在病人回病房前及时调阅病人的CT/MR图像。
创造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在国内,制约PACS发展的二大经济因素就是购买专业显示器和海量存储服务器。由于PACS的数据量特别大,一般的大型医院在3年之内数据量就可以达到5TB以上,使用SCSI磁盘阵列来实现在线存储,价格非常昂贵,普通医院很难承受。天坛医院也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此开发小组将目光转向了IDE硬盘。近几年,IDE的磁盘容量已经达到200GB以上,而价格比SCSI硬盘便宜很多,并且还有配套的RAID卡,因此天坛医院采用6块160GB硬盘和Promise RAID卡,搭建了国内最大的IDE存储服务器(940GB),成本约为4万元,大大低于目前同等容量的磁带库和光盘塔。
针对IDE存储服务器可能出现调阅速度慢的问题,专门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发现调阅3年前的CT影像资料,平均等待时间在5秒以内,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人的住院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因此,往往在短期内会产生病人在院期间不同部门并发访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特殊问题,天坛医院将3个月以内的数据存放在SCSI存储阵列中,这样即使出现少数并发访问,也可以保证IDE存储服务器的速度优于磁带库。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来看,采用IDE存储服务器是解决经费不足,但又需要海量存储的最佳PACS方案。
目标是方便实用
天坛医院PACS系统的方便实用性,是与临床医生反复磨合形成的,系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升级,历时两年半时间才逐步走向成熟。在实用性方面,天坛医院的方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它的实用性体现在:
① 系统的调阅速度快。实际测试显示,调阅CT、MR等小矩阵图像的平均等待时间仅5秒,调阅CR等大矩阵图像的平均时间约10秒,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感觉不到明显的等待。
② 支持多屏幕同时比较一个病人的术前术后图像及其他影像结果,这对临床会诊意义重大。
③ 实现了PACS和RIS的有机融合,医生看图像、写报告不需要在两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另外,还提供了MR图像的相互定位功能,使临床医生很容易确定每张MR图像实际所处的空间位置。
④ 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系统既可以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先预约登记再检查,也可以应付急诊流程——先检查再补登记,甚至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单机运行,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⑤ 设计了报告修改查阅功能,使下级医生有机会学习上级医生对报告修改的过程。
(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王韬)
编辑点评
分析与比较
在国内PACS应用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PACS应该算一个大型系统,其设计思路比较严密、完善。首先该系统采用所有影像检查集中登记、集中阅片、集中分发报告的工作模式,不仅方便了病人,而且还方便了学科间的交流,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影像诊断整体水平的提高将产生一定影像。
该系统采用了SAN技术和分中心存储及分发技术,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使得多用户并发存取大量图像时感觉不到等待。同时,它还做到了与HIS的整体融合,使数据充分共享,为检查医生提供各类参考数据(如其他检查结果、相关检验结果以及病历中有关数据),不仅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与重庆西南医院的PACS相比,天坛医院的PACS系统规模要小一些,但其实现的功能还是相当完善的。特别是天坛医院在建设系统过程中,把性能价格比和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对硬件设备(特别是存储系统)的设计比较巧妙、经济实用。
虽然天坛医院的PACS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目前放射科诊断医生还不能从PACS系统中及时获取病人的检验报告、病程记录等资料;系统不支持HL-7数据交换标准,在今后医院之间的影像数据交换时,可能会出现不兼容问题等,但总的来说,天坛医院的PACS实施还是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福州总医院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全面PACS的医院,虽然其投入不大,但PACS的应用规模都与西南医院相当。该医院PACS的应用特点是,利用一系列的软件“替代”技术解决了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超载等硬件系统难题,这是PACS系统建设中的大胆尝试。
(计算机世界报 第07期 D16)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第二篇:
“替代”技术给PACS另辟蹊径
—福州总医院PACS系统实施及技术应用分析

--------------------------------------------------------------------------------

拥有1200张床位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底,该医院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完全PACS系统。系统采用DICOM3.0国际标准的专用接口,将国内外11大厂家生产的具有多种接口的CT、ECT、核磁共振等15台大型医疗设备,顺利地挂接到其“军字一号”工程的HIS网上,实现了PACS与HIS的无缝集成,将医学图像传送到院内相关科室的350多个医生和管理工作站上,实现了医学影像全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与传输。
PACS与HIS的融合
福州医院在建立PACS时,把PACS与HIS融合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大型医疗设备大多是进口设备,文字输入只能用汉语拼音或英文,这样一来每天输入大量病人的完整信息就变成一项艰难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州总医院PACS开发人员设计,在影像服务器接收DICOM数据后,通过与HIS融合,利用HIS中病人的基本信息来代替原英文信息,并补充一些没有的数据,在PACS系统中实现了DICOM信息的中、英文转换。
福州医院在已经运行的HIS临床和门诊医生工作站中可以直接调阅PACS诊断工作站书写的报告内容" 医生工作站也可以象调阅病历一样直接调阅病人影像信息,无须通过其他途径(如ID号、姓名等)" 在书写诊断报告后,各种检查工作后台也可以自动统计,并在综合查询和医务统计中直接调阅,而对于已出院的病人,也可以把其影像作为电子病历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不填加带宽也能提高速度
影像数据传输对网络带宽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传输速度是衡量PACS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志之一。但是,增加网络带宽就意味着要投入巨资改造现有的网络环境,而福州总医院在最初建设PACS系统时资金并不充裕,但PACS的传输问题又不能不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人员想到,解决医学影像传输速度问题除了提高网络带宽外,预取技术也是常用的办法,可以做一下尝试。
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在影像服务器接收病人影像数据后,分析DICOM数据并找出病人的检查主索引,通过检查主索引与HIS中的检查主记录进行匹配,找出该病人所在科室,然后影像服务器自动把该病人的影像数据发送到病人所在科室的临床或门诊影像工作站上,在PACS中把预取技术与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医学影像数据的后台自动传送,较好地解决了医学影像传输问题。由于采用了影像后台自动传送技术,现在医院的病人在做完检查后尚未回到科室,其影像数据已经传到了医生影像工作站上,有效地缩短了病人的诊疗时间。
解决服务器的负载问题
在利用预取技术解决了传输带宽问题之后,PACS开发人员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医学影像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影像服务器既要负责接收十多台影像设备的数据,同时还要负责350台影像工作站的数据分发,若所有影像工作站的数据全部由影像服务器分发,服务器负担会很重,可能会导致速度下降。虽然在大型PACS中,可以采用多级服务器技术来解决服务器负载问题,但其造价却大大提高。
开发人员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后,确定可以采用分中心调度技术来加以解决。分中心调度,就是把科室中几台诊断或浏览工作站中的一台设为分中心,影像服务器只把影像分发到分中心,其余工作站的影像信息由分中心分发,这样既保证了医生能在任一台工作站上调阅病人影像,又减轻了影像服务器压力。福州医院仅把科室里几台影像工作站中的一台普通影像浏览器设为分中心,没有为此增加任何费用,就解决了影像服务器的负载问题,也提高了影像传输速度。
福州医院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无损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现在医院所有影像诊断工作站、临床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手术室和与影像有关的科室均安装了影像浏览器,全院可以浏览医学影像的工作站达到350台。放射科诊断工作站配置了2K×2.5K的专业显示器,门诊医生工作站配置了液晶显示器,临床等医生工作站配置了19英寸以上的高分辨率显示器,院内基本实现了无片化管理。(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 陈金雄)
相关链接(二)
PACS的级别与分类
作为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和工作手段信息化的产物,PACS是集影像、通信、网络、计算机及存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而成。伴随着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ACS的需求、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由此PACS本身的概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 着眼于不同的系统目标、应用需求和系统结构可对PACS做如下分类:
Mini PACS 这是一种纯图像的PACS系统,实现几台影像设备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系统只包含病人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位图信息等,尚未满足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有人称这类PACS为Mini PACS (微型PACS),也称之为设备级PACS。目前有些厂商提供的CR/PACS、DR/PACS均属于这一类。
涵盖RIS的PACS 这一层次的PACS系统连接一个影像科室内所有影像设备,对其图像做集中存储,实现科室内影像数字化诊断,实现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为保证系统的实用性,PACS 系统与病人相关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具有病人信息登录、预约、查询、统计等功能,即PACS要与RIS融合,或说这一层次的PACS本身就要包涵RIS的所有功能;科室级PACS主要是以放射科室为主,兼顾及其他影像科室。
Full PACS 人们把以满足以数字化诊断为核心的医院整个影像工作过程的PACS称为“Full PACS”,又称为Hospital PACS(全院整体化PACS)。系统将医院所有影像设备连接互动,实现全院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医院各个科室围绕影像数据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此阶段的PACS是以数字化影像诊断(无纸化、无胶片化)为核心的大型网络系统,它涉及到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室、病理科、导管室、核医学科等相关影像科室,将全院影像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配置。系统使影像科室医生可通过PACS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网络中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临床医生通过网络快速调阅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在网络中为影像医生提供病人其他病历和病程信息,实现诊治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为实现上述功能,系统至少应包括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化诊断工作站、影像会诊中心、网络影像打印管理、网络影像存储、网络影像分发系统、网络影像显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和数据交换系统等部分,此外系统还必须和医院其他系统融合,尤其是HIS系统。
由此可见,PACS已经从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简单的纯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建设哪一级别的PACS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从数字化医院角度着眼,在总体规划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系统的发展和扩展问题,避免将来重复投资。(北京天健技术有限公司 陈学才)
(计算机世界报 第07期 D15)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2: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第三篇:
透视PACS
■ 本报记者 程鸿

--------------------------------------------------------------------------------

在方案的海洋里淘金
从前,谁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谁就拥有客户;但是现在,仅仅拥有产品与技术已经远远不够了,拥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才是赢得客户的关键。
近几年,随着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IT技术和服务商都推出了以行业应用为核心的,基于自身产品和技术的全面解决方案。
然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建立信息系统或应用某种技术时,怎样才能从解决方案的海洋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用户越来越需要对同类技术的各种方案的典型特性进行深入了解。为了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的需要,应用与方案版“方案分析”栏目将尝试一种更为务实的报道形式。
我们将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对同类技术或相同行业的一些主流和典型应用方案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分析,目的是将不同方案的技术思路、侧重点、适用范围及行业优势鲜明地展现出来。同时从方案的应用中提炼方法、找出问题、发现趋势,引导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数字化”的21世纪里,各行各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朝着集成、整合的方向发展,在医疗行业,建设“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特别是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正在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继HIS之后的又一热潮。然而从当前国内各医院PACS的建设和应用情况看,我们发现,一些对于PACS技术、内涵以及工程建设方面的模糊认识,使得PACS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记者在深入采访、广泛收集PACS应用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和撰写了一组关于PACS技术与应用方案的分析文章,希望能够为应用者提供借鉴。
前不久,贵州有一家大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在医院放射科内安装了一套医学影像设备,随后就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宣传起他们的PACS系统,引得国内许多同行纷纷前去参观,热闹一时。但事后据知情人士反映,这家医院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立的所谓PACS,最终应用并不成功,因为他们的系统仅仅是在放射科内部使用,影像信息相对封闭,没有在整个医院实现共享。
概念上还有些模糊
我国的PACS系统应用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部分医院进行小规模的PACS建设,由于当时国内的影像检查设备多数不支持数字图像的输出,因此基本上采用视频采集和胶片扫描的方式,分辨率等主要技术性能较低,也没有海量存储系统。近几年,随着大量新型数字影像设备的推广应用,部分国内厂商逐步掌握了数字影像的采集和后处理技术,同时计算机硬件价格大幅度降低,因此,部分大型医院开始了较高水平的PACS系统建设。
然而,从目前的实施和应用状况看,许多医院对于PACS的概念、界线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对PACS应包含哪些内容,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看法上还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例如,有些医院仅有一台医学影像设备加一台图形工作站,或在放射科内部建一个小局域网,将几台影像设备和图形设备连接起来,就号称已经拥有了PACS。事实上,贵州这家医院建立的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只是一个RIS(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而不是真正的PACS。
PACS是通过网络将医院的CT、CR、DSA、MRI、数字胃肠、彩色超声、黑白超声、喉镜、内窥镜等影像检查设备连接起来,将其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类归档存储,按需要快速传输到相关影像使用点,实现影像的长期保存、信息共享,实现医院影像的无胶片传送和存储。PACS按覆盖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放射学影像科范围内的小型PACS、向全院影像科室和临床科室提供影像服务的中型PACS和院际间的大型PACS。
投资上的认识误区
最近,记者查阅了许多关于PACS建设方面的文章,有许多观点认为,建设PACS是医院的一项大型工程,不仅需要巨额的投入,而且对网络的要求也极高,没有几百万美元,PACS工程无法启动。  
国内大多数医院目前的网络环境都不太理想,条件好一点的医院可以实现服务器端千兆位、主干网络百兆位,而到桌面只有十兆位的带宽,在这种条件下应用PACS,效果当然不理想。那么,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实现PACS的基本应用呢?
目前国内已有若干家医院建立了成功的PACS应用实例,有些医院仅投入了两三百万元,就实现了PACS的基本应用功能。而对于PACS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传输和显示,他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硬件配置方法,来弥补网络带宽不足和不同层次的显示需求的问题,最终实现了全医院范围内的集中检查和诊断。
为了让用户充分了解PACS实施及应用方法,我们选取了三个在国内较为典型的PACS应用案例——重庆西南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福州总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建立的PACS,覆盖了放射科、超声科、胃镜室、病理科等以设备影像为诊断依据的科室,实现了影像的无胶片快速传递、诊断医师观片数字化、临床医师快速得到影像科室的诊断报告和相应的影像。为了建立PACS,西南医院一次性投入了600万元,仅仅相当于其年收入4.5亿元的1.3%。
天坛医院的PACS一次性投资额为300多万元。虽然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天坛医院没有在全医院范围内配置高档的医学影像显示器,在数据存储方面也没有采用SCSI产品,而采用了较便宜的IDE技术,但其PACS应用范围也覆盖了全院所有相关科室。福州总医院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大型PACS的医院,其投资额度与北京天坛医院相近,在PACS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软件技术手段,来解决硬件性能不足等问题。
(计算机世界报 第07期 D12)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2: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这个贴子最后由danelchen在 2003/03/12 12:46pm 第 1 次编辑]

第四篇:
怎样实施大型PACS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PACS建设经验及方案分析

--------------------------------------------------------------------------------

西南医院是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之一,从该系统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随即又提出建立覆盖放射科、超声科、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的设备的全院性PACS系统的构想。实现影像的无胶片快速传递、诊断医师读片数字化、临床医师快速得到影像科室的诊断报告和相应的影像;实现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充分融合,与病人的各类信息充分共享" 通过网络向其他系统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重建系统、数字减影等提供符合要求的影像数据。
建设Full PACS
建立PACS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了解医院各科室对影像系统的需求。在实施PACS之前,与PACS关系最为紧密的影像科室、临床科室和图像管理科室都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影像科室要求
医院主要影像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内镜中心、病理科、喉镜室等。影像科室在PACS模式下工作,需要对影像进行计算机化获取、处理、存储、调阅、检索,并通过网络向全院提供病人检查影像及诊断报告;各影像科室之间共享不同设备的病人检查影像及所做诊断报告; 在诊断工作站上,调阅HIS中病人的其他信息(如:病人信息、病历信息、医嘱、检验信息等)。
病人进行影像检查的流程调整为在影像中心统一做检查登记、分诊,即实现三个集中:集中检查登记、集中阅片诊断、集中收集检查申请并发放图文报告。
临床科室要求
西南医院共有36个临床科室,科室内均设有医生工作站。临床医生要求通过影像浏览工作站快速地调阅病人图像信息及诊断报告,对于已出院病人的影像通过检索查询方式批量调阅;对于已调阅的影像可进行各种处理,满足临床医生的阅片要求。
采用混合PACS结构
西南医院PACS按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可划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为了克服分布式实现、维护困难,成本高的缺点,西南医院提出了一种基于SAN存储结构的PACS混合结构(如图1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PACS混合结构中,分中心服务器完成各部门影像设备图像的接收和存储;对接收到的影像按检查号在HIS中查得当日的检查登记记录,并按ID号进行匹配" 将病人的相关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院科室、检查项目名称等,写入图像管理数据库和DICOM头文件中;并按要求将收到的影像分发送给中心服务器、转发服务器和相应的诊断工作站。
中心服务器存储PACS系统中的所有影像,完成在线影像的管理和过期影像的归档" 响应医生在诊断工作站、临床工作站上提出的,对出院病人检查影像的调阅请求" 对于影像存取规则的执行,由图像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完成。其中的中心服务器由主服务器、备用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磁带库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发服务器接收分中心服务器和采集工作站传来的影像,并转发给所属的所有临床工作站。诊断工作站由影像检查科室医生使用,完成读片和书写诊断报告。该工作站由高分辨率专业显示器、微机工作站和图像处理软件构成。采用单屏、双屏或三屏工作方式。
临床工作站由临床科室医生使用,完成查看图像和诊断报告,由高分辨率显示器、微机工作站和图像处理软件构成。采用单屏工作方式,对图像和诊断报告只能查阅不能修改。
采用这种SAN结构,数据从磁盘阵列迁移到磁带库速度快,比SCSI总线下的数据迁移快3~7倍。另外,数据的迁移与网络和服务器无关,不影响网络的速度和不加重PACS服务器的负担,数据直接由磁盘阵列传送给磁带库,服务器只处理文件系统的控制信息。
PACS实施中的技巧
完善的技术方案是实施PACS的前提,在PACS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调整业务流程,充分利用设备资源。PACS系统实施的过程就是调整影像检查科室工作方式的过程,由原来依照胶片检查诊断,手工书写检查报告,转变为按照显示器上的图像诊断,使用键盘书写检查报告。
在业务流程上,西南医院做了一个大的改革,即由原来各室如CT室、X光室、DSA室分开进行读片,调整为在一个中心读片室集中读片,在任一台诊断工作站上都可以进行任何图像的读片和书写检查报告。这种变化是质的飞跃,涉及到房屋的调整、办公环境的重建、人员工作的重新安排等诸多方面。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还涉及到网络的布点,任务的整合。原来只需进行费用录入的工作站,现在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原来手工“打勾”的申请单确认,现在要对科室提出的电子申请单进行确认。这些改变都涉及到对软、硬件的调整。
有了这样一套PACS 系统,西南医院在服务、管理、诊断质量、经费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改变。病人做完检查,临床医生可看到病人的检查影像" 影像科医生写完诊断报告,临床医生即可查阅,所有影像都通过高速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了“零”等待。同时影像在院内网的传输,使影像查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桂祥 任家顺 李刚荣 王放提供)
相关链接(一)
未来的PACS应用模式
PACS实际上包含两种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即可视化技术)和IT技术。PACS是一个应用系统,随着医院应用需求的多元化发展,PACS应用将融入指令传输、语音传输等新技术。随着今后各医院之间带宽传输技术的突破,远程医疗将成为PACS的一个重要应用内容,PACS在远程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将使得医学影像信息能够最大化地共享,这对于指导边远地区医院用好核磁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以上三家的PACS方案都体现了一种集中诊断的应用模式,这是改变医院不合理工作流程的重要一步。病人在放射科完成检查程序之后,影像处理技师把动态和静态的PACS影像信息集中传送到可共享的图形工作站上,医生在影像操作间之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检查过程和内容,做出准确的诊断,诊断之后所有信息才可归档。这种应用模式使得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从PACS市场状况看,目前国内拥有实用技术的PACS厂商还不多,其中较典型的有沈阳东软、北京天健和上海岱嘉等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经验积累,都无法与美国通用电器、飞利普等实力雄厚的外国公司相比。国外PACS厂商拥有极为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功能强大的图形工作站,这是国内PACS厂商所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国内医疗行业在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现有医学影像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医院尚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大多数医院中,非标准化的特殊需求甚至达到70%以上,因此国外PACS产品在中国至今也没有很成功的案例。而国内的PACS厂商在理解本地化需求,制定较实用的解决方案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给国内的PACS厂商带来了发展的空间。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未来4~5年的时间里,80%的国内大、中型医院,在建设PACS系统时仍然会首选与国内厂商合作。
(计算机世界报 第07期 D13)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这是我们看到的最近的几篇报道,其中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所以发布出来,希望引起大家更为广泛的讨论。
这里请大家注意:
1、只讨论有关的方案的合理性,正确性;
2、不讨论此范围外的任何话题。
发表于 2003-3-12 22: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整个报告不够客观,也不科学。大多数是定性的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
所谓的分中心服务器概念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具体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这几篇报道强调的一点是投资,但是作者也许并不知道,西南和福总用的PACS软件不需要钱,天坛用的PACS基本上也是免费的,相反贵州的那家医院全部是自己掏的腰包。所以这样的比较不公平,可见其结果也就不可信。
发表于 2003-3-13 18: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我最近和刊物的编辑联系过,但他对我们的不同观点甚是老火,他觉得他们记者应该比我们这里的人都专家!
发表于 2003-3-19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正好,我这边的杂志这期有对这方面的讨论,大家可以写成文章往我这儿投嘛?
发表于 2003-3-22 0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有没有关于上海瑞金医院PACS的比较?
总的感觉,以上PACS是国内效果较好的,但均带有试验性质。因为完善的PACS应该实现日常工作的完全的数字化、并且运行稳定可靠、实现图像数据和HIS其他数据的共享。
发表于 2003-4-2 1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关于这几个医院,福总我去考察了好几天,与医院负责PACS建设的陈金雄(本文作者)深入交流了一天。可以说哪根本不是合格的全院PACS。到病区10M的网络,怎么让医生调阅图像。应当说福总绝对是HIS、PACS差系统好应用的先锋,病区医生们们使用10M网络调阅图像,Word书写病史,绝对继承了我军小米加步枪干革命的优良作风。福总使用磁带机备份图像不知各位认为是否恰当。也绝对没实现与HIS的无缝连接,目前的国内的所有HIS都不可能支持无缝连接。
 西南医院我有他们的网络布线图,我们以前也做过该医院部分影像设备的联机。从规模上看还是比较大的,但实际据说目前并未全做完。
 天坛是东软的老根据地了,去年还开过一次现场PACS会议,我派人去看过,并体评价-功能一般,规模较小,应用尚可。对于所谓的“平均每天新增数据量约5GB,每年新增数据量1800GB。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海量数据,中小型数据库根本无法满足其PACS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因此,天坛医院选用了Oracle大型数据库为系统应用平台。”是我认为东软所说的最不应当骗词。好象没人将图像直接存在数据库中,PACS在数据库中存的记录比HIS小得多。没必要欺骗用户多投资。而东软总这么骗"善良的医院"。
 IDE RAID不是一个新技术,不过在医院的应用并不多。天坛使用其做为三个月以上贮设备应该是不错的。一般我们将IDE RAID做为备用存贮。不过报道中所列平均5秒内调出IDE RAID三年以上图像好象不对,我也测过的。
 PACS并不一定要做成全院系统,好象没人这么定义过。所以对贵医的评价绝对偏见。GE的PACS肯定比国内的所有公司好。不知这位作者是否有些其它想法。
 从价格上来说1000万绝对不高,找国外公司做到放射科已肯定合理了。上海市一医院也是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投资。虽然外界很不认可他们,但内部人员还是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PACS。福总投的300万不包括软件费及医院间接成本。而且绝对不是大型PACS。不能认为只要应用到全院就是大型PACS。工作站只有50台左右,只连了放射及部分超声,无法很好实现相关影像的比对.....。
 上海瑞金也做了好几年了,由于政府干预,岱嘉做了这笔生意,目前正在推全院应用,HIS由医院自行重新开发的。应该说有连接优势。不过院内人士讲,全院只能是样子工程。医院已投了好几千万了。岱嘉也赚了。科室内部经过几年改进,目前应用好多了。RIS比较差,好象又在重新开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讨论。
 声明:言论仅属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03-4-2 13: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有几个相关技术观点希望大家能讨论一下:
 1.IDE RAID可行吗?
 2.集中存贮与部门分级存贮的比较?
  3.使用oracl与MS SQL Server的比较。
 4.使用Unix与Windows 2000的比较。
 5.全院、大型PACS的定义.
  6.与HIS连什么?
  ......
 
发表于 2003-4-3 09: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可惜我没机会去实地看看这些耗费几千万的系统究竟做的如何。
希望有经验的同志多多发言。
发表于 2003-4-3 10: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我们是美国 PACS 厂家 Thinking Systems Corporations。本人是 CTO, 先后在美国GE, Siemens 和 Philips 等三大家所属医疗器械公司就职十余年。
所谓全院 PACS (Enterprise PACS) 应该是有实际意义地将全院(包括周边分院,门诊,护理部等等)的影像设备有效地联成一体。更重要的是这些图像和病人资料要能有意义地在工作站上显示出来,让医师做放射,专科和临床诊断;能附加分析和其他辅助诊断功能那更好。但不应当比传统胶片方法更繁琐更费时间。调片一定要快,软件使用比胶片和胶片灯方便和优越。
这要求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即使 GE 和西门子也做不到。其中一些难题是除 CT, MR 和 CR/DR 之外的较专业的影像问题。这包括超声波,超声波心脏科,核医学,正电子,内视镜等等。很多工程师认为图像能通过 DICOM 3.0 传送又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那 PACS 就大功告成。可以说没有几年至十几年在这些行业实际设计,制造和应用诸如 CT, MR, CR/DR, US, NM, PET, X-ray Angio (Cath) 等设备的人/厂家是做不出有实用价值的PACS。我在本行业十几年里发现要培养一个有用而得力的医疗软件设计师要 4-5 年时间。GE 的 PACS 软件在丹麦做。那里的人才比起美国来还是相当有限。GE RadWorks 可以说是照猫画虎做出来的 Review Station,经 8-9 年的改进后总算是可以用了,但在美国并不是先进的。
近两年我也有到国内和台湾了解一些 HIS、RIS 和 PACS 的市场和竞争。与美国比起来我想国内最大的不同是市场不规范。医院有钱就给关系单位或个人搞个开发项目,因而产生了大批形形色色的 HIS 和 PACS 公司和不成形、不成熟的产品。这些产物有一定的短期意义,但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这种现象在美国、加拿大和台湾就没有,这里大家讲究买专业产品和服务。
北美 HIS、RIS 和 PACS 市场已成形。技术一般由诸如我们公司的小公司挑头,大公司如GE, Siemens 和 Agfa 通过购买小公司的技术和利用他们的资源占了市场的主要股份。这样促使了技术的标准化。尽管在 HIMSS 和 RSNA 上还可以看到上百家的 HIS、RIS 和 PACS 公司,这些公司 come-and-go,有意义的产品和公司是极其有限的。美国领先 HIS、RIS 公司有 McKesson, Cerner、IDX等。HL7 是类似于 DICOM 3.0 的标准接口。
前几年美国大部分大一点的医院和影像中心都配置了 HIS、RIS 和 PACS。往往越大单位的搞得越不象样。现在轮到小一点的单位。他们一般要求全院加上几个相关医院联成一网、还要有在家里做诊断的方便。最近佛罗里达州的一个 45 家联锁医院系统就在跟我们谈,他们评估了20 几家领先公司产品后决定与我们合作。主要原因是其他公司只能解决他们大家都会的 CR、DR, CT 和 MR 而且不能听取客户的需求,而我们能解决他们所有需求。
台湾市场也较规范,总共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在做 HIS 和 PACS。HIS 与国内有些共同点,即医院将其承包给某家公司去做,但那几家 HIS 公司都有 20 几年经验和相当高的专业水平。PACS 也有三、四家,诸如引进加拿大落伍技术的 Cedara 的东仁公司和做自己产品的商之器。我公司刚进台湾。
在去年厦门全国春季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我和国内几家主要产商都谈过。国内技术还是落后美国 5-10 年,但GE、Kodak 和Siemens 的产品又太贵。有公司想与我们合作。我们今年可能会腾出手去做。国内 HIS、LIS、PHIS、RIS 也是百花齐放, HL7 恐怕少有人知。也有待有个北伐军来统一天下才会逐渐趋向标准化。

JB Wang, Ph.D.
Thinking Systems Corporation
Phone: 408-865-0355
Email: jb@thinkingsystems.com
www.thinkingsystems.com


发表于 2003-4-3 14: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国外的公司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这更能加强本国公司的竞争意识,提高职业道德。
to JB, 贵公司宣传的还可以,但你们的NuWeb我怎么用不了(我已打开了Activex选项)。
还有中国的HL7认证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有了,并且很多做HIS的公司都走这条路。
如果说中国落后5-10年,能具体说说吗?
发表于 2003-4-4 05: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计算机世界上的几篇关于pacs的文章

请容我澄清,厂家的百花齐放是市场良性竞争的好现象。这可以给社会带来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的价值,也给消费带者来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市场会自动地做必要的调整,如低水平公司的自动倒闭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合并和收购等。
本人 20 年前来至大陆,知青,78 届大学生,82届出国研究生。现在平均每两年回去看看。比起当时来,国内已经进步了千百倍,而且是在一日千里地在发展。但是靠关系和回扣/贿洛来做生意的社会的腐败现象还是严重,也造成了许多工业的畸形发展。相比之下我对台湾的印象极佳。人人礼貌谦逊,没有中国人5000年的傲骨。医生,主任,院长没有半点架子。公司里老总小姐人人平等,工作效率高得惊人。这些是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这恐怕是第一/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更重要的区别。
至于中国 PACS 水平落后5-10年的看法是根据目前国内公司在做什么和医院在用什么,回顾美国哪几年有同水平产品和应用来做比较。从一个很简单的方面来看,美国有至少十几年没有厂家为某医院专门设计和做一套 PACS 或 HIS/RIS 产品了。就像我有至少 20 几年没有找裁缝做衣服了一样:大家买的是现成产品,安装后做小幅度个性化。
另外去年我所看到的医院都是国内比较先进的:比如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等。厦门博览会上遇到的也都是有相当水平的公司:如东软,西安华海,安科等。医院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水平的落后程度那就大得太多,无法做比较。我和大家有同感:Chinese deserve more!这就靠大家去努力了。
p.s.: 我公司 NuWEB 等产品最近改成预约 demo.It\'s probably why.
-J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