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2|回复: 1

中医药:六大国宝无一专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7 2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药:六大国宝无一专利
<br>
<br>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12-31 15:44:46
<br>
<br>
<br>
<br>
<br>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br>  
<br>  2005年7月11日,北京召开的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美方代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方立即反击,首次向美方提出了中医药、传统知识、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br>  中药配方此前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包括美国在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抢先申请的中草药专利已经有1000件。他们的策略是———利用合作、收购、兼并获得中国的中药知识产权;然后,抢先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再通过侵权赔偿来打垮中国企业。
<br>  此次中国提出了如此主张,可谓针锋相对。据悉,中国已经将中医药、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列入了知识产权战略。
<br>  
<br>  “国宝”专利难题
<br>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其中,云南白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华佗再造丸、龟龄集是6个国家级保密处方,在中药产品中堪称“国宝”。
<br>  中药保密品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1995年第20号令)等有关规定,已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的中药品种。
<br>  然而,这6大中药“国宝”却无一拥有专利。
<br>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贾谦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是由中医药产品的特性和中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所致。
<br>  1993年以前,我国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这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靠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1993年以后,修订后的《专利法》开始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实行两套系统并行。目前我国中药研究成果保护形式有五个———国家保密处方,如云南白药;商标保护,如同仁堂;行政保护,如中药保护品种及专利保护等。
<br>  但中药品种保护、保密处方等方面的保护与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接轨。
<br>  由于绝大多数中药新药是复方制剂,但我国《专利法》目前只能保护中药配方和配方的剂量,对配方的用途、加减则不能有效保护,这对中药复方的专利保护不利,一些企业选择了企业保密或寻求国家保密处方保护。
<br>  许多传统中药配方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出口是靠处方保密作为产权保护的手段。但中药以食品出口时,进口国一般要求在标签上标明成分,为了保密往往出现在包装上的标示与实际处方不符的情况。一些国家对进口中成药进行检测时,如发现标示成分与分析结果不符,就会禁止入关。而在国际上中药仿冒产品甚多,公布配方又不可取。
<br>  与此同时,由于中药迟迟不能以药品的身份打入国际药品市场,不少企业被迫放弃了国外市场。
<br>  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外制药企业对中药专利申请在不断“升温”。近年来,一些跨国制药企业与我国中药研究所合作,不断通过合作、并购、兼并,“抢夺”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
<br>  据悉,在美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中,日本已经占到近一半,而中国却几乎没有。目前,中国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我国中药专利在国外申请只有近千项,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都来自中国。
<br>  比如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仅此一项,中国每年至少损失2亿至3亿美元的出口额;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这产品年产值也达7000万美元。
<br>  近年来,“洋中药”在我国日益走红,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
<br>  
<br>  重修《中医药保护条例》
<br>  2004年10月,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公开表示,中医药局和知识产权局将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开研究,并制定相应政策。这是主管政府官员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首次公开表态。
<br>  2005年10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问题研究———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专题启动会”在京举行。中国中医研究院等15个单位的37位专家将组建精干合理的研究队伍,预期用一年的时间对产权保护开展研究。
<br>  兼任科技部中医药战略研究小组组长的贾谦对记者表示,其建议由国家保密局牵头,与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部、林业部、商务部一起,补充完善已有法规,把尚未列入目录,但属于核心的技术及药物品种重新收入。
<br>  同时,将法规内容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比如由于“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定义得过于含糊,才使得违规的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顺利注册、生产。
<br>  另外,由国家制定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特殊政策,规定他国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的回报。比如,越南曾提出议案表示,外国如要利用其天然资源如植物开发产品,就得给越南一定的报酬,因为这属于越南“天然资本”。同样,中医药属于“传统知识资本”,我国也可以制定政策,要求国外利用我国传统知识时,给予中国(发明国)相应的回报,不能因传统知识年代久远而任由他国利用。
<br>  该项建议可能成为中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利武器。据悉,我国《中药保护条例》即将修订,修改的三大方向是———不与专利法冲突,不保护落后,制定合理的保护期限(不超过10年)。企业将更多地选择采用司法形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六大国宝无一专利

拆解跨国公司专利三招
<br>
<br>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12-31 15:44:48
<br>
<br>
<br>
<br>
<br>  本报记者 志韬 上海报道
<br>  
<br>  “跨国公司在专利方面已经挖了很多坑,就等着我们跳进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泓策机构理事长吕文举语出惊人。
<br>  从事多年知识产权研究后,吕文举发现:自1999年开始,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加快在中国内地的专利申请。其中,韩国专利申请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
<br>  IT和冷冻空调,日本则主要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IT;美国集中在生物科技、无线通讯等领域。而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的一次内部讲话更令他担忧———“2004年,在我国的13万件发明专利中,一半来自外国的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
<br>  “当跨国公司在中国完成专利布局,他们就会向国内企业发起专利攻势。”吕文举说,而现在专利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br>  “养肥猪”的收益
<br>  刘军就成了跳进这个坑里的人。2000年,来自湖南的刘军带了100多万元来到东莞,在那里开了一家DVD工厂。
<br>  虽然是小成本经营,但是刘军的生意还不错。他生产的DVD播放机大部分通过批发商卖到湖南的一些三四级城市,那里的消费者不重品牌只重价格。依靠低价和湖南老乡的快速销售渠道,刘军在众多大品牌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空间。
<br>  当听说飞利浦等DVD专利拥有公司开始向国内DVD机生产商征收专利费,刘军慌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之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6C联盟和3C联盟,在找了一些律师咨询之后,刘军开始想退出DVD市场了。
<br>  “以前生产的机器也要补交专利费。”现在刘军想到的唯一办法是,等飞利浦的律师找上门来就把公司关了,然后再开一个新公司,这样还有可能逃避掉一部分专利费。但是刘军也明白,他的公司永远也做不大。
<br>  “这就是典型的养肥猪政策。”吕文举说,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只有等到DVD等产业的产量足够大的时候,才是他们征收专利费的时候。
<br>  吕文举告诉记者,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采取的专利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br>  跑马圈地战略:以世界五百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同时,通过大量申请专利的方式取得知识产权,利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在中国企业尚未具备与他们抗衡能力的时候抢先占据有利的地位,以建立或维持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
<br>  布阵战略:锁定潜在及未来市场,待中国企业把市场培育起来之后,收紧包围圈,新账旧账一起算。DVD行业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来自业界的消息也表明,在中国的手机制造行业强大起来之后,飞利浦等GSM手机专利拥有者也加紧了向中国手机制造企业征收专利费的步伐。
<br>  标准战略:采用私有协议或行业标准战略,与实力相当的企业相互合作,进行专利的交叉许可,最后形成企业联盟,对外发布联合许可声明,最终构成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控制,从而形成事实标准。
<br>  2003年1月24日,思科起诉华为非法侵犯其知识产权,思科关键的“私有协议”实质是企业标准,但因思科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已逐渐演化为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br>  用公开技术应对核心专利
<br>  “应对专利问题的关键是要先了解对方的专利政策。”在吕文举看来,只要很好地了解这些跨国公司的专利保护政策,在和他们的博弈中,中国企业还是可以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br>  “朗科的U盘专利就是很好的突破,它将市场上的公开技术组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专利优势。”吕文举说,“我们无法拥有核心专利的技术,但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出一批围绕原核心专利的应用技术专利,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网,通过交叉许可,取得发展的空间。”
<br>  而另一方面,跨国收购也是突破的方法之一。比如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从而获得了西门子手机在GSM手机方面的核心专利,明基董事长李耀就曾公开表示,能够获得专利是促使他下定决心收购西门子手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br>  “中国公司也可采取技术跟随的战略。”吕文举告诉记者,作为后来者,紧盯市场上新的技术动向,并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产品,或把原创者购买过来迅速占领市场,都可以省去大量的开发经费及人力和时间,有效地避免了投资失误。
<br>  而另一方面,国内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的渠道,通过合资或者合作的机会“借船出海”,如此前东软集团与飞利浦组建医疗系统生产和研发合资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东软就可以借助飞利浦走向全球市场。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