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全民健康意识,离我们有多远 </b>
<br> 文/小老鼠
<br>
<br> 20世纪以来,出现了诸多与健康有关的关键词。“SRAS”、“禽流感”、“医疗改革”这些频频出现的字眼,使得健康问题受到舆论界和大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培养国民注重自身健康状态、倡导全民健康意识已经迫在眉睫,各种宣传号召、各种形式的活动较以前更为频繁的进行。但是,全民健康意识,是否已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它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br>何谓健康意识,应是人类对身体健康自觉关注、重视的一种意识状态。虽然,古代中医学就开始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现代卫生事业的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具备健康意识的却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指靠着,经过一系列大的事件,就能从根本上扭转所有大众几千年继承下来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是不现实的。让所有的大众,对于健康,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并且将健康的概念提升到身、心和谐的境界,不是一厥而就的事情。
<br>到目前为止,鲜有人拥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个人主页,不是电子手段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而是因为健康意识的蒙胧,这种意识的培养及良性发展,除了个人因素,与整个社会教育环境、健康环境、健康机制息息相关。让大多数人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意识,并将良好的习性贯穿人的一生,还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br>
<br><b>“全民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营造良好的健康大环境</b>
<br>
<br>近几年来,接踵而来的事情,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引起了人们一段时间内强烈的健康恐慌。社会各阶层积极号召培养全民“健康意识”,立项成立“全民健康”工程,各种机构举办了各种以“全民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有些在相当范围内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昙花一现”,龙头蛇尾,没有系统的、有长远计划的做下去。所以,很难将活动所要表达的意义传递给大众。因为扭转一种健康习惯,既需要强势活动的造势,更需要长期的,渗入式的宣传。
<br>其实尚在1996年,国务院就发起了全民健康工程,但是那时候,没有突发事件这样的导火线,所以公益事件并没有象现在一样受到社会各级的重视。近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较为优秀的社会组织,为大众健康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情,如中国红十会成立了全民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继2004年推出关注大众心理健康“心灵阳光”大型公益活动,组织撰写了《全民健康教育-系列指导手册》;有些省政府也专门成立了全民健康机构,针对全民健康面向老百性,监督落实相关事情。
<br>但是就目前国内开展各类的公益活动来看,普遍具有受众群体狭窄、影响力少,缺乏持续性、系统性等特点。另外,各种以健康为名义的活动鱼龙混珠。甚至有些小型企业打着“全民健康”的名义,变着花样,推销着各种所谓的健康的产品,更有甚者为了自身的目的,歪曲健康的概念,向大众推崇一种利己的健康方式。由此可见,针对这种现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面向全国,成立一个长期的、非功利性的,真正为大众健康服务的的公益机构势在必行。
<br>如果能出现这样的机构,它的理念及服务应是比较超前的,它所面临的也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需要组织者长期懈而不舍的努力,更需要大众的积极配合。组织者能不能将健康服务做透、做好,大众能不能接受这种服务,并提高健康意识,将是组织能否持续的关健所在。
<br>当然,良好的健康大环境,不能希翼通过一个组织,一些活动就能实现。它的营造牵涉到很多方面,而且它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在不同的问题上逐个突破,才可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br>“全民健康”面对的全社会,归根到底却是个人的事情
<br>
<br>虽然关于健康的宣教和行动,都是面向全国广泛地进行。但是,究其根本,“全民健康”的组成单位仍是个人。只有当个体都具备健康意识,才能从真正意义实现了全民健康。
<br>我国虽然有历史悠远的养生文化,对保持生命健康也有独有的中医理论。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只是国民的骨子底下仍是“无病不医”的态度,这跟长期以来,人们因为客观自然条件、受教育的程度形成的消费习惯、就医习惯有关。人们在贫穷的状态下,是很难关注自己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现在把心理因素也归纳到健康的范围之类,更是要求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br>个人健康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受社会健康大环境的渲染,个人潜陈默化的接受社会中的一些好的习惯,不由自主的培养了自己的健康意识,另外也受一些较大范围事情的影响,如sars、禽流感等,会在一段时间或者是终身的改变或维持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受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消费习惯的约束,会增强或减弱健康意识。归根到底,是以个人的转变为根本。个人的健康意识不是基本人权,而是一种自我责任。个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和良好健康习惯的建立,个人关注身体、心理状况,注重社会和谐,以个人为单位,带动家庭、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大环境。
<br>
<br><b>大点意义来说,“全民健康”关乎教育环境,关乎社会,关乎整个国民素质问题……</b>
<br>
<br> 观看国内健康状态的全局,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越是经济、教育落后,生存条件差的地方,健康条件越差,居民的健康意识就越差。西部地区的整体健康状态远不如中部经济发达地方,经济、教育、健康成为一种循环,所以,教育是根本问题,对文化、健康、个人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状态最基本的问题所在。
<br> 现在社会中出现的知识分子、精英人群英年早逝的例子,也不可谓不多。这部分人群共同的特点是,受过高等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据有关调查,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综合上面的情况来看,健康呈现二极分化的趋势,一端是未受过良好教育,经济落后的地方人群,另一端是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情况好的精英群体,处在这两端所面临的健康问题最为严重,也是最需要提高健康意识的人群。
<br>也许有人会说,健不健康是我个人的事情,我自己拥有对生命的掌控权利。与其他人、与社会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整个民众的努力,西部众多生活贫困的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那些国家多年精心培养的知识分子,其实可以为祖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群人群正是建设国家现在或未来最主要的力量,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没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又怎能承担这些义务?如果构成社会的群体病体恹恹,谈何国民素质,整个民族又怎会拥有迸发力,又怎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行?所以个人健康意识是心身健康的保障,而一个民族优秀的心身素质,是一个民族的发展之本。
<br>不知道全民健康意识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以培养健康意识为已任,把健康当着一种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齐心协力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人类会越来越健康,而全民健康意识,终有实现的一天。
<br>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