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电子病历分为三大部分:
<br>1.项目结构化,也称静态结构化,类似对象定义的树形结构,如
<br> 基本生命体征 体温
<br> 心率
<br> 脉搏
<br> 血压 收缩压
<br> 舒张压2.容器结构化,也称动态结构化,类似WINDOWS的容器控件,如
<br> 住院病历 入院记录 主诉
<br> 病史 现病史
<br> 过去史
<br> 体格检查 头
<br> 颈
<br> 躯干
<br> 四肢
<br> 神经系统
<br> 专科检查
<br> 辅助检查
<br> 病情记录 首次病情记录
<br> 一般病情记录
<br> 手术记录
<br> 护理记录
<br> 出院小结
<br> 容器的结构化,是在病人诊疗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所以也称为动态结构化。
<br>3.病历事件,分为时间性事件和内容性事件,时间性事件比较简单,就是一般医疗质量管理的时间要求,比如24小时内要完成入院记录,8小时内要完成首次病情记录,当时间快到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内容性事件就比较复杂,如在体格检查时,如有高温升高(如现病史中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等描述),即时弹出一段关于发热的段落,这需要标准的医学术语词典。病历事件通常与医疗质量检查与评定相挂钩。
<br>4.模板问题,用模板辅助医生录入时,如果没有动态的自动或手动添加病历内容的功能,就会限制医生的描述,这样的病历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由于疾病种类繁多,并且有合并疾病,通过增加模板数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引入动态病历段落技术。再有就是鸡先与蛋先的问题,按传统方法,是先下诊断,再选模板,但病历还没写,怎么能下诊断呢?这可以引入两阶段模板技术,先下一个初步诊断,选定该诊断对应的模板,写完病历下确定诊断,根据确定诊断,遍历所有诊断进行标准模板匹配,发现有漏写的段落进行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